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南方女人的眼泪,玫瑰与死亡的人生独白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南方女人的眼泪,玫瑰与死亡的人生独白

文丨大脚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在1930年4月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战败的南方贵族阶级与新兴的工业革命为主的北方阶级在两个等级冲突下的对抗与斗争。通过一个传统的南方格里尔森家族的女儿,在压迫与矛盾中,一朵本应艳丽的玫瑰被现实一步步“杀死”。

以艳丽的玫瑰人生为始,以苍白的死亡为终,伴随着悲惨的迭宕人生,艾米丽带着南方女人的眼泪向人们展现了一段坎坷的,离奇的人生独白,她仿佛在诉说着新旧社会的冲突与压迫,她是时代的悲剧。

本文将从混乱叙述风格的人物事件,人物细节的刻画,以及自由意识的挣扎和泯灭三个方面解读这篇短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混乱而有序的章节混叙,是主人翁悲惨且扭曲的人生独白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这篇小说很短,整篇小说仅有五个章节,从叙事风格上看,它打乱了彼此之间时间的连续,通过几个事件的串联,支撑整部小说的内容,看似混乱,但乱中有序。

读到开篇,读者们就发现,艾米丽死了,带着她骨子里的对贵族的骄傲和坚持,留给人们一座值得缅怀的纪念碑。

为什么会是纪念碑?因为即使社会的发展带来两个阶级与文化的冲突,但出身在旧制度内的人们依然受到贵族以及其阶级的影响,未能打破旧有的枷锁,在精神上仍固守着旧时代不敢逾越的尊严。

而在结尾,人们好奇走进了四十年也未曾踏入过的她的房子时,才发现那既令读者恐惧,又令读者同情的事实,艾米丽与尸相伴四十年。

一边是唤起读者好奇的纪念丰碑,一边又在刻画这座丰碑下做出的恐怖罪行,通过对比展现了南方贵族与北方工业革命两种阶级与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给人强烈的冲击。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描述了她父亲去世后,艾米丽不需缴纳赋税的特权,再描写到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臭味事件。这些叙述无不在向读者说明南方贵族即使末落,但始终带着影响,为艾米丽杀人藏尸提供根源。

第三章又把时间拖回到她父亲去世后,她与北方来的工头荷默之间的爱情及买“老鼠药”事件。

从时间线上看,艾米丽毒杀荷默,并藏尸于自己的房子,这才产生了无法掩盖的臭味。显然,在描述上它是混叙的一种。

第四章节的时间跨度更大,从“我们”的视角,看到艾米丽即将结婚,以她家前门的开合,描述除了她四十岁左右在家开设彩绘画室外,再未开启前门,直至艾米丽的死亡,跨越了她的整个人生。

如果理顺艾米丽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这些看似描写混乱的事件都带着明显的阶段冲突。

不单是艾米丽父女之间的冲突,还有与“我们”为首的部分人的冲突以及艾米丽内心的冲突,这些冲突中表现出来的激进与矛盾,都是造成了她令人恐怖的行径的原因。

1、艾米丽与父亲之间的冲突。文章中用了简要的语言来描述,而这一冲突也是艾米丽对于父亲的印象的冲突。

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她的父亲是南方贵族的代表,他不允许有人忤逆自己的思想,哪怕是自己淑女一样的女儿。父亲赶走了试图接近女儿的年轻人,在爱情上艾米丽没有一丝自由,她有过挣扎,但最终迫于贵族门第的压力,她顺从了父亲的思想,也顺从地坚守着南方贵族的尊严。

所以,在她父亲去世后,她享受着前任镇长设立的不需缴纳赋税的特权,即使因为时代的改变,新一代的领导层也对此无能为力,默认她的这种行为。

父亲的行为不单影响着艾米丽的爱情观,甚至是她的整个人生。艾米丽对于南方贵族的维护是与生俱来的,由此至终都没有改变过。当她发现荷默并没有与她结婚的意图,她选择了激进且恐怖的杀人藏尸行径满足了自己爱情的梦。

2、艾米丽与“我们”为首的部分人的冲突。当人们看到艾米丽居然与北方来的荷默恋爱时,“我们”是持反对意见的,妇女们对此议论纷纷。

“格里尔森家的人绝对不会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

人们对出身贵族的淑女艾米丽品头论足,用已衰败的传统贵族门第之见衡量她的行为标准,艾米丽也用行为回应着人们。

“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里还提到了艾米丽的家族,甚至提到了艾米丽的两个堂姐妹,无疑,作为传统贵族的女子,与北方来的平民根本没有结合的可能,所以在传统的观念以及发现爱人的拒绝这双重的冲突下,艾米丽的行为也得到了解释。

正是人们风言风语的嘲讽与期许给艾米丽带上枷锁,把她推向绝望的深渊。以至于她杀害荷默并藏尸于房间中。

臭味事件产生,对贵族的最初形象让人们只敢偷偷地往她家周围泼洒石灰粉,更勿论去质疑一个贵族的家为何是臭烘烘的?甚至艾米丽想要购买需要政府开具证明才能购买到的砒霜也一样。可见人们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

“我们”一边在用南方贵族的陈旧思想议论她,指责着她不应与北方来的平民结合,一边又会为她拥有的阶段特权提供便利,充满矛盾。

3、艾米丽自身意识上的冲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艾米丽既是南方贵族世家仅存的淑女之一,也是受到家族影响,她代表着南方贵族的骄傲与尊严。

虽然她抱有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但除了在爱情这一事件上,她也是一个孤芳自赏,与世隔绝的女人。从人们对她的印象就可以看出,除了与她朝夕相处的黑人奴仆外,没有人能够接近她,了解她。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辗过,以她为代表的旧社会制度注定会被埋没,只是体现在她身上的事件又可以看出,她似乎从没有意识过南方贵族的末落是不可挽回的过程,而她却还在坚守着,也为自己整个人生付出悲惨的代价。

很明显,以“我们”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既让读者代入小说的情境,又从“我们”的叙述中,通过时间混乱的几个事件的描述,推导还原出整个事件来。

艾米丽受到家族乃至父亲的影响,固执,守旧地坚持着所谓贵族尊严,这些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她。

直到父亲去世,她以为遇到了从北方来的包工头荷默会是一段新的人生,但荷默无意与她结婚的事实让她选择了毒杀爱人,从那刻起,其实艾米丽就已经死了,她只是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尤如一段扭曲的坎坷的独白,一个人坚守着自己的独角戏,没有观众,没有掌声,让读者看着为之悲怆,为之惋惜。而文章中的对其体态,发色,以及对旧物的细节描写都在印证这点。

场景的变化带着人物形象的变化,人物细节上的刻画为玫瑰与死亡做注解

小说以玫瑰为名,玫瑰原本是艳丽的,是美好的,爱情的象征。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年轻时的艾米丽确实担得起玫瑰之名。

原本艾米丽给人们最初的形象是身段苗条、穿着白衣,是个对生活,对未来都抱以阳光的淑女,因为父亲干预自己的爱情,在父亲死后,她终于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追求,她钟情于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只可惜荷默无意与她结婚,她在药店买砒霜的时候,对于形象的描写是这样的。

依然是个削肩细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更加清瘦了,一双黑眼冷酷高傲,脸上的肉在两边的太阳穴和眼窝处绷得很紧,那副面部表情是你想象中的灯塔守望人所应有的。

她受到打击,所以形象的描写上开始有了变化。前文提到过,当艾米丽毒杀荷默之后,其实她的意识,她的精神已经死了,也因为她寡群索居,人们再看到她是向她追讨赋税时见到的样子。

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了。

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

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动着,时而瞧瞧这张面孔,时而打量那张面孔。

等到人们对爱米丽的婚姻期待成为幻影后,人们在她楼下的窗口见到她的身影:

像神龛中的一个偶像的雕塑躯干,我们说不上她是不是在看着我们。

而在对于艾米丽的发色上的描写,也从原来的黑变成白,再变成灰,又变成像胡椒盐似的铁灰色,从此颜色没再变化。

不管是对艾米丽形态上,还是发色上的细节描写,都与时代的变迁相关,也让读者看到如一朵艳丽的玫瑰一样的艾米丽如今像行尸走肉般活着,但这种活着亦如苍白的死亡一样。

这些细节的刻画伴随着爱米丽这个人物的消亡,既是其形象在逐步消失的过程,也是南方传统价值观念在渐渐流逝的过程。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反映出一个落后的文明被取代,进步必将战胜落后的不可抗性。

艾米丽的死亡是一个悲剧,是当时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悲剧,通过送别一个旧时代的代表人物艾米丽,喻示着新的时代,文明的开启。

同样,对艾米丽的房间内那些旧物的描写也在印证这点。

用褪了色的墨水,古老的信纸给政府官员写信,家里蒙家具的皮革都裂了,仆人老态龙钟。

这是艾米丽的偏好,也代表着她对旧的阶级的坚持和维护,通过这些描写把南方与北方的不同文明的冲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错位的精神追求,混乱的意识状态,有挣扎,最终泯灭,她的死亡是解脱,又是必然

艾米丽是两个不同的文明碰撞之下的牺牲品,她曾经对未来带着希望,虽然她精神上固守着南方贵族日渐式微的体面,但对于爱情,从她的选择上看,她有过挣扎,她选择了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当爱人,但现实给了她最后一击,除了家族的不认可,“我们”的议论,更重要的是她爱的人并不爱她,她未能如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样保持高傲,在此错位的对爱情自由追求中,她迷失了,导致了心灵意识的泯灭,最终,她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杀害爱人。

最终她不仅仅是杀害,更是扭曲了观念,她选择了与尸相伴四十年,正是基于精神意识的泯灭造成了这个选择。

弹簧效应,随着外加拉力或者压力的增大,其具有弹性和爆发力也就越大。外界作用力越小,其爆发力也越小。

艾米丽在所处的社会中,受到父权,“我们”为代表的同类,以及自己的精神压迫,这些压力尤如一根弹簧,爆发出巨大的反作用力。

艾米丽从杀害荷默之后,这朵玫瑰就凋谢了,而通篇文章并没有描述玫瑰,哪怕是样子。对于死亡,或许对艾米丽来说更是解脱,带着惋惜及同情。

艾米丽对于时代的挣扎,自由的向往在于她唯一追求的美好爱情,惋惜于她失败了的追求,所以说杀害荷默之后,她就死了。我们同情于她面对贵族阶级的最后的坚持,这种坚持看起来又毫无意义。她真正的死亡只不过是解脱,又是必然。

对艾米丽的一生,作者是表示同情的。因为福克纳也生于南方,在品味着南方的失败后,迅速衰败的社会更让作者怀念。

历史的洪流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所以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写更多是出于对正在消失的南方传统的怀念之情。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人物,向我们做了一次历史进化里的独白,用艾米丽坎坷的一生,向我们述说着两个社会阶级的矛盾与冲突。

结语:

初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时,既恐惧于艾米丽长达四十年藏尸于房内的可怖事实,又惋惜于艾米丽那扭曲的爱情观念,更同情于艾米丽生不如死的长达四十年的藏尸行为。

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一场谋杀,那说明你只是看到了小说的表皮,如果你通过这个谋杀,看到了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你才真正读懂了福克纳这篇小说,它通过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新旧秩序的尖锐矛盾,向我们展现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历史发展,艾米丽的悲剧除了个人性格的悲剧外,还有来自于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悲剧。

读一本好书,看一篇文章,它的意义也在于此,

我是大脚爱文学,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期待更多精彩。原创不易,洗稿必究。

相关推荐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64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至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剧作家、诗人和演员。他被广泛认为是英语中最伟大的作家和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常被称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雅...

​相声往事:郭德纲与杨志刚的恩怨情仇

​相声往事:郭德纲与杨志刚的恩怨情仇

196

相声往事:郭德纲与杨志刚的恩怨情仇 大师哥可能十二,小师弟七十五,这七十五的见十二的,一口一个叫哥哥,喊的比亲哥哥还亲,这就是百来年的规矩。 被问及相声界的称呼问题...

​俞山岛之行,天湖草场恍若画—随记

55

俞山岛之行,天湖草场恍若画—随记 天湖草场 风景如画 五一温州出发约11点抵达宁德渔港码头,一路顺畅只是路遇四车追尾事件,比预计延期了半小时到达, 看着朋友圈发的高速路阻...

​康宝莱开奶茶店:是跨界打劫还是无奈之举?

​康宝莱开奶茶店:是跨界打劫还是无奈之举?

92

康宝莱开奶茶店:是跨界打劫还是无奈之举? 来源| 《知识经济》 作者| 丁晓冰 立秋当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话题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微博相关热搜话题阅读量过亿,饿了么、美团...

​探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酶系研究进展

​探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酶系研究进展

112

探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酶系研究进展 引言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酶系是一种重要的酶系,在生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酶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一月一主题,一案一特色”党建工作案例展示

184

“一月一主题,一案一特色”党建工作案例展示 书记论坛“小平台”,激发党建“大活力”。兰州市教育局系统持续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载体,全力做强做活基层党建品牌,今年以来...

​少年离家,岁月无声,最后的荣耀

​少年离家,岁月无声,最后的荣耀

61

少年离家,岁月无声,最后的荣耀 你是否曾遇到过那些执着于创作,坚守内心的人?他们或许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却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这便是他们的追求。今天,我们要聊...

​南阳水氢车“庞”氏骗局?

​南阳水氢车“庞”氏骗局?

210

南阳水氢车“庞”氏骗局? 庞青年和他所言的“水氢车”发动机。(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庞青年近日展示给外界的“水氢车”样车。(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综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