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水氢车“庞”氏骗局?
庞青年和他所言的“水氢车”发动机。(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庞青年近日展示给外界的“水氢车”样车。(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综合报道】最近,一则《水氢发动机在河南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让水氢发动机汽车事件引发外界关注。而“车辆只需加水就可行驶”“市委书记点赞”等关键词让这一新闻更是迅速引爆舆论。随着事件的发酵,“水氢发动机”的推出者浙江青年汽车集团(简称青年汽车)和青年汽车创始人庞青年,以及青年汽车和南阳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被推至前台。庞氏水氢车,是真正实现了水氢能源上的科技突破,还是打着高科技幌子的“庞”氏骗局?
车辆加水就能跑?
近日,河南南阳官媒一则报道将当地政府和青年汽车及其创始人庞青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综合北京《新京报》、《中国经营报》报道,5月22日,据南阳新闻联播报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张文深在调研氢能源汽车项目时为之点赞:It's very good。《南阳日报》报道称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该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热议,微博上#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等相关话题阅读量已总计超500万。通过翻阅评论区可以发现,多数人对该项技术均持否定态度,认为此报道缺乏科学常识。
更有网民以“永动机”的案例调侃此项技术:新能源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能源汽车,把排气管跟加水口连起来,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在发动机燃烧驱动车辆前进,燃烧变成的水再流回水箱,出厂加一次水,车就可以一直跑。
事实上,此次的水氢发动机并非青年汽车首次曝光。早在2017年8月,就有多家媒体报道过相关的项目成果。标题分别为《青年汽车首辆水氢燃料汽车亮相续航里程500公里》《青年汽车发布首辆水氢燃料车加水就能行驶》等。
彼时,庞青年称,水氢燃料车的最大秘密,也是此次最大科技成果在于一种特殊催化剂,在这种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轻松转换成氢气,最终实现青年水氢燃料车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就能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的惊人表现。
对庞青年所言的“创新”,外界似乎不太认同。2017年广州南方网刊文《20年前的“水变油”惊天骗局,青年汽车有样学样疯狂行骗?》对此项目进行了接连打假。文章表示,只要稍微有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骗局。
不少专家也表示,车辆加水就能行驶不太现实。所谓“水氢发动机”就是人们常说的“氢燃料电池”,这么叫只是个噱头。“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为动力的,并不是说加水就可以行驶的,其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学复杂反应,目前此项技术日本应用较好,在中国则还未进入实用阶段。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刊发评论称:水制氢的方法有哪些?其实不用电解,直接“吹”就可以了。
对外界的质疑,庞青年并不接受。据北京《新京报》报道,今年5月23日,庞青年在南阳青年汽车生产车间现场乘坐“水氢”发动机样车,他称300升水跑300公里,而且加入的水源并没有限定,海水、污水都可以,并表示技术被媒体曲解为“加水就能跑”,汽车运作核心在于反应料和催化剂。不过,在当日“水氢车”行驶时,有媒体在车身发现了直流充电插座。对此,青年汽车集团相关技术人员表示,所有的氢燃料车,不可能一点点电没有,需要电池过渡一下。而在现场媒体人士认为,并不能确认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能源是否仅为水。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罗平介绍,“青年汽车的介绍就是氢能源汽车的一种,是制氢发电再充电与普通充电混用,两种补电都有。车内自带二十几度电,对重1吨的车,能够驱动跑150公里左右。但只加水,跑1000公里,就是偷换概念。”
“如果电解水,没必要兜圈子,先把电变成氢,再用氢发电,损耗更多能量。如果直接用电池驱动,车就跑起来了,何必转换成氢,损耗能量?
“水氢发动机”事件中水制氢专利技术发明人之一、要求匿名的湖北工业大学教师回应称,“水氢发动机”的提法不准确,应为“车载水解制氢系统”,其核心是与水反应的车载制氢材料——一种铝基合金材料。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这只不过是个不太高明的商业宣传的噱头。”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锐明博士说,从科学原理来讲,通过水和多种金属氢化物反应是可以获得氢气的。加水的目的,并不是把水变成氢,而是通过加水进行化学反应,把金属氢化物中的氢提取出来。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反应,都必须要有水的参与。如果它把这种真实的过程注明出来,那没有错,只不过,这是一种拙劣的商业宣传手法,有忽悠政府和资本的嫌疑。
近日,有媒体在庞青年所言的“水氢车”样车上发现了直流充电插座。(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技术价值几百亿?
除了技术备受质疑之外,青年汽车和庞青年与南阳市剪不断理还乱的投资也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
北京《证券日报》报道,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的信息显示,去年12月28日,南阳高新区·金华青年汽车氢能源整车项目签约。项目首期投资81.63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南阳市平台出资40亿元,用地1000亩,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利税超百亿。
对40亿元投资一说,南阳市发改委主任乔长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资40亿支持青年汽车“并不存在”。
庞青年随后亦表示,青年汽车与南阳市签订了框架协议,协议中南阳市40亿元投资并未到位,只支付了9800万注册资金,而青年汽车在南阳已经投资几十上百亿元。
庞青年还信誓旦旦地称,目前该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价值连城,“任何评估公司来评估,我们的技术都价值几百个亿”。同时,他还表示,任何新技术出来都要受到质疑,会坚持搞下去,还称他们作为民营企业没用政府的钱。
庞青年还透露,某金融投资公司最近投资了青年汽车50亿元,支持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
不过,媒体查询发现,庞青年所言的这家出手大方的公司仅成立一年,其目前投资行业有污水处理,建筑等,并未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项目。
而对庞青年所言的公司技术价值几百亿元一说,外界并不认同。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近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称,青年汽车集团的“水氢发动机”通过铝粉加催化剂的制氢方式,从理论角度、在实验室里是行得通的,但是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就完全不可行。“我们在实验室里可以用这个方法玩一个样车出来,但是要形成产业化、上规模,我觉得那是傻子才能干的事。”
另据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在青年汽车的总部浙江金华,不少工人抱怨遭遇欠薪,多名青年汽车的一线工人称,现在他们只能拿每月2800元的底薪,但公司连这点底薪也没有完整发放,而是以各种理由扣钱,现在已3个月没发薪水了,至于上次交纳社保还是3年前。
而庞青年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搞技术研发,青年集团高管勒紧裤腰带,曾5个月没发工资,但没有欠过工人的钱。
浙商风云人物or老赖?
随着水氢车事件的不断发酵,庞青年和青年汽车的一些黑暗史也被媒体挖出。
综合成都《每日经济新闻》、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公开资料显示,1958年出生的庞青年为浙江台州人。早在1998年,庞青年就和德国尼奥普兰合作,成立金华尼奥普兰,生产客车。在青年汽车集团的官网上,董事长庞青年是中国创新能手,十大风云浙商人物。
庞青年累计在73家公司中任过职,其中担任法人/负责人/董事长的有51家,曾经任职过的有13家,仍担任高管的有9家。这73家公司中,目前存续48家,吊销2家,注销15家,仍在营的有7家。
2017年9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法院发布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被执行人杭州青年汽车已进入破产程序。
民事裁定书列出的数据也显示,杭州青年汽车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停止生产经营,自2014年5月至今,在杭州萧山区法院涉及执行案件14件未履行,合计执行标的约1.03亿元,其中部分执行案件已因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裁定终结执行程序。也就是说,杭州青年汽车其实并无债务清偿能力。
此外,近年来,由于公司发展不佳及资金困扰,庞青年曾因债务问题,多次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工商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庞青年本人控股企业共26家,其中青年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庞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俗称的“老赖”)。
尤值得一提的是,庞青年的青年汽车还陷入“骗补”丑闻。
北京《新京报》报道,氢能源近些年已成清洁能源投资新风口,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氢能和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不少补贴政策,不少企业也借此加速“跑马圈地”。这也造成了“骗补”(骗取政府补贴)现象频出。
去年,有关机构曾对查证存在“骗补”的11家汽车企业进行处罚,青年汽车赫然在列,其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
2017年2月4日,中国工信部暂停了青年汽车在内的7家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责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后仍需验收。
即使如此,青年汽车仍旧继续向政府申请巨额补贴。2018年5月12日,浙江省科技厅公示了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申报资料车辆信息,其中青年汽车申请补助为7417.98万元。
除成为“老赖”、骗补之外,庞青年还被媒体爆出屡屡通过画大饼圈钱。
北京《中国经营报》报道,庞青年在2009年抛出了一个444亿元的总投资计划,欲在中国建立十大生产基地。投资地方涉及济南、泰安、连云港、石嘴山、鄂尔多斯、海宁、六盘水等。然而,自2005年起,庞青年13年间8次与政府合作均以失败告终。
北京《每日人物》杂志报道,2016年,济南高新区将济南青年汽车有限公司、浙江xx年集团公司(指青年集团公司)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诉请两被告共同赔偿累计扶持投入的资金5.3亿元。
2013年,庞青年在石嘴山掌权三年的国马科技资金去向不明,最终爆发了公司欠薪、员工上访等丑闻。此时,配套给青年汽车的五处露头煤矿生态治理工程已被转卖,青年汽车通过煤矿套现高达10亿。
2013年六盘水市工商联的两会提案中遭点名批评:“由于对招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和退出机制,少数投资者缺乏诚信,只是利用园区优惠政策大搞‘圈地运动’或‘圈资源运动’。如引进的青年汽车生产项目。”
颇值得玩味的是,庞青年13年间8次与政府合作均以失败告终后,但仍旧没有被政府抛弃。2018年12月,他遇到河南省南阳政府。
链接·20世纪80年代“水变油”闹剧始末
人们对燃料革新的追求从未停歇,有多少次飞跃,就有多少次落空,也曾遭遇所谓神话的骗局和谎言。20世纪80、90年代,一场“水变油”的骗局曾在中国大行其道。始作俑者是哈尔滨司机王洪成。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1984年3月,王洪成宣布发明“水变油”,在3/4的水中加进1/4的汽油,再加进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或称“水基燃料膨化剂”)就可以变成“水基燃料”,一点即燃,热值高于普通汽油、柴油,且无污染,成本极低。这项“发明”受到不少权威人士肯定,被中国几十家新闻媒体的炒得火热,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1993年4月,原物资部官员严谷梁发表文章《应该用事实澄清“水变油”真相了》质疑“水变油”。一些报刊指出“水变油”是魔术、骗局。1995年全国政协八届会议上,何祚庥、郭正谊等4位科技界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呼吁调查“水变油”。
原北京《解放日报》记者陈斌称,何祚庥当时称,要想氢氧物变成碳氢化合物,需要通过核反应,仅仅靠催化剂是不可能的。有人就推测,王洪成是怎么变的“戏法”。一是可能是加了什么东西进去,比如电石(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乙炔,这是可燃的。或者是加了金属化物,活跃金属遇到水产生氢气,也是可燃的。或者就是加了油,烧的就是柴油;二是后来有人发现,他把水调包了。
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7处住宅和2辆轿车亦被没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