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和谭咏麟争霸,一场两败俱伤的游戏
很久很久以前
我还记得那些能让我微笑的歌曲
我知道如果我有机会
我就能让人们翩翩起舞……
——《美国派》
1977年,21岁的张国荣凭借一首美国民谣歌手唐·麦克林(Don McLean)创作的歌曲《美国派》(American Pie),获得了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从而进入歌坛,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演艺生涯。
那时候,比张国荣大6岁的谭咏麟,已经出道了9年。作为温拿乐队的主唱,谭咏麟在香港乐坛小有名气,还获得了香港《华侨日报》颁发的“香港十大歌星”奖,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徐小凤、罗文、许冠杰等相提并论。
喜欢张国荣的朋友,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张国荣”,对张国荣来一次安静的回忆吧:
奇怪的是,尽管张国荣与谭咏麟并没有什么交集,但媒体记者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某些相似,并将他们作为对比。
《明报周刊》记者在一次采访中直截了当地问张国荣:“有没有人说你像温拿的谭咏麟?你的发型与眉毛都像他的翻版。”
张国荣回答:“他没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这儿。”
从公开报道的档案上看,张国荣身高175厘米,谭咏麟身高174厘米,相差似乎并不明显。
无论如何,张国荣虽然进入了歌坛,但一路上走得并不顺利。从1977年到1983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张国荣推出的几张唱片,在市场上都反映平平。张国荣前卫、新潮的形象,也没有被观众所接受。有一次,张国荣在表演时把帽子抛给观众,观众却一边嘘他便将帽子抛还给他。张国荣没有放弃,他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但我依然会努力地唱,直到你们喜欢我为止!”
后来,香港人常用“连张国荣都要熬十年”这句话来鼓励后生仔。
那段时间,谭咏麟的演艺事业顺风顺水。虽然温拿乐队在1978年宣布解散,但单飞后的谭咏麟,迎来了演艺事业中的第一波高峰。
在歌唱方面,他发行了《反斗星》《爱到你发狂》《忘不了您》《爱人·女神》《精装谭咏麟》《迟来的春天》等专辑,每一张都很畅销,还在美国大西洋城开了6场演唱会,奠定了香港乐坛一线歌手的地位。在影视方面,他在台湾一口气拍了20多部电影,并凭借剧情电影《假如我是真的》获得第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3年,张国荣终于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春天。当年5月1日,他推出了一张粤语专辑《风继续吹》,销量喜人,成为张国荣的第一张金唱片。专辑中的主打歌《风继续吹》,则让张国荣唱遍大街小巷,成为张国荣受欢迎的歌曲之一,并在2010年荣获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评选“我最喜爱的歌曲”。
1948年,张国荣继续推出专辑《Leslie》,在香港销量突破了4白金,即20万张,是张国荣的第一张白金唱片。专辑的主打歌《Monica》同时入选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
1985年,张国荣第一次在红馆开个人演唱会,连开10场,打破了香港歌手第一次开演唱会的场数记录。
张国荣像一颗巨星,在歌坛上冉冉升起。谁也无法忽略他的存在了。不过,谭咏麟也没闲着,表现得同样抢眼。他在1984年和1985年推出的粤语专辑《雾之恋》、《爱的根源》和《爱情陷阱》,每一张都叫好又叫座,其中光是《爱的陷阱》累计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张。香港总人口只有600万人,这意味着每6个人就有1个人买过谭咏麟的《爱的陷阱》。
谭咏麟拿奖拿到手软。不管是十大劲歌金曲,还是十大中文金曲,谭咏麟都是拿奖大户。有的歌手,一辈子都可能拿不到一次十大劲歌金曲,谭咏麟一次就有好几首入选。“最受欢迎男歌星奖”自然也是他的囊中之物。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谭咏麟和张国荣如同香港乐坛的双子星座,闪闪发亮。在媒体记者有意无意的炒作之下,“谭张争霸”之说甚嚣尘上。
实事求是地说,“谭张争霸”客观上有利于乐坛竞争,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让香港乐坛进入最鼎盛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负面影响则是,谭咏麟与张国荣本来关系非常不错,可在大量失去理智的粉丝的裹挟之下,他们不得不站在对立面,形同水火不容之势。
这样的结局,当然只能是两败俱伤。1988年2月13日,谭咏麟在19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宣布退出歌坛,不再参加有比赛性质的音乐比赛节目。一年后,张国荣也宣布告别歌坛。
时过境迁,当“谭张争霸”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时,1999年,谭咏麟和张国荣合唱了一首《幻影+雾之恋》——这是他们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2003年4月1日,当张国荣在香港一家饭店24楼纵身一跃束了自己的一生后,在追思会上,谭咏麟与张国荣“跨时空”合唱了一曲成名曲《风继续吹》,向这位朋友和“对手”作最后的告别: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
【参考资料:《吴玲:张国荣,念你眉眼如初》《独领风骚空寂寞》《当你见到光明星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