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述:“关东军”的膨胀、罪孽以及最后的彻底倒掉
在近代日本的陆军中,关东军一直以“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著称,一度有着“日军之花”的赞誉。但回过头看,他们不仅是日本侵华的急先锋,更是东北各族人民所面对的最为凶残的敌人。
那么问题来了,“关东军”出现的契机是什么?他们在东北大地上都做出国哪些令人发指的罪行?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样的结局?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关东军的由来和高速膨胀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5月,日军攻占大连金州。9月,日军在金州设立了关东守备军司令部和军政署,开启了针对金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带有“军政合一”意味的殖民统治。
1)日俄战争与关东军的产生
1905年5月,日本将守备军司令部和军政署“改组”为“关东州民政署”。9月,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战败的沙俄正式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让给了日本。与此同时,从长春到沈阳间,长达885公里的南满铁路的两侧地带,即“满铁附属地”的治外法权,也被日本收入囊中。
日俄战争主题浮世绘之“203高地争夺战”
1905年10月,日本废除“关东州民政署”,在辽阳组建了“关东总督府”。次年6月,日本在奉天(沈阳)设立了驻“南满地区”的最高级别外交机构——奉天总领事馆;8月,“关东总督府”升级为“关东都督府”,驻地从辽阳迁至旅顺;该年年底,日本筹建了旨在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国策会社(公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即我们熟知的“满铁”。至此,日本在“南满地区”所推行的“三头政治”模式,正式粉墨登场。
为了维护当地的日常秩序,日本在“关东州”驻扎了一个步兵师团、6个铁道守备队以及若干个重炮营和宪兵队,这些部队统一接受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统辖和节制。
1919年4月,“关东都督府”改组为“关东厅”,原有的“军政合一”体制被“军政分治”所替代。与此同时,原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驻军被正式命名为“关东军”,曾在朝鲜担任过宪兵司令官的立花小一郎(1861—1929),成为了首任关东军司令官。
日本老地图中的“关东州”
2)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关东军
资料显示,成立之初的关东军,主要由1个陆军步兵师团,6个铁路守备队和8个宪兵队组成。其中,步兵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兵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通信队、轴重队各1个。
进入昭和时代(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东军同时有了小规模的“扩编”,人数维持在两万余人的水平(拓展阅读:读书笔记:日本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
电视剧《少帅》中的关东军“大佬”菊池武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尽快控制住东北局势,关东军首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编”。9月19日,一直在朝鲜待命的混成第三十九旅团越境进入东北;同年11月至12月间,混成第四旅团、混成第八旅团、混成第三十八旅团和朝鲜军第二十师团,先后进驻东北。
在1932年4月至5月间,日军第十师团,第十九师团间岛派遣队、第八师团、第十四师团以及第一骑兵旅团、第四骑兵旅团、第六师团先后进驻东北,原“关东军航空队”扩编为“关东军飞行队”。
一言概之,在1933—1936年间,关东军的总兵力,一直维持在20万人左右的规模。
老照片中的关东军
3)全面抗战时期的关东军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为了达成“三个月占领整个中国”的目的,在7月11日召开了由首相、大藏大臣、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参加的核心内阁会议,即“五相会议”。会议决定,抽调关东军南下,协助华北日军作战。
1937年8月,以关东军独立步兵混成第11旅团为班底,共计由1.2万人组成的“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入华北,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共同展开了“察哈尔作战”。次年1月,该部被改编为“驻蒙兵团”,同时正式脱离了关东军建制(拓展阅读:虚无缥缈“建国梦”:德王与“蒙疆政权”的前世今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部于1944 年8月进入菲律宾,遭遇到了美军毁灭性的打击。数据显示,日本投降后,生还者仅有23人。
攻陷承德的日军
在全面抗战开启的同时,基于“维稳”和“防苏”的双重需要,关东军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扩编”。
1937年8月,中国驻屯军第二飞行集团调入关东军;10月,第八师团调入东北。次年初,关东军在师团的基础上增设了“军”的建制,先后组编了第三军和第四军;同时,第二十三师团、第七师团先后被编入关东军。截至1938年底,关东军共下辖8个陆军步兵师团。
1939年春,为了准备“对苏作战”,关东军扩编了第六至第九独立守备队,新编了第一至第八国境守备队。在5月至8月间,先后组编了第五军和第六军。9月,“关东军飞行集团”扩编为“航空兵团”。截至1940年末,关东军下辖陆军步兵师团已经多达12个。
诺门坎事件中的日军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见苏联节节败退,一直寻求“北上”的关东军,不仅频繁组织针对苏联的大型军事演习(即“关特演”),还调集了大量部队进驻东北。7月,第二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七等3个师团被编入关东军。
不过,伴随着苏德战场上德军进攻速度的明显减缓,同年8月,参谋本部不得不决定,“无论苏德战场如何变化,取消在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计划,专心致力于解决南方(中国)问题的方针”。
近卫文麿:苏联人惹不起惹不起....
可即便如此,关东军的“扩编”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942年2月,第四飞行集团被编入关东军航空兵团。6月,航空兵团升级为第二航空军。与此同时,关东军先后组编了关东军机甲军、坦克第一、第二师团和第一、第二方面军。
截至1942年底,关东军下辖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关东防卫军、机甲军、第二航空军及关东军直属部队等,合计6个军14个步兵师团,2个坦克师团、1个坦克教导旅团、1个骑兵旅团、9个独立守备队、13个国境守备队等,总兵力超过了70万。简言之,这是关东军历史上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关东军,可谓“兵强马壮”
2)关东军的罪责
根据《关东军司令部条例》中的规定,筹建之初的关东军,主要负责“南满地区”的“防务”和日本侨民的安全保障工作。但历史证明,他们实际上做的“工作”,远比“条例”中的规定“丰富多彩”得多。
九一八事变后,在由关东厅、满铁、奉天总领事馆和关东军司令部组成的“四头体系”中,关东军司令部有着非常高的话语权。他们不仅牢牢掌控着控制军事大权,还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中颇具存在感。
1932年6月,关东军的“防务”权限,从“南满地区”延展为“全满洲(东北)”。同年8月,第二次担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信义(1867—1933),同时兼任“驻满全权大使”和关东厅长官。不久,他又取得了“满铁”的运营监督权。
1934年,关东厅被废止,相关权限全部移交给了关东军司令部。至此,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了日本统治东北的最高权力机构,关东军司令官成为了“最高话事人”。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关于关东军在东北做出的罪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武装占据东北
众所周知,“占领满蒙”一直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点内容。实际上,早在1923年由陆军部修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当中,就已经出现了“武力侵占东北”的字样。
到了田中义一担任首相期间(1927.04—1929.07),使用“外科方法”(军事手段)侵吞东北,已经成为了军政界的广泛共识。
“第二次东方会议”中的田中义一
1928年4月,蒋介石下达了北伐的总攻击令。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奉系军阀濒临崩溃。此时,关东军不仅向日本内阁递交了“解除奉军武装”的计划,一些人甚至提出了“我军(关东军)主力应不失时机地阻止两军(北伐军和奉军)进入山海关或锦州附近,并不论何方军队,概行解除武装”的主张。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关东军武装干涉东北的计划,并未成为现实。
“贼心不死”的关东军,开始恶意制造各种事端,妄图武装占领东北。1928年6月,他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不过,关东军趁火打劫的阴谋不仅未能得逞,身为东北最高领导人的张学良,还主动宣布“改旗易帜”,让中国在名义上重新回到了“统一状态”(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东北军”的前世今生)。
皇姑屯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使得饱受各界谴责的田中义一首相失去了裕仁天皇的信任,最终在1929年7月黯然下课,两个月后便在家中一命呜呼了。
“改旗易帜”的奉天(沈阳)
1928年10月,石原莞尔(1889—1949)出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1929年7月,他参加了由板垣征四郎组织的“北满参谋旅行”。
他不仅秘密潜入长春、哈尔滨、海拉尔、山海关、锦州等地进行侦查,还就攻城、防御战术甚至武装占领后的统治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也就在这一期间,他策划并制定了旨在“吞并满蒙”的《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
之后的两年,关东军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其中就包括了由石原莞尔亲自带队指挥的4次大规模演习(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少壮派异端”石原莞尔的“亚洲野望”)。
在东北的石原莞尔
从1931年1月起,关东军参谋部每周六就作战计划进行讨论补充。3月,石原莞尔在“满蒙间题处理方案”中,特别提出了“制造事件的谋略”。7月,关东军先后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一言概之,此时的东北局势,已经变得极其微妙。
见“时机成熟”,石原莞尔决定“下克上”,“在柳条湖行使武力(挑起事端)”。具体而言,他要求关东军“以歼灭战,速战速决”,先一举夺下北大营,进而占领兵工厂和飞机场,使东北军得不到武器、弹药的供给,失去反击的能力,不战自溃。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资料显示,关东军仅用了14个小时就占领了沈阳城。
次日,关东军占领长春,昌图等多个满铁沿线据点被一一攻陷。11日,关东军占领吉林。11月19日,关东军占领了哈尔滨省城齐齐哈尔。1932年1月3日,关东军占领锦州;2月5日,哈尔滨沦陷。至此,东北全部沦陷于关东军之手(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了吞并东北,日本人动了哪些小心思?)。
浓烟滚滚的北大营
2)建立“满洲国”,控制东北“大动脉”
1932年3月1日,溥仪被关东军推举为“满洲国”的“执政”。8日,溥仪在“新京(长春)”正式“走马上任”,同时任命了各“府”、“院”、“部”的主要官员。10日,武藤信义与“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签署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同时发表声明,正式承认了“满洲国”。至此,东北彻底沦为了日本的又一个“殖民地”。
为了控制和操纵“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1932年,日本内阁通过的《满蒙新国家成立后对外关系处理要纲》提到,“为了在外交上和内政上掌握实权,最初应尽可能使之采用日本人作为官吏或顾问,并逐步地加以充实”。到了1935年,以国道局为代表的重要机关,日本官员已经占到了90%。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关东军对“满洲国”的机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的机构调整,即委任日本官员直接出任各机构的“次长(二把手)”。
由此可见,所谓的“满洲国”,固然有“独立”之名,但根本没有“独立”之实(拓展阅读:1931-1945:日本是如何奴役和残害东北人的?)。
“满洲国”皇宫
为了巩固统治,一直标榜“五族协和”的日本人,不仅肆无忌惮地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血腥的镇压和讨伐,还设立了宪兵队与情报部(特务机关),恐吓和威胁东北各族同胞。另外,他们还推行“集家并村”的集团部落政策和保甲制度,对城乡居民进行严密监视与迫害(拓展阅读:1931-1945:日本是如何奴役和残害东北人的?)。
为了泯灭东北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关东军精心炮制出了一套融合了“王道”、“皇道”、“神道”内涵的“建国理论”,旨在让他们甘心效忠于日本天皇和“满洲皇帝”,达成其长期殖民的目的。为了达成洗脑目的,他们不惜大肆利用教科书,恶意篡改和歪曲中国历史(拓展阅读:一文概述:“满洲国”的教科书,是如何歪曲中国历史的?)。
“满洲国”宣传海报
为了将东北打造成为资源供应地,关东军一直牢牢掌控着交通业和资源开采权。1931年10月,时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1876—1945)指示满铁总裁内田康哉(1865—1936),要求满铁务必以“委托经营”的形式,“拿下”东北各处铁路路权,并“建设新的铁路”。在关东军的支持下,截至1935年末,东北境内所有的铁路业务运营权,全部被满铁收入囊中。
为了掠夺东北的物产资源,1932年8月,日本公布《满洲经济统制根本策案》,提出了“日满经济一体化”的议案,规定关东军司令部和“满铁”为统制“满洲国”的经济支配机构。次年3月,“满洲国”当局提出了《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东北境内的所有企业被官方“统制”——至此,东北的工矿产业业,彻底沦为了日本经济体系中的附庸。
1937年1月,关东军司令部炮制出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纲要》,要求“置重点于就地开发有事之际所必需的资源,并尽可能谋求国内的自给自足和供给日本的不足资源”——这是日本全面掠夺东北资源的第一个综合性计划。
老照片中的“昭和制钢所”
为了操纵东北的金融产业,方便实行金融侵略。在关东军的操纵下,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合并为“满洲中央银行”,并于1932年7月正式开业。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囊括了发行“满币”,回收旧币,积聚存款,推销公债,垄断金银和外汇等。1935年11月,“满币”以1:1的固定比价依附于日元。至此,东北的货币金融完全被日本帝国主义操纵。
除此之外,关东军对东北的通讯、海关、工矿、钢铁、煤炭、石汕、森林和其它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关东军还从国内招揽了一大批本国移民,颇有“鸠占鹊巢”的意味(拓展阅读:为了彻底占领中国,关东军一共向东北派遣了多少日本移民?)。
捞到中国的日本移民
3)强占热河,入侵华北,签订《塘沽协定》
早在1932年1月,关东军在攻占锦州后,就曾试图以武力吞并热河,但最终以失败告终。1933年2月,关东军聚集了4个师团合计10余万人,分三路向热河进攻,3月4日,承德沦陷。
截至5月下旬,秦皇岛、密云、唐山等22县相继沦陷,日军对北平形成三面包围态势。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感叹道:“接何(应钦)黄(郛)来电,惶惶不可终日,甚欲放弃北平。”
长城抗战中的中国军队
见战略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关东军主题提出“议和”。5月31日,双方在塘沽缔结了《塘沽协定》。协定的内容,最重要的为以下两条:
日军撤至长城一线,标志着国民政府,只能默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事实;中国军队不得在冀东地区驻守(为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做好了铺垫)。
坦诚说,这根本就不是谈判,而是单方面的“命令”。正如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1884—1966)所说的那样,中方对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不容修改一字。南京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在书面承认“满洲国”和割让“东北四省”。
由此可见,这个协定本质上就是关东军武力威胁下的产物。至此,华北被置于日军监视和控制之下(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蒋介石一再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中日签署《塘沽协定》
3)罪恶的细菌战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为了生产廉价的细菌武器,在东北建立了由关东军领导的细菌实验所。这些“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不仅进行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病毒研究,还研制生产出了数量庞大的细菌武器。
1)臭名昭著的生化部队
1933年8月,在关东军在支持下,军医石井四郎(1892—1959)在黑龙江五常县背荫河一带建立了细菌研究所,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班”。
因为“加茂”是石井四郎的家乡,并且他招募的很多助手也都是自己的同乡。因此,关东军内部称之为“加茂部队”;另外,由于他是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1848—1934)的粉丝,因此,该研究所也被称为“东乡部队”。
石井四郎(1892—1959)
因为“安全原因”,1934年底,“关东军防疫班”撤到了哈尔滨市区内。他们以日本陆军医院的南院为掩护,进行秘密的细菌研究活动,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941年以前,这支生化部队一直没有正式番号。直到1941年后,关东军总司令要求所有部队及机关“必须采用番号”后,“七三一部队”之名才开始使用。
1935年,关东军强占了距哈尔滨市约20公里的平房地区后,圈定了6平方公里的土地,设为七三一部队的“研究基地”。1938年6月,关东军司令部正式敲定了这一“特别军事区”的范围及规则。其中,“特别军事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20多平方公里。
资料显示,在七三一部队中,从事细菌战的研究工作人员合计有2600余人。可即便如此,石井四郎依然觉得“人才”不够用。他绞尽脑汁,与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细菌学者取得了联系,希望对方能“给予援助”。
在军国主义思潮泛滥的大背景下,除了陆军军医学校外,以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等为代表的诸多顶尖院校,均给予了石井四郎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七三一部队”的驻地
与七三一部队同时出现的,还有设在长春西南部的第一〇〇部队,即“兽疫预防部。他们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两个:首先,研究用以屠杀马、牛等役畜的细菌武器;其次,培养鼻疽、炭疽热和牛瘟等兽疫的细菌,并使用人体进行试验,研究兽疫对人的作用。
1935年,陆军省直属陆军化学试验所满洲派遣部队,将四平街西郊的原中学校舍“改造”为“毒气和电击试验场”,并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名义,将运来的中国战俘作为实验品,进行瓦斯、窒息瓦斯、注射病菌的实验,并进行活体解剖。
另外,关东军还在长春西安桥外建立了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千早病院),打着治疗传染病,秘密从事细菌杀人试验。
进行试验的相关人等
2)令人头皮发麻的细菌实验
为了能够加强细菌弹的效果,七三一部队在犯下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变态恶行。其中包括了冷冻试验、毒气实验、人畜杂交实验、鼠疫实验、压力实验等。
以冷冻试验为例,他们会将中国人放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并在他们的手浇上冷水。等冷水结冰后,再次用热水将冰融化。反复多次后,日军会将实验对象的皮肉进行揭破,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研究。
“七三一部队”合影
想必大家都知道,人体78%都是水分。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精确的结论是如何得来的?据七三一部队的老兵回忆,这个他们利用中国人“实验”得出的。
具体而言,他们会使用活的中国人进行干燥实验,用热风不断吹实验对象,让实验对象不停出汗,直到脱水死亡,直到身体的水分被烘干。等到实验对象成为了一具干尸后,再称其体重,发现干尸的体重只有生前的22%。
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甚至连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为了一个所谓的“母爱实验”,这些“科研工作者”们残害了无数的中国母子。
何谓“母爱实验”?展开来说,他们将母子两人关在同一个房间内,然后对地板不断加热升温,直到人无法承受的程度。这些人想观察的是,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母亲是会自己忍受烤死的痛苦来保护孩子,还是会将孩子垫在脚下,“来获取自己生存的希望”。
“人体试验”复原图示
3)凶残的细菌战
除了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实验之外,关东军还建立了大规模的“细菌工厂”,制作细菌武器,进行所谓的“细菌作战”。
资料显示,从1936年开始,关东军就在哈尔滨修建了细菌工厂,该厂一个月生产的霍乱、伤寒细菌多达500公斤、鼠疫菌为250公斤、炭疽菌为200公斤。
诺门坎事件爆发后(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日本如此惧怕苏联?),关东军进行了第一次细菌战争。其中,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分队,将重达22.5公斤的伤寒、霍乱等细菌武器,投放在了哈尔哈河和其它水源与地面。
1940年起,为准备对苏作战,七三一部队在牡丹江、林口、孙吴、海拉尔设立4个支队,分别配属于各个方面军,命名为“防疫给水部队”。
另外,从1939年10月起,日本在关内沦陷区,相继设立了华北防疫给水部、华北防疫给水部和华南防疫给水部等生化部队。1940年7月开始,日军先后在宁波、常德、承德和浙赣等地区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了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七三一部队研发的细菌武器
4)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
日本战败前夕,石井四郎一度丧心病狂地建议,将七三一部队储存的细菌和数吨含毒菌的跳蚤、老鼠等“实验耗材”,投放到苏联的重要都市,“庆幸的是”,他的意见并未被采纳。
1945年12月,回国的石井四郎被美军情报人员逮捕。1946年初,他在东京接受了美国细菌战专家汤姆森的审讯。
1947年,他向美军表示,自己可以将七三一部队的情报资料数据,全部提供给美国。作为交换条件,七三一部队全体人员的战犯罪需要“无条件赦免”——美国同意了他的请求。这就意味着,这些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科学家”们,被美国“保”了下来。
七三一部队使用过的手术工具
于是,很多与石井四郎共事的部下,都在战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学里的医学部部长、主任教授等科研和技术部门的骨干力量。数据显示,79名细菌战犯在战后受到了重用,其中:
七三一细菌部队气性坏疽、炭疽班班长植村肇,战后任文部省教科书主任调查官;七三一部队的长友浪男,战后任日本北海道副知事;七三一部队防疫研究室的金子顺一,战后任日本防务厅主任研究员;七三一部队冻伤课课长吉村寿人,战后任京都府医科大学校长。
1951年,石井四郎抵达朝鲜,转年朝鲜战场上再度出现细菌武器。1959年10月9日,石井四郎患喉癌,病亡于东京。
要求日本官方道歉的示威民众
4)关东军的彻底倒掉
进入1943年下半年,伴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持续吃紧,大本营不得不抽调大批关东军精锐,南下增援。同年10月,第二方面军率先被抽调至太平洋战场。
1)关东军的迅速跌落
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按照《一号作战纲要》,研究并制订了旨在打通大陆纵贯平汉铁路南部沿线地区的作战计划(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豫湘桂战役的惨败,对中国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本营只能继续抽调关东军主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
数据显示,截至1944年底,关东军所辖步兵师团减少了三分之一,只剩下了45.6万人。简言之,这一时期的关东军,早已不复几年前之勇。
进入1945年,垂死挣扎的日本决定“将满(东北)鲜(朝鲜)作为一体,坚持持久战”。于是,他们招募了大量国内和东北境内的日本青年,将他们编入关东军。截至8月,关东军总兵力已经膨胀到了75万。
不过,“规模庞大”的关东军,单兵作战能力和装备都很差,宛如“用竹枪武装的‘纸老虎’部队”和“凄惨的稻草人兵团”一般,士气早已跌至冰点。不客气的说,二战结束前的关东军,空有“关东军”之名,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此时的关东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2)关东军的彻底倒掉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凌晨,150万苏联红军兵分四路,直入东北,向关东军发起了猛攻。与此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在朝鲜北部以及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登岸,协同陆军作战(拓展阅读:苏联红军中的东方面孔:什么是东北抗联“教导旅”?)
面对苏联红军潮水一般的进攻,关东军一泻千里、溃不成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1881—1965)作出了“关东军只能奉戴圣旨,全力以赴结束战争”的决定。17日清晨,关东军接到了“立即停止战斗行动”的命令。
更为讽刺的是,兵败如山倒的关东军,甚至已经无法做出“有组织的投降”——他们只能随着苏军的进驻,在各地“分别投降”。
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士兵
8月18日,驻哈尔滨的关东军投降;19日,山田乙三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驻长春、吉林的关东军投降;20日,驻沈阳的关东军投降;22日,驻旅顺大连的关东军投降。9月5日,关东军总司令部被解除武装,山田乙三等高级将领全部沦为了苏联红军的阶下囚。
数据显示,关东军合计损失了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苏军的伤亡人数“仅”为3.2万人。当年一度在中国战场上横行无忌的关东军,彻底化为了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