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自卫反击战:部分烈士照片,及其战斗事迹介绍
2019年,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事栏目组推出了一档军事访谈节目《老兵你好!》。
通过老战士们的讲述,一群牺牲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后来两山轮战中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时隔数十年之后,第一次真实详尽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全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传达到了全军每一名官兵。
1979年2月17日,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我军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对越军发动了东西两线攻击。
这些部队包括:第11军、第13军、第14军、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0军、第54军、第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独立师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近56万兵力的部队。
越军以第3师、316A师、337师、338师、345师、346师,共计6个师以及16个地方公安团和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万人应战。
从2月17日出境反击,至3月16日全军凯旋回国,再到后来的两山轮战,在这场历时十年的边境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烈……
林凤云烈士:生于1928年,辽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1959年晋升为少校军衔。时任42军126师副政治委员。
宁成功烈士:1929年出生于辽宁盖县,1947年入伍,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尉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尉军衔。时任42军126师坦克团政治委员。
自卫反击战初期,我军各部队使用的作战地图大多都是抗美援越时期所绘制,而实际地形早已今非昔比,因此在开进途中因不谙越北地形,给部队造成过多次严重损失,特别是坦克部队。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时,42军126师副政委林凤云与126师坦克团政委宁成功同乘一辆装甲车,在奔袭东溪途中,在靠松山遭到越军伏击。
林凤云、宁成功所乘装甲指挥车上竖立着多根通讯天线,被越军认定为我军指挥中枢,并确定为重点攻击目标,集中炮火对该车实施火力覆盖。
装甲车上4名战士当场牺牲,装甲车也被打坏,我军协同坦克、装甲车作战的步兵则被越军火力压制在路边水沟内动弹不得。20余名越军趁机扑向损毁的装甲指挥车,企图俘获活着的驾乘人员。
坦克团政委宁成功掀开舱盖,发现距越军仅十余米,宁成功拔出手枪向越军射击,打倒两名越军士兵后,被敌人冲锋枪扫倒在装甲车内,当场牺牲,时年50岁。
126师副政委林凤云弃车徒步转移,不幸胸部中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剩下的最后一丝气力,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销毁,避免落入敌手……
林凤云、宁成功二位师、团级政治委员,就这样牺牲在战争打响的第一天。
1979年2月19日,42军坦克团向高平穿插,706号车刚冲过9号桥,跟进的707号车就在桥头被越军击毁,9号桥因此被彻底堵死。
坦克团的战友们亲眼看着无数条火舌从埋伏在9号桥两侧及桥对面的数个暗堡中喷出,707号车被弹雨无情的吞噬,接连击中车身的火箭弹又引发了车内弹药殉爆。
车长王伟平、炮手吴永永、驾驶员车小年、还有一位未留下姓名的,才从其他部队补入的二炮手,4人全部当场牺牲。
42军坦克团全部被堵死在桥北,全团仅有一辆坦克706号车冲到了桥南!
706号车上的排长兼车长谢荣生,眼看仅有自己一台车冲了过来,而桥北的部队却被堵在桥头,反正自己也退不回去了,便命令驾驶员刘燕辉孤注一掷,单车独骑硬闯高平!
于是,世界战争史上奇迹的一幕出现了!
孤零零的706号车以40公里的时速一路向南疾驰,途中摧毁越军火力点5个,毙敌二十余名,竟一路杀到了高平市区。
高平市内越军见706号车既无步兵协同掩护,又单车独骑陷入重围,遂集中所有轻重火力轰击该车。
一发火箭弹击中706号车尾部,排长谢荣生当场牺牲,二炮手杨炳南重伤,炮长郑海石接过指挥权,指挥驾驶员刘燕辉将706号车驶向山边的一条临时公路。
为避免坦克四面受敌,郑海石让刘燕辉把706号车停在山壁的一个凹陷处,车尾紧抵路边崖壁,炮口直指追兵,继续顽强还击!
不久,又一发火箭弹袭来,正中炮塔,原已重伤的二炮手杨炳南壮烈牺牲,炮塔旋转齿圈也被打坏,炮管已不能移动,无法进行还击……
郑海石、刘燕辉只得弃车,抓起冲锋枪徒步进行战斗。
刚刚撤离706号车二十余米,一发火箭弹又击中了坦克侧面护甲,706号车内的弹药瞬间殉爆,连同炮塔都被掀飞出去,四散的碎片击中刘燕辉腿部,撕去了一大片肉。
经过简单的包扎总算是止住了血,此时天已擦黑,郑海石背起刘燕辉滚下山坡,暂时在密林中隐藏起来。
2月份的越北山区,寒夜冰冷刺骨,安顿好刘燕辉后,郑海石悄悄潜回白天的战场,他想回到706号车中补充点弹药,再拿些压缩饼干和水,以及御寒的毛毯。
此时越军早已散去,郑海石在车上什么都没找到,借着昏暗的夜光,他只看到在已经没有了炮塔的706号车上,一共13处弹洞以及两具战友的遗体。
战后,谢荣生烈士和杨炳南烈士的遗体被寻找回来,葬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
郑海石和重伤的刘燕辉就这样在山里忍饥挨饿坚持了两天。
2月21日下午,郑海石、刘燕辉经过商量,觉得已经整整两天了,我军大部队应该也打过来了,遂决定沿来路返回,寻找部队。
下午17点,当郑海石搀扶着刘燕辉循着枪炮声寻找我军时,在一片村庄附近遭遇到越军的一队驻屯公安军。
敌众我寡的战斗随即展开,弃车时所携不多的冲锋枪子弹很快就打光了,二人拔出手枪继续抵抗,英勇顽强的郑海石、刘燕辉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当手枪子弹也用尽后,不幸被俘。
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郑海石、刘燕辉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到原部队的郑海石、刘燕辉,两个月后提前退役,返回了家乡。
706号车上的4名勇士,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也随之淹没在这场散尽了硝烟的战史之中……
直到2019年,通过原42军坦克团参战老兵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事访谈节目《老兵你好!》中的讲述,这一段尘封的往事、这一场英勇的战斗、706号车上这4位英雄的战斗事迹,才慢慢地被世人知晓。
曹辉烈士——
50军第149师446团2营,是1979年2月25日接到围歼沙巴越军316A师的命令后,于2月28日凌晨1时进入4号桥地区。
曹从连时任第149师446团团长,儿子曹辉是该师的一名普通战士。
因友军误把3号桥当成4号桥,所以战前通报给曹从连团长的情况是:4号桥已经掌握在我军手中。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4号桥仍旧牢牢地被越军控制着!
446团一到桥头,马上就被越军3面火力死死压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伤亡惨重……
曹从连团长亲自提着一支冲锋枪在最前边一边战斗、一边指挥。
警卫员两次强拉着曹团长往后靠,气得曹从连掏出手枪顶上火,指着警卫员的脑门说道:你要再敢拉我,老子一枪毙了你!
这时支援的两辆坦克到了,第一辆坦克的车身外面搭载着一名士兵,这名士兵就是曹以连团长的儿子曹辉。
因天黑视线不清,曹辉趴在坦克外为坦克指示行进方向及攻击目标,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坦克向敌人开着炮,从曹从连身边疾驶而过。曹从连看到了儿子,战火中父亲看到儿子的这最后一眼,没想到几分钟后就此阴阳两隔。
曹从连亲眼看着坦克刚驶过自己不足30米远,对面先前已经被坦克炮弹击毁的一个火力点里突然又闪出一条火舌,一串高射机枪子弹瞬间就将曹辉撕碎,尸体滚落车下。
曹从连团长从头到尾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睚眦欲裂、肝肠寸断。几分钟前一条鲜活的生命,却在几分钟后在父亲的面前戛然而止……
曹从连团长忍住泪水,继续指挥部队反击,奋战9个小时终于反败为胜,打赢了这场著名的、载入军史的——4号桥反击战。
并在后面的战斗中,指挥部队参加与越军316A师在沙巴展开的决战,最终击败了这支号称越南陆军头号王牌的部队,以此告慰儿子曹辉烈士逝去的英魂!
张国政烈士:图中牺牲的这名解放军战士年仅19岁,名叫张国政,山东青岛人,是一名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
烈士的军装背后,用红笔写着6个大字:
“誓死不当俘虏!”
这是战斗发起前夜,张国政亲手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写在军装上的。
战斗中,张国政在冲锋途中不幸被敌军高射机枪击中,当场牺牲。
“誓死不当俘虏”这6个大字,瞬间就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名句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名19岁的孩子,一名共和国的军人,如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不愧为钢铁军魂、共和国脊梁!
李庆轩烈士:1985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8师战士,山东省单县人。牺牲于两山(老山、者阴山)轮战期间。是中越战争中牺牲的年龄最小的士兵。
战斗中,越军扔进我军堑壕2枚手雷,李庆轩危急时刻扑到身边战友身上充当肉盾,战友毫发无损,李庆轩当场牺牲。
战后,李庆轩烈士被追记一等功,葬于山东省单县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战友们整理李庆轩烈士遗体时,从来不抽烟的李庆轩挎包里,装有两包烟和一封留给战友们仅13个字的感谢信。
这是入伍仅200天,年仅17岁的李庆轩烈士留下的13个字的遗书——
“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
85年9月16号”
这场边境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无数英烈,其中包含了一群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军人世家。
前文叙述过的50军第149师446团团长曹从连、曹辉父子是这样,云南省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一家更是忠烈满门,一门全家上战场,两个儿子牺牲,一个女婿受伤。
战前,刘斌司令员把全家叫上,到照相馆拍了这最后一张全家福。
前排右起:刘斌、 小儿子刘明、夫人王昌群。
后排右起:女儿刘丰、大儿子刘光、女婿张继公、女儿刘勤。
刘斌司令员全家7口人全部先后上了前线。
刘斌司令员在28天的作战中,率领两个团一直在西线猛峒高地与越军作战。
1979年3月6日,越军特工队偷袭猛峒指挥部,当过老八路、当过志愿军的刘斌司令员不顾警卫员的阻拦,端起冲锋枪亲自御敌,并向坑道外偷袭的越军扔出了10几枚手榴弹。
夫人王昌群编入后勤保障分队,一直负责物资、伤员的前运后送。
军医大学毕业的两个女儿在前线战地医院担任护士,救治伤员。
大儿子刘光担任某部侦查连副连长,带领侦察分队执行一次任务中,在连续排除了两颗地雷后,身边的战士碰响了一颗地雷,刘光被气浪掀起,身体落在另一颗地雷上,当场壮烈牺牲。
刘光烈士:照片是时任副连长的刘光,右边走在队列里第一个人就是他,牺牲后安葬于文山烈士陵园。
大儿子刘光牺牲后,刘斌又把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儿子刘明送上了战场,并且安排在第一线最前沿。
不幸的是,担任代理排长的小儿子刘明,在前沿抗击越军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刘明烈士:后面右一是烈士生前形象。
两个儿子牺牲后,刘斌司令员不顾部队的竭力劝阻和上级领导的坚决反对,又将女婿送上了前线。
刘斌司令员一家,被后人誉为:
“满门忠烈刘家将,一户尽出好儿郎!”
硝烟散尽四十年,壮士英魂系南疆!
谨以此文,向共和国的所有参战老兵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无论是活着的英雄,还是逝去的英魂,您们将永远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