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所以》背后丨女主人公叶紫三次不幸婚姻的反思与觉醒
文/慕小七
引言
《所以》是作家池莉三易其稿而成,旨在探讨女性成长的长篇小说,于2007年出版。这部小说中,池莉大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叶紫的成长与三次失败婚姻的经历,借由叶紫向我们传达40年的人生体悟与婚姻反思。
有"镜子作家"之称的池莉,一贯坚持"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的创作理念。《所以》作为池莉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更是直击女性心灵的最隐秘之处,揭开女性在失败婚姻中的狼狈与觉醒之面纱。
如小说的名字,"所以"既是因为的结果,也是作者立场的阐述,走进《所以》,再现当代婚姻价值依然十分必要。
01 叶紫的三次婚姻概况:一意孤行的冲动感性抉择
(1)第一次:叶紫与关淳
小说《所以》中,叶紫与关淳的爱恋是如此展开的。因为发烧,叶紫得了美貌,"我的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并且水气汪汪。我的两颧,浮动着胭脂红。我的嘴唇,艳丽宛若燃烧的炭火。我的行走,自然摇摆,飘飘若仙。"
叶紫在游泳场邂逅了地质大学的毕业生关淳,关淳是一个"高大英俊"的男生。"他宽阔的肩膀上披挂着闪亮的夕阳,结实的窄腰,仅仅穿一条小小的三角游泳裤。他伫立在游泳池的边沿,脚尖踮起,双臂直指天空,俨然一尊夕阳雕塑。"
叶紫就这么与关淳朴恋爱了。
如果说俊男靓女邂逅,而后陷入爱河天经地义,那么,叶紫与关淳决定步入婚姻就远不止这么简单了。
叶紫与关淳结婚,除了爱情外,更为自己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容身之处。
在那个年代,单位的住房分配只针对男性,男性只有在领取了结婚证后,才有资格在单位申请住房。所以,叶紫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住所,与关淳在冲动之下领了结婚证,"闪婚"了。
而关淳之所以与叶紫迅速结婚,则是为了毕业后能够留在武汉。结果,关淳顺利留在了武汉,而叶紫却被发配到孝感,两人的婚姻也在两个月后草草结束。
叶紫与关淳的这场婚姻是感性知觉下一意孤行的冲动,这次婚姻的失败也给了叶紫当头一棒,打消了叶紫憧憬浪漫爱情的念头。
(2)第二、三次:叶紫与禹宏宽,叶紫与华林
当叶紫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孝感后,内心独白是这样的:"难道我,转眼就变成县城人了?一辈子的户口,就落在一个小县城了?国家规定孩子户口随母亲,那么,我的子孙后代,将都是乡下人了?"
由此可知,叶紫对自己回到县城的境遇十分不甘,所以,叶紫的第二次婚姻,是直接奔着返回武汉去的,叶紫决心嫁给正团级军官禹宏宽。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婚姻,叶紫或许一辈子都回不到武汉,这次婚姻带给叶紫切切实实的实惠。
但是,回到武汉的叶紫因受不了无爱婚姻的沉闷,又试图寻找新的生机。就在这时,导演华林出现了,通过短暂接触,叶紫很快投入华林的怀抱。没有其他考虑,甚至没有过问华林是否成家。
当华林当着众人的面,承认也爱叶紫时,叶紫感动得爱令智昏,不顾一切奔向一无所有的华林。
叶紫内心其实是渴望爱情的,所以才迟迟不肯和禹宏宽结婚,而当符合她内心渴望的华林出现后,就这么一意孤行地孤注一掷了。
冲动总归是有代价的。叶紫与华林婚后13年的婚姻生活,给了她重重的一记耳光:表面风流倜傥的华林,实际上是自命清高、虚伪懒散的骗子,直到离婚前,还骗光了叶紫的所有积蓄。
02 叶紫不幸婚姻的反思:过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使她一次次掉入婚姻的陷阱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悲剧其实并非宿命,而是一种自我性格意识下选择的结果,这也许就是小说《所以》作者池莉所说的"所以"背后的"深意"。
叶紫几段婚姻的不幸,某种程度上都由她过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使然。
叶紫与关淳从认识到住到他家,仅仅用了一周,而后在没有与父母打招呼的情况下,很快自作主张地领了结婚证。
这放在当下,也是不能接受与理解的,何况在80年代初期。
正是叶紫过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使其缺乏理性思考,一次次掉入婚姻的陷阱。
以为只要与关淳结婚,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房间,至于关家为何满怀热情地希望自己过早进门,叶紫从未考虑。因此也落得,两个月后,草草离婚的结局。以为只要嫁给禹宏宽,达到返回武汉的目的就好,而没考虑过,婚后无爱的婚姻该怎么维系,更没意识到无爱婚姻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在骨子里自我意识的作祟下,叶紫又不顾华林前妻的说辞,也不顾华林落魄清贫的身份,仅仅凭借短暂接触,就跟华林私定终身,执意与华林成婚。
婚后,叶紫对华林一忍再忍,看似是自我意识的收敛,实际上恰是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华林拒绝带叶紫见他的父母,叶紫忍了;华林不做家务,不工作不养家,叶紫也忍了;华林在网上与别的女人联系,叶紫还是忍了。
叶紫之所以毫无原则地忍让,是因为她骨子里的倔强不允许自己低头,不能向外人袒露婚姻的糟糕,哪怕自己在心里承认,也决不允许世人看她的笑话。所以,唯有拼命维系。
03 叶紫经历不幸婚姻后的觉醒:"女人有两条命,一条死于离婚,一条生于离婚"
叶紫三次不幸的婚姻,特别是经历与华林漫长13年的婚姻,在认清华林丑恶嘴脸后决定与之离婚,这是叶紫的觉醒,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觉醒,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在与华林的婚姻中,叶紫曾将生活的重心放在"明亮如同太阳一般的儿子"身上,为了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叶紫替人改剧本,拼命赚钱养家;为了儿子能够拥有完整的家,叶紫竭力维系一团糟的婚姻。
结果,换来的却是华林对自己血汗钱的肆意挥霍与所有积蓄的诈骗,还被华林指责自己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
可喜的是,叶紫历经折磨与疼痛,最终觉醒了。
"只要季节还是季节,树林还是树林,太阳还是太阳","作为女人,我完全有权力有资格开始新的生活。我不能被一个无耻小人毁掉终身。我得尽快重整河山。尽快。离婚成为我的再生之日。"
"一个女人有两条命,一条死于离婚,一条生于离婚",叶紫的觉醒与重生,正始于离婚。叶紫收敛起骨子里的"自我意识",提脚跨出婚姻的泥淖,实现了自我救赎。
就像《所以》开篇中提到的:"我不会轻易承认这些结果。我坚信,只要我生命不息,所有结果都是过程。我会不屈不挠的。"
叶紫前半生不幸的婚姻,放到一生中来看,只能算是生命的历程中的部分插曲。后半生,叶紫依然有大胆求爱的资格与勇气,依然有憧憬幸福婚姻的热忱与权利。
祝福叶紫,也祝福你我。
04 叶紫婚姻带来的两点启示
挖掘悲剧背后隐藏的深意,并为当下所用,正是悲剧的价值所在。小说《所以》中,叶紫不幸婚姻的这两点启示,值得所有人深思。
(1)可以凭"知觉情感"恋爱,但需要靠"思维理智"结婚
《所以》中,叶紫与关淳、华林的恋爱、结婚,都只是凭借自己感觉的一意孤行,沦陷于关淳的高大英俊与华林的风度翩翩,短暂恋爱,迅速结婚。
叶紫既没有反思关淳家为何急切地催促自己领证(实际上,关母只是把二人的婚姻当作儿子留在武汉的垫脚石),也没顾虑华林前妻对华林的评价与母亲的竭力反对。为此,也吃了大亏。
实际上,从心理学上来讲,爱情是"知觉"的产物,婚姻则是"思维"的产物。
也就是说,可以凭"知觉情感"谈恋爱,但需要靠"思维理智"结婚,否则就很可能重蹈叶紫的覆辙。
哪怕在西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达西面对一见钟情,才情皆备的妙龄女伊丽莎白,尚且会顾虑对方有几个低贱的亲戚,为了谨慎起见,他决定特别当心,三思而后行。
何况我们常人呢?
理智与心愿事与愿违,爱情向左,婚姻向右,本是人生常态。
特别是女性,考虑到自身在生育与婚姻中的付出远高于男性的事实下,在结婚伴侣的选择上,更应该理智一些,选择对感情忠诚、情绪稳定、行事理智、人品好的男性,而不是花言巧语,游手好闲,懒散没责任心的"花花公子"。
(2)婚姻一旦破裂,离婚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新生
池莉曾说过:"女人原本不认识女人的,认识自己最不容易"。而婚姻,可以说是女人认识自己的途径。
好的婚姻可以当作女人的经验,滋养女人;不好的婚姻则是女人的经历,同样可以成就女人。
就像叶紫,屡遭婚姻的打击后,狠下决心离婚。决定摒弃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丢掉年轻时的冲动与狂热,积极思考与辨别,活出全新的自我。
正因为叶紫解除了糟糕的婚姻,才真正意义上救赎了自己。
池莉在谈及《所以》时,也曾提到:现在婚姻的选择对女人是一个福气。结婚证书是一个契约,不管怎么说,它就是一个社会性的东西,如果感情生活确实不行的话,两个人真撕破这个契约,完全正常,这不是失败……如果婚姻有问题,我们解除了,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婚姻一旦破裂,离婚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新生。80年代如此,当下亦如此。
小结
"所以"是因为的结果,更是作者立场的阐述,深入《所以》,窥视女性在婚姻抉择中的迷茫与自我觉醒,是《所以》的初衷,也是《所以》的归旨。
谈恋爱可以凭感觉,但结婚一定要理智权衡,切不可放大自我意识,一意孤行。女人有两条命,一条死于离婚,一条生于离婚。好的婚姻可以滋养女人,不好的婚姻同样可以成就女人。婚姻一旦破裂,果断解除是一种选择,更是新生与自我救赎的智慧。
-END.
参考资料
池莉.《所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金涛.池莉谈《所以》[N].中国文联网,2007.
作者简介:慕小七,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心理学研究者。用心码字,热忱生活,以走心文字与您一路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