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两年还被追缴赃款的馆长萧元:调包143幅国宝,买8套房2辆车
人无信不立,无品难行。
一个没有品行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即使一时侥幸获得了利益,但时间是试金石,他真实的面目最终会令他身败名裂。
2015年,广东广州就有一个叫人萧元的馆长,他在广州美院任职期间监守自盗143件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画作,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亿元名画调包案"。
萧元是怎样自导自演"偷天换日"的?
令人唏嘘的是,萧元被抓获后,在案件审理期间去世,去世两年后仍被追赃!
1、有理想的文化人
萧元1957年生,是湖南宁远人。
他1987年从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进入湖南的出版行业工作。这期间颇有文化造诣的他发表并出版了多部论著,包括《书法美学史》、《中国书法五千年》等。
大器晚成的他,通过自己的博学多才,在10年后,通过竞争上岗,成为《芙蓉》杂志主编。
可以说这个时期是萧元人生中的比较辉煌的时期,可谓前路星光熠熠。
如果他潜心将自己的文化底蕴用于创作上面,一定能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文化学者。
可随着职务的变迁,从前只在文字文化美术海洋里畅游的萧元,开始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尽管曾经风靡一时的《芙蓉》杂志在萧元的带领下,并没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甚至有销量下滑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迎来了事业上的新辉煌。
2002年,45岁的萧元调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兼任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
据萧元的同事回忆,刚来时的萧元是意气风发的。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工作非常勤奋,经常加班加点,不到一个月就熟悉了馆内的工作流程,待人也很谦和。
还有跟萧元比较熟悉的同事回忆,毕竟是从外省来到广州的,萧元需要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安家,当馆长工资不高,时时捉襟见肘。
渐渐的,浮华和躁动以及高昂的物价,让萧元陷入生活窘境,也挫伤了他的工作与创作热情。
收入与消费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工作之余到处寻找赚钱的路子。
有同事回忆,有一段时间,萧笔每天在离单位不远的投注站买彩票,别人大多是随机选号,而他却要在那里拿着纸和笔算来算去才下注。
萧元有一个做老板的朋友,有一次两人打电话聊天,萧元抱怨没有挣钱的路子。朋友说你有地位有名誉又有学识,你怎么变得那么喜欢钱,你需要多少钱才满足啊?
萧元说我需要一个亿。
朋友说,天哪,你是文化人,怎么也变得跟我一样俗了?
虽然是跟朋友说笑话,但一句玩笑三分真,可见这个时期的萧元对金钱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萧元上大学时期就对美术画作颇有研究,见过的名画也不在少数。
2003年,因为业务需要,广美为他配了两套钥匙让他协管,他终于有机会进入画室。
当他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名家真迹时,他震惊了。
然而,这把钥匙不但打开了他眼界,也打开了他的欲望之门。
2、欲望的匣门被打开
萧元被抓获后,是这样交待自己第一次进入画室的所见所闻的,但这只是他一面之词,也许有开脱的嫌疑。
他说,当他用钥匙打开画室的大门,对那些名画真迹一饱眼福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不少是赝品。他疑虑重重,想到了报警,但见同事们都熟视无睹,他决心先观察一段时间。
他曾试探同事:
万一馆有画作被坏人掉包怎么处理?
同事笑答:
画库共有三道门,分别由三个同事管着三把钥匙,只有馆长您才有全套钥匙,所以怎么会有万一呢?
还有一个发现让萧元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通过几次借阅书画,萧元发现藏画库的工作人员没有识别字画真假的能力,他们只会点数,如果借出去三幅画,还回来三幅画就好了。
拥有画库的全套钥匙;
还有超强的临摹能力;
而且工作人员并不能鉴别画作真伪;
何不趁这个天赐良机像别人一样"调包"呢?这个邪恶的计划在萧元心头开始酝酿:
在我来这工作之前,已经有了真迹被超高水准的赝品替换,那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萧元是2004年3月第一次作案的,可以说他作案的水准一点也不高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却可以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没有露出马脚。
萧元托朋友以高价购买了一批高仿明代宣纸、砚墨、印泥、还购买了不少作者所在年代的古品,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想法,工资并不高的萧元买这些宣纸的售价高达两三万元一张。
然后他选择"调包"画作的标准,是看临摹的难易程度。
"万事俱备"后,他利用一个周六、周日图书馆放假的时机,用手中的钥匙进入画库,挑选比较好临摹的真迹"借"回家。然后闭门谢客,仔细临摹好后,把他临摹的赝品放回去,然后把真图留下锁进自家柜子里。
为了验证效果,他故意把自己临摹的赝品拿给业内的朋友"欣赏",果然无人识破。
之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一开始,他不敢出售真迹,怕被他调包的赝品被工作人员识破。可他很快发现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个惊天秘密,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此时,手头拮据的他将放在家里保险柜的两幅真迹委托给香港中囯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
当他将轻轻松松将百万巨款拿到手后,他激动不已。后来他得知拍卖公司是委托进行拍卖的,没有义务去核实文物的来源。
所以,他像发现了一个金矿,开始不断利用职务之便,如法炮制,监守自盗。
从2004年到2005年期间,萧元调包了齐白石、张大千、郑板桥、八大山人等名家作品143幅。
由于萧元调包字画有严格的标准,难度大的、岭南派作品他从不下手。所以他坚信自己临摹的"作品"很难被人识破。
事实也如他所料。
被他调包的143幅作品中,有125件通过拍卖获得巨额资金,其中仅一幅《湖石双鸟图》就价值3000多万元。拍卖成交价总计3470.87万元。
萧元悄无声息地发了财。
那为什么还有18件作品没有拍卖呢?
那是因为到了2005年底,广美的图书馆字画需要转交到美术馆馆藏后,萧元这才停止了偷梁换柱,他的财路也被掐断了。
后来,剩余18幅尚未卖出的书画作品被侦查机关扣押,经鉴定估价约为7681.7万元。
萧元东窗事发后交待,他交给拍卖公司卖掉的125副作品中,也混入了自己临摹的一些赝品。
令人惊愕的是,萧元在作案之后的10年时间里,竟然无一人发现。
据萧元的朋友回忆,萧元发际后将得来的不义之财投资影视、回购字画等并在全国多个城市购置了八套房产。
一开始他行事比较低调,但是出手非常阔绰,经常出入高档会所。相交往来的也都是名儒雅士。
所以他在朋友们眼中除了是评论家、电影图书策划人、馆长之外,还是一名公认的"隐形富翁"。
3、东窗事发
其实,萧元身边也有朋友对他的隐形财富的来源感到疑惑。
萧元解释道,自己零三年在广州房价便宜时借钱买了一栋郊区的房子,后来因为住不惯倒手卖掉,赶上的物价上涨才小赚了一笔。
然而,纸包不住火。
无论萧元做得有多么隐蔽、多么的神不知鬼不觉,最终他的事情还是全部败露了。
那是2014年初,几个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在香港的一次艺术拍卖会上,意外发现竞拍画作上钤有广州美术学院的印章,本该收藏于本校图书馆的名画怎么会出现在拍卖行?
几位校友迅速向学校举报。学校经过调查后,确认系藏馆内的被盗名画,马上向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报案。
2014年5月6日,萧元落网。
被抓时,萧元正在番禺区雅居乐花园别墅的家里。
警方在他家的保险柜中还发现了齐白石、程十发、张大千等名家字画18幅,还有一些枪支弹药。
这18幅字画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拍卖出去的,至于枪支,他说自己是个军事迷,而且这两年常常被噩梦惊醒,没有安全感,所以购置了这些东西。
萧元被捕后交代:
从2004年至2005年年底,他调包143件名画,之后十年间,陆续将其中的125幅书画作品委托拍卖,扣除佣金,得款2700多万元。
他将这钱换来了8套房和别墅、两辆名车和148万元的存款。
2015年7月21日,萧元在广州中院受审。
他被指控的罪名是:
运用掌管钥匙的职务便利,以自己描摹的赝品调包的方法,将张大千、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名人的名画143窃为已有,并拍卖掉125幅,涉案金额高达1. 1亿,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萧元虽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是面对指控,他显示了高傲的姿态。
他说,只有自己才有辨别名作真伪的能力。
而且他也不是第一个调包的人,更不是最后一个。
他还说,可能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摆在他的面前,对他来说没有诱惑力,但如果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这样巨大的数字,他就没法控制住自己,没有抵挡住它的诱惑。
可见,一个人的贪婪之心是在宽松的环境、便利的条件下,无限膨胀起来的。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2016年12月,萧元的案件还审理阶段,他病亡了。
之前他未来得及出手的18件名画作品,以及八套房产、两辆汽车均被扣押。
直到2018年8月,萧元过世近两年后仍在被追缴赃款,违法所得才被没收。
原本一个颇有风骨与职业建树的人,竟以这样的方式身败名裂,凄惶落幕。
可见,在欲望的驱使下,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人,终究会成硕鼠,人人喊打,人人唾弃。
写在最后:
143件国宝名画,不过换来了8套房与别墅,两辆汽车和148万元的存款,令人唏嘘不已。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让华夏文化传承的艺术瑰宝流落入私人囊中,这损失的不光是金钱,更多的是践踏了文明的传承。
毋庸置疑,回顾萧元的前半生是极具才华的。
他能成为当年曾被誉为全国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 《芙蓉》杂志的主编,可但其的创作实力。
可非常讽刺的是,做为一个成功的学者和评论家,他到处批判评论别人,可他自己的后半生,却在无尽的贪贪婪之下堕落成大盗,为艺术抹黑、为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令人痛恨。
萧元在庭审时称:
在我之前和在我之后,这个行为从来都没有停止,因为办案人员在提审我的时候拿过很多我临摹拿来,调包的那些字画的照片给我看,我当时就有发现,我在十年前临摹用来调包的字画又被人调包了。
也许他说这些话有为自己开脱减轻罪责的嫌疑,也许是事实真实存在。
他这样偷梁换柱、监守自盗固然不堪和令人不齿,但为何他在"重重关卡"下作案十年却一路平安,"硕鼠"背后的粮仓为何管理得如此松懈?
苍蝇蛆虫常常喜欢围绕着臭气熏天的垃圾,乐不思蜀。
美丽的蝴蝶常常围绕芬芳的花儿翩翩起舞,让人赏心悦目。
可见,环境滋生罪恶。
心怀歹意的人总是在阴暗的环境中聚集;
而干净的环境也会让想做坏事的坏人忌惮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