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吧」我在网上被人骂了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啊?
恐艾这个词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先给大家直观的展示一下▼
这个看起来很恶作剧的求助,医生也耐心做了解答▼
不管这是不是个恶作剧,恐艾确实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恐艾全称为艾滋病恐惧症,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这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是“阳光没有照射到的群体”。
在百度贴吧,专门开设了一个“恐艾吧”,这是国内恐艾群体最大的社区。
截至2017年11月13日,关注人数有73,952人,发帖量10,045,962条。▼
恐艾吧的活跃度很高,平均每天的发帖量超过300条,而且帖子基本上都是与艾滋病相关,包括对各种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几率的科普,以及恐艾网友在窗口期的咨询。▼
根据百科名医提供的解释▼
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这种恐惧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不过,在贴吧、论坛和qq群,一个个账号背后隐藏的恐艾患者中间,随处可以见到蔓延的恐惧。
恐艾吧中的恐艾吧友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男士,有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传统的道德观念,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应酬或者酒后出轨后,患上恐艾症。▼
这类人的恐惧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性行为与性道德的落差无法释怀。在他们的观念里,找小姐是一个极其不道德极其对不起自己太太小孩子的事情。因此他们会在心里自责,后悔,愧疚……▼
恐艾的另一类是初入社会或者还在上学的学生们。他们由于心理的好奇或者生理的冲动,跟一个小姐去实践自己曾经想入非非美好无比ML,事后,性幻想的破灭以及性心理的不成熟,也会让他们无法承受。心理上也会产生失落、后悔、丢人等等感觉。▼
一次醉酒后的寻欢,在清醒以后变得焦虑。
“我会不会得艾滋病”的疑问涌向心头,已难以说清这种恐惧的诱因,就是想当然地“钻到了牛角尖里面”,认定这个性工作者有病,会传染艾滋。
很多恐艾的人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身体不舒服却找不到具体的病因,加上一些暗示,他们就会联系到艾滋病。
在恐艾的时候,恐艾患者是非常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免疫力下降。紊乱以后,看什么症状,就来什么症状,在贴吧、论坛去比对或者在群里和别人聊什么症状,就会来什么症状,然后就陷入了恐艾的泥潭,越恐越有症状。▼
有些恐艾患者的情况更加离谱。在恐艾咨询志愿者接触的案例中,包括恐棉签的,恐女性丝袜的,恐针头的,恐卫生纸的,最离谱还有的恐惧医院门把手的。
问及原因,是医院有很多病人,有人来检测艾滋病,门把手会不会残留有病毒,传染到自己。他们总能找到恐惧的理由。▼
于是,他们“疯狂”地去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注册隐藏了身份的账号,从网络贴吧,论坛,到恐艾群体的qq群,把自己的行为与症状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寻求“专业”人员给予解答。
不过,网络信息五花八门,他们并没有消除担忧。
在恐艾吧里,志愿者是“医生”,为患者“服药”。志愿者每天累计要发送上千字的文本,去分析回应恐艾群体的各种焦虑。▼
“这种行为会感染吗”、“接吻舌头破了会不会得”,每一个发帖的人,几乎都会带着焦虑的心情,希望贴吧里的志愿者大神们给予指导。大多时候,志愿者会给出分析,回复说“不会的,放心吧”,有些人依然会有疑虑,就推荐他们购买试纸或者去疾控中心检测。
在志愿者的建议下,他们选择用检测结果说服自己。不过,医院提供的一纸标注为阴性的化验单仍然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
在“恐艾”的世界里他们并不孤独。
恐艾干预中心专家陈晓宇估算,全国至少有五六十万恐艾患者,不过,有志愿者测算的数字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达到了千万人数。
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花在恐艾者心理疏导上的时间比花在真正的艾滋病感染者身上的时间还要多,接触的恐艾者的人数也远远大于真正的感染者人数。
造成“恐艾症”流行的根本原因是对艾滋病传播方式途径缺乏了解。“恐艾者”除了去做检测,重要的是做心理干预。
“恐艾症”的增多反映出当前艾滋病宣传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
得益于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有高危行为的人警惕性增强,主动来检测,这是好事;
但是有不少人拿到“阴性”结果后依旧恐慌,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影响到家庭、工作和生活,就不可取了。
在“恐艾”这个群体中,如果战胜了心魔有个名词叫“脱恐”,即相信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从恐惧中走了出来。▼
大病初愈,噩梦初醒,失而复得,死里逃生,大概这些时候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生活吧。
健康真好,活着真好。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艾滋病毒是活跃在非洲中部的猎人们猎杀黑猩猩时受伤,携带原病毒体的黑猩猩血液以交换的形式进入人体,最终变异形成了艾滋病毒。
迄今为止,艾滋病主要以高危性接触的形式进行传播,难免会有人追根溯源,认为是非洲猛士关照过“多愁善感”的黑猩猩。
误解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也产生了一些笑话。
希望大家在笑笑之余,也了解一些基础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不恐艾,不歧视艾,做一个真正不因为症状乱搜索,不因为有点疑病就在网络乱问的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