中国当现代文坛必读的十部长篇小说
自新文化运动以降,由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开启的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序幕,至今百年有余。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前的现代文坛,还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当代文坛,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真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今天小编就结合个人喜好,以不同视角将那些故事性强、社会关切深且文学语言精湛的长篇小说做个集结,精选十篇,并做排序推荐给大家——擅长长篇小说创作的当现代作家,多是著作等身,精品颇多,这里一个作家只选一本。
1、余华《活着》
“谁都想写一本《活着》这样的小说”。——莫言、苏童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现出对《活着》的推崇与认可。虽然余华本人标榜《兄弟》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但余华靠《活着》活着,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话,却也足以说明广大读者更推崇他的《活着》,这部极具震撼力的小说,它无比畅销、一版再版,嫣然成为严肃文学无法绕过的丰碑!
余华《活着》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活着》是一部精悍的小长篇,笔者二十年前第一次阅读余华的《活着》,那种一气呵成且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只有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和《西厢记》有类似体验,其在写作技巧上,“寓悲于喜、寓庄于谐”方面是对《阿Q正传》的伟大继承和延续,将同情与批判巧妙融合的叙事手法,是余华将《活着》写成旷世杰作的正因正果!也许余华再也写不出像《活着》这样的小说了,但是一部《活着》会让余华永远活着。
2、老舍《骆驼祥子》
老舍的《骆驼祥子》与他的另一部巨著《四世同堂》均为文学殿堂的璀璨明珠,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骆驼祥子》自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几十国文字,在四十年代《骆驼祥子》便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从此他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骆驼祥子》为老舍赢得了世界声誉。
老舍《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即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通过对主人公骆驼祥子以及其他人物和事情的生动刻画,深刻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处境。老舍的语言极富韵律美和形象感,他将北京方言与文学语言巧妙结合,使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染力。
老舍善用北京话,有后人评价说:老舍是用纯粹的本国语言写小说的中国第一个作者。
3、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是中国当现代最高产的文学大家,其代表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比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余华说:“90%的茅盾文学奖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莫言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虽然余华的话值得商榷,但也侧面说明了莫言的高产高质。而《生死疲劳》则是莫言最具魔幻色彩的代表作之一。
莫言与他魔幻的《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莫言还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获得诺奖后,人民日报如是评论: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国文学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世界透过这扇窗户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莫言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新里程碑”,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内涵。莫言的作品通常以写实主义手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荒诞与残酷,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困境和人性的复杂。他用文字描绘出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也将中国文学推向了更高的舞台。作为一个作家,莫言承担着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责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社会观察和批判,提醒人们反思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人民日报》摘录。
4、陈忠实《白鹿原》
《白鹿原》是陈忠实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深入描绘中国西北地区农村的生活和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元。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塑造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陈忠实的《白鹿原》
《白鹿原》的故事主线,是围绕着关中平原上“白鹿村里白、鹿两姓家族祖孙三代恩怨斗争展开的。白、鹿两大家族的代表分别是白嘉轩与鹿子霖。小说的时间轴大体穿越了晚清帝制、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与新中国初创4个时代近半个世纪。
《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使这部偏重于感性和个人主义的历史小说既成为一部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浓缩性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在深层意义上重构了民族精神,它继《四世同堂》给民族主义以最高褒扬,它的问世使民族文学在更高意义上崛起!
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是中国文坛学习能力的天花板,1978年他军队复员后边教书边自学,当年便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为中国文坛贡献的一大力作。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
《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作者取的副标题是“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表面上看主要是在讲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个人的历史,但只要对之细细咀嚼与回味,便会明白实际上是在讲“孤独”的历史。 “孤独”世代相传,祖辈的故事在后辈的身上重演,祖辈的“孤独”也在后辈身上的延续。
个人感觉,如果这本书的书名改成副标题《延津记》或者《延津一梦》哪怕是《回归》可能都更好一些,“一句顶一万句”看着不太像严肃文学,更像是网络文学的书名——况且又是文革时期林彪发明的搞个人崇拜的金句!说实话,这个名字配不上这本书本的文学厚度!
6、林语堂《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了其文学成就的最高峰之一,《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历史风貌,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政治事件,以全景式的角度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冲突。
国学大师林语堂《京华烟云》
林语堂居住在法国巴黎时。最初是想尝试翻译《红楼梦》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他十分担心西方读者难以解读到《红楼梦》的内在精髓。遂放弃翻译《红楼梦》,便立志创作一部与《红楼梦》相似的现代小说作品,即《京华烟云》。它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的续篇是《风声鹤唳》,《纽约时报》誉之为中国的《飘》。《京华烟云》与《风声鹤唳》代表了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巅峰的文学水平。
《京华烟云》被视为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述,其中穿插的儒学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万物平等,以及统领全书的庄周哲学,表达了“一切人生浮华皆如烟云”的道学思想,强调了人的永生是种族的延绵,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等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推荐提名,显示了其在国际文学界的广泛影响和认可。
7、阿来《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阿来《尘埃落定》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该小说被形容为藏族版的《百年孤独》,它以藏文化的鲜活故事为素材,史诗般地记录了农奴的解放,交代了四川阿坝地区少数民族土司制度的消亡瓦解。“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这种对故乡历史文化的深情描绘,使得《尘埃落定》在文学史上成为歌颂藏族文化的史诗级巨著。
8、张爱玲《半生缘》
《半生缘》是张爱玲创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也被称为张爱玲写女性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性探讨使其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辟新域、另设维度的文学价值。
《半生缘》初载1950年4月25日至1951年2月11日上海《亦报》,首次出版于1951年11月。
张爱玲《半生缘》
该小说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情感悲欢离合为轴心,讲述了都市中沈世钧、顾曼桢、许叔惠、石翠芝等青年男女于乱世中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小说展示了女性视角下对人生、爱情婚姻的选择,体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意志,以及作者对于各个人物深切的关照。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之成熟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半生缘》乃张爱玲的扛鼎之作,她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品,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萧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她的创作深受鲁迅等文学大师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沉的历史关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萧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情况和精神状态,通过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思考以及真实的情感,描绘了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和人民的命运,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农村社会画面。这部小说反映了农村女性的命运、爱情、婚姻、亲情以及社会变革等主题,深刻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呼兰河传》被广泛认为是经典之作,这主要归功于其深刻而独特的主题,以及作者萧红卓越的文学才华。它以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构建了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文学之城,使得“呼兰河”成为了中国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标。
10、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被称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它几乎是中国文学青年初步阅读的必读书目。
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另外就是这个小说的超强的故事性,接地气的影像呈现使得这部小说更得民心。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了。
至此,十部长篇小说分享终于结束。当然,因个人视角及学识有限,未入围的不少长篇小说也有不少确实足够优秀的,而入围的作家像老舍、莫言、林语堂、余华等又何止一部杰作?所以,这篇文章,大家参考着看就好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