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拒绝美国绿卡回国,解决用电难题
文|汤姆趣谈
编辑|汤姆趣谈
年仅26岁,就被科学界普遍认定,是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科学家,这个出生在1996年的四川小伙子曹原,凭什么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
那当然是因为实力,科学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曹原自然不可能如此受人推崇,他的人生履历堪称是一个奇迹。
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只是普通的打工族,家庭条件也算不上特别好,只能说是普普通通毫无特色,曹原应该就是这个普通家庭中最特殊的存在了。
因为父母的工作发生变化,也出于想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目的,三岁的曹原和他的父母一起来到了深圳生活。
深圳
曹原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常聪明的一面,而且他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破坏力极强,无论是什么样的东西到了他的手里,在初步的了解过后,曹原一定会把它拆开来仔细观察内部结构。
这种事情放在绝大多数人家里,相信一顿批评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孩子还不改正的话,一顿竹笋炒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竹笋炒肉
但是曹原的父母却对此非常开明,在确定曹原可以把自己拆开的东西复原之后,就没有再多管他,反而会不动声色地多给他一些零花钱,让他能够购买更多的电子元件,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等到曹原上学之后,能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简单地拆装电子元件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了,他向父母提出要求,想要在家里建造一个小型的实验室,用来满足他日常的实验需求。
父母在和他商量过后,专门在家腾出来一个小的杂物间,作为他的实验室,并购置了一些基础的实验器具,在保证曹原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父母对他的实验也是非常的支持。
哪怕是在一次实验的时候,曹原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直接把母亲的一个银手镯作为实验材料给毁掉了,母亲在知道之后,也只是告诫他下次再多用家里的东西的时候,要提前告诉父母,不能不问自取。
到了2007年的时候,曹原成功入选中科大少年班少儿预备班,他在之后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方向因此而确定,开挂的人生也是从这里开始起飞的。
即便是在这种专门为了天才而准备的少年班中,曹原的优秀程度也是足以把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的,学校校长担心会影响他的学习进度,专门把他和另外两个学生单独分出了一个教室,并且配备最为优秀的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曹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知识,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实践动手能力当然也是没有丝毫落下,他甚至还能抽出时间来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一学小提琴。
2010年6月份,年仅14岁的草原参加高考,并且以总分669分的成绩,成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可是和清华北大齐名的顶尖高校,并且进入“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学习,这可是只有全国最顶尖的一批优秀人才才能进入的班级。
早在上念班学习的时候,老师的一堂课就给年幼的曹原定下了学习的目标,他想要对石墨烯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华国完成科技上的弯道超车,不至于一直被外国卡着脖子,没有办法进行尖端科技的研。
所以在选课的时候,曹原直接选择了丁泽军老师的课程,这位老师在石墨烯领域是数一数二的牛人,但是他的课程挂科率却极高,很多学生都是处于有心无胆的状态,不怎么敢选择这位老师的课程。
但是丁泽军老师对曹原的评价却非常高,他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但却又非常低调的学生,面对其他学生点满笑面虎属性的丁老师,在面对曹原的时候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弥勒佛。
曹原的优秀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不仅是智商方面,情商方面也是非常的出色。在刚刚考入大学的时候,曹原的母亲不放心他小小年纪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所以辞职到北京陪读。
但是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曹原就已经完全适应了在中科大的生活,并且能够让母亲放心地离开。在学校学习期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提起来曹原都是非常的赞赏和喜欢,几乎没有人会说他的坏话,反而都是赞不绝口。
虽然自己本身拥有着极高的天赋,但是曹原却是一个非常谦逊低调内敛的人,他老老实实地完成了大学4年的任务,在2014年的时候成功毕业,并且获得了学校的郭沫若奖学,这可是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能获得的待遇。
本科毕业之后,由于在石墨烯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内的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曹原最终选择到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哪怕是在人才济济的麻省理工大学,曹原的优秀程度依旧是让人无法忽视,他的老师对于这个年轻的东方学生也非常喜欢,并且对他称赞有加。
麻省理工大学
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曹原却并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人,他的动手能力也非常强。在曹原的实验桌上,唯一和实验没有关系的东西,就是他自己制作的天文望远镜了。
在实验进度并不是那么繁忙,或者说卡在瓶颈的时候,曹原总是喜欢通过天文望远镜去观察星空,并且还亲自拍下过很多照片,有一些照的效果,甚至不比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差多少。
曹原的摄影作品
当然了,即便是本人再怎么优秀,曹原也逃不过理工科男生的一个通病,就是他的实验桌子上总是显得有些乱糟糟的,不过好在他对于自己吃饭的家伙非常熟悉,总能准确的在一片杂乱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天赋技能了吧。
曹原和导师
从2018年3月5日开始,曹原开挂的人生正式拉开帷幕。《自然》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主编甚至不惜为此打乱已经安排好的计划,提前加塞,把这两篇论文都发表出去。
要知道,这可是以高冷著称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平时作者投稿最起码也要等上3四个月才能得到回信,甚至等半年的时间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这期间有90%以上的稿件都会被直接刷掉,而草原的这两篇论文则是加急赶制出来的,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自然》杂志
曹原在这两篇论文中讲述了自己发现的,让石墨烯实现在常温环境中,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当两个单层的石墨烯分子之间以1.1度的角度进行叠合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这个效果,这个角度被称为魔角,是一个充满了神奇魔法的角度。 凭借着这两篇论文,曹原当选《自然》杂志“2018年度科学人物”第1名,甚至因此而被科学界称为石墨烯驾驭者。
这样的成就对于一个年轻22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非常亮眼的。但是曹原的科学研究之路并没有在此停止,而是继续在这个领域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相继再次发表了6篇论文。就因为这个不断发表论文的速度,甚至有人称呼曹原为“论文狂魔”。
新闻报道
在曹原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公布之后,美国众多顶尖学府以及科研机构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且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几乎包揽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提出可以直接为他办理绿卡,只要他能够留在美国工作。
曹原的这项研究成果到底有多厉害,能够引得美国如此重视,不惜下血本也想要曹原留在美国呢?
美国绿卡
最简单的一点其实就是和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能有关。但从我国的国情来讲,作为世界上通电率最高的国家,我国每年的发电用电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由于电力分布极度不均匀,为了让全国都能够用上电,就只能选择远距离输电。
在这个传输的过程中,受限于现代科学技术,每年都会有大量电能在这个过程中损耗。 仅2017年一年的时间,我国的电力损耗就接近2,000亿千瓦时,按照平均一度电5毛6的电费来计算,这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远距离输电
但是曹原的这项技术如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做到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零损耗,每年,单是电费这一方面就能够为国家省下一大笔钱,而这些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应用在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上,是真正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实现腾飞的技术,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美国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想要曹原留在美国工作,但是曹原那颗爱国的心却始终坚定,没有动摇。面对外界纷杂的诱惑,他只是淡然地表示自己心中的态度:“我是中国人,我一定会回到中国工作。”
而如今曹原也实现了他当初的话,放弃了美国的各种优厚待遇选择回国发展,并且非常支持国内的优秀学子去海外留学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学成之后归国能够更好地报答国家。
曹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但是他父母的付出也不容忽视。就像曹原小时候拆家,如果放在其他的普通工薪家庭中,换来的很有可能就是父母的一顿打骂,之后被勒令不允许再这样做。
而曹原的父母则是充分尊重了他的行为,并没有因为曹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耐烦,也没有对他进行打骂,甚至还在背地里偷偷支持他。
如果曹原的父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严厉制止他的行为,或许就不会再有天才神童的横空出世,或者即便是曹原曹旧能够脱颖而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曹原提出要求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实验室时,他的父母也并没有把这看作是小孩子的胡闹,而是非常认真地和他进行沟通,并且满足了他的愿望。这给曹原优秀的动手能力奠定了基础,要知道物理从来都不是只凭理论就行了,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验中获得证明。
父母的高度支持,让曹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多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虽然我们自家的孩子可能达不到曹原那样的高度,但是最起码在平等尊重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会更有社会责任感。更容易承担起自己的属于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