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聊天时不要轻易使用“呵呵”一词
近期,贵州一位姓郑的小伙称自己在一求职软件上找工作,公司HR出言不逊,心里十分不舒服。
事件起因:待业、求职、投简历
小郑待业在家,3月16日上午,他在某招聘app上看到一个招聘“迎宾接待”的启事,月薪3000多元,有双休及节假日,他投了简历后,与该公司HR发生了不愉快。
聊天截图显示,小郑向该公司HR何先生发送简历,HR回复“无照片,简历不合格”,小郑接着回复“您看一下,不合格就算了啊,那就不用说了”。在HR回复“好的”之后,小郑接了一句“呵呵”。
导火索:竟是“呵呵”二字
万万没想到,仅两个字“呵呵”就把HR激怒了。
在HR何先生看到小郑发来“呵呵”二字后,先是回了一句“你有毒啊 没有照片不合规的简历是根本不可能提交上去初审”从郑先生发消息不喜欢用标点符号这个细节来看,这位HR郑先生也是个小年轻,HR经验并不丰富。
我觉得应聘者发“呵呵”一词并不是不尊重 HR,反倒是HR一句,没有照片简历不合要求让人很不舒服。你可以简单说明一下公司的要求,或者直接把要求写在招聘启事里,而不是一句“不合要求”将其一棍打死。再说现在随处都是刷脸认证,上传到网上的简历不贴照片我认为也是合理的。HR想进一步了解,可以要求求职者单独发照片,或者邀约面试。
HR的情商:聊天止于“呵呵”
一个成熟是HR是不会搭理回复“呵呵”的应聘者的。显然这位何先生还是稚嫩了些,呵呵两个字就把他激怒了,还出言不逊说求职者“有毒”,你一言我一语地将矛盾激化,有失专业水准。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求职者发出“呵呵”后,HR选择无视,自然就不会滋生后续一系列事情,也不会把自己的公司推上风口浪尖。但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是不是故意在制造话题,引流也未可知。总之,我认为此事件HR不妥之处占70%。
“呵呵”一词为何变成了贬义词?
在微信还没有出现,只有QQ和MSN的时候,回复“呵呵”是很常见的,而且也是很礼貌的,就是代表微笑的意思。“哈哈”代表大笑,“嘿嘿”“嘻嘻”这些代表调皮的笑。甚至更早些时候,一些文学作品里也经常会出现“他呵呵地笑了起来。”这种用法。
直到2013年,“呵呵”一词被网友评为聊天最伤人词汇后,“呵呵”这个词就变味了。刚变味的时候“呵呵”表示嘲讽或者无奈的笑;有聊天尴尬,想中止聊天的意思。随着网络的发展,2023年的“呵呵”已经被解读为等同于国骂的一种骂人的意思了。
随着90后网络大军的崛起,尤其跟女生聊天的时候,要求禁发“呵呵”一词。因为很多女生都比较敏感,任何语气词都可能被她们曲解为有其他语义,比如发呵呵,她们以为你在冷笑、讥讽……从那时起,QQ里排在首位的微笑表情,也被意会为“呵呵”,并再度引申为冷笑、讥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敏感。
其实,70、80后这一代应该比较清楚,当年网络刚兴起的时候,发“哈哈”,才是嘲笑,冷笑的意思。“呵呵”相对来说还显得有礼貌一点,含蓄一些,也是聊天避免尴尬的一种回复。
如何看待和使用“呵呵”
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区分网络用户代际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一个90后或00后竟然不知道“呵呵”是贬义,甚至随意对他人使用“呵呵”,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也会让同龄人觉得他太“out”了。
与此同时,不少中老年网民意识不到“呵呵”与“哈哈”或“嘿嘿”的区别,也成为年轻人对其产生偏见的原因之一。
抛开现象看本质:该公司招聘并不靠谱
从该公司招聘启事来看,薪资标注3-7K。可是结尾处确写着“无责底薪3200元人民币、转正后底薪3800元”。我们来算一笔账,就算成功转正了,单位按照3800的标准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公积金按照12%的标准缴纳,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工资3千都不到,就算把五险一金所有的隐性福利加上,总数也才5千多一点,离7千还差很多,招聘启事上标注这么大跨度的薪酬,本身就有问题。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都将薪酬标得很高,实则真正转正后根本达不到。
就在近期,浙江杭州的一位陈女士称,其3月初入职的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7天后公司质疑自己工作态度不好,想要对其调岗降薪,遭拒绝后被劝退。入职前公司发的offer中写明,试用期薪资为2万1,结果入职后合同中仅有4千。
很多网友评论说,这样套路的公司很多,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