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女红军谢飞:22岁嫁给刘少奇,离婚后一生未再嫁,享年101岁
♥长征中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往事,女红军的事迹更是长征中最璀璨的章节。回忆红军往事,铭记女红军的长征贡献,感悟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谢飞(1913-2013)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原名谢琼香,曾用名阿香、谢明明。1927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公安部咨询委员等职。
1935年,红军主力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邓颖超给一起长征的女战友谢琼香送来一封信。写信的人是刘少奇,信的内容是请邓颖超为他和谢琼香做媒。
看过刘少奇情真意切的内心剖白,回想起长征期间生死与共的经历,谢琼香心潮起伏。她觉得自己的缘分到了,刘同志就是最适合的那个人。
在瓦窑堡简陋的住处,刘少奇和谢琼香凑了几元钱,买了一些酒和花生,就算是举行了婚礼。
婚礼虽然简单,出席的来宾却不简单,邓颖超担任主婚人,毛主席、周总理、李维汉等中央领导纷纷向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婚后,谢琼香给自己改了名字叫谢飞,当然,人们还是会习惯地叫她“阿香”。阿香的故事,延续了整整一百年。
成长与婚姻
1913年,谢飞出生于海南地区的文昌县(原属广东)。作为渔民的孩子,谢飞的童年时光是在海边度过的。她排行第八,是家里的“阿尾”(老幺),备受父母哥姐的疼爱。
到了适学年龄,父母不忍聪明伶俐的谢飞当一辈子文盲,就向朋友求助,资助她念书。谢飞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从小到大都是品学兼优。
1924年,谢飞进入海南公学寄读。学习之余,谢飞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13岁的时候,谢飞又考入广东省立师范学校,思想日趋成熟的她逐渐成长为一个革命者。
受四一二政变影响,海南的革命形势也开始陷入低谷。
谢飞没有动摇,参加了家乡赤卫队的武装斗争,并加入了党组织。反动当局掌握了谢飞参加革命活动的情况,将她的家人残忍杀害,失去至亲的痛苦让谢飞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
二十年代末,谢飞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地区的党组织,从事文秘、情报等工作。
1934年,她来到中央苏区,在保卫局当机要秘书。同年10月,谢飞作为三十名女战士之一,踏上长征之路。她和刘少奇的情愫,就是在同甘共苦的艰难岁月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1935年5月,红军来到大渡河安顺场。这时谢飞正发高烧,她硬是撑着,拄着拐杖,一步步紧跟队伍。快到泸定桥时,大雨如注,山路崎岖狭窄,战士们几步一摔,队伍简直在“滚进”。
有战友担心谢飞过不了泸定桥,提议将她寄在老乡家里,倔强的谢飞说:“不,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红军走到底!”在泸定桥冰冷的铁索桥上,她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每走一步,就虚汗一片,半个多小时,她终于“蹭”过了泸定桥,并以惊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
结婚之后,谢飞担任刘少奇秘书,陪伴他赴任北方局。
在天津工作期间,刘少奇和谢飞的伪装身份是“周教授”夫妇。谢飞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悉心照顾刘少奇,让他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放在工作中。
经过刘少奇和北方局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京津、晋察等地的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中原地区的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
革命与奉献
1940年,刘少奇将送信到长江对岸项英部的重任交给了谢飞。到达长江渡口,谢飞才发现所有的交通要道都已经被日军封锁。她过不了江,也无法回去和刘少奇会合,只能原地潜伏下来,寻找机会和组织联系。
长时间的中断联系,让谢飞和刘少奇之间的感情戛然而止。再次重逢之后,两个人都发现,回不到过去了。虽然无奈,谢飞还是接受了事实。
和平分手之后,谢飞寄情于工作,先后担任了路东特委宣传部长、新四军浙东纵队特务营政委等职务。在敌后抗击日军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难得的军事才华,多次重创日伪军部队,缴获武器弹药等装备。
解放战争时期,谢飞先后在华东局和东北局担任组织部长、特委会委员等职务,参与了解放东三省的过程。建国后,谢飞在华东革命大学工作。
迎来和平之后,谢飞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了。她通过自学和夜大补习,于1953年考入人民大学法律系深造。1956年,谢飞完成研究生学习,出任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
结束和刘少奇的婚姻之后,谢飞正值盛年,但是终其一生,她都没有再涉足感情。她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为祖国培养政法干部的教育工作中了。
在特殊历史时期里,谢飞受到牵连,遭到长达5年的关押。即使身处险恶环境,谢飞也没有发表违心言论,始终秉承共产党员的忠诚信念。
1973年之后,谢飞的环境有所改善,被安排在北京郊区的公安部农场劳动。1979年末,谢飞恢复工作,先后担任了公安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2000年,谢飞离休。晚年的谢飞,积极发挥余热,持续关注我国的政法工作发展。2013年,101岁的谢飞在自己生日后的第11天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