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刘伯承元帅有几个子女,他们都有何成就,请看详细介绍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出生,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号称“军神”,曾参加过讨袁之役,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泸(州)顺(庆)起义。
南昌起义时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起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夏学成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协助朱德、周恩来在前方指挥作战,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5年1月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使伤亡大半、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等组织指挥了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使部队跳出了敌军包围圈,直插云南北部,并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渡过天险金沙江。5月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同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继而指挥所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通路。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他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日本投降后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于1945年9~11月率部发起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歼北犯的国民党军近6万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重庆与国民党的谈判,打破了蒋介石北进的战略企图,为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作出重要贡献。内战全面爆发后,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解放大片地区,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1947年6月,发起鲁西南战役。他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战法,指挥部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壮举。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48年5月起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整个淮海战役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并亲自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11月与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共歼敌约90万人,解放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康省大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剿匪作战和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解放后,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了办好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常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宵衣旰食,手不释卷。他在教育训练军事人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刘伯承一生严于律己,教子严格。他常常教导子女说:“不做‘红墙里的贵族’,人优越的不是身份和位置,而是贡献和思想。” 在他的教育和示范下,7个子女们都恪守家规,严于律己,个个成才。其中4个子女后来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我军高级将领。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一、长子刘太行
1939年3月18日出生于炮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名字还是邓小平给起的。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由于父亲处境不好,他也相继在农场劳动、下部队锻炼,直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才调回北京。他在空军雷达研究所工作了15年,是雷达专家。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调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1990年6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他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个脚印,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刘太行与他的父亲刘伯承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
次子刘太迟
1947年出生,空军装备部副部长。曾任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2000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2011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
三子刘蒙
笔名阿蒙,1952年出生于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又在军事院校深造。从事过科研工作,当过部队指挥员,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和爱沙尼亚三军武官,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等,他曾获芬兰总统授予的一级骑士勋章。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四十多年的戎马生涯里,在国外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就长达近二十年。他爱好文学,参与了《刘伯承传记》的编写工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青年刘伯承》。刘蒙自幼酷爱书法,8岁在父亲刘伯承元帅的指导下开始临池,先后师从官付先生、启功先生学习书画,后又得到李真将军的指点。退休后,曾任民政部原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所属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书画研修院名誉院长、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长女刘华北
1945年6月在延安保育院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6岁。
次女刘弥群
1944年出生。1963年,考入了当时国内著名的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弹、火箭发动机专业,1968年毕业。1975年3月参军,来到空军司令部某实验室,从事地空导弹武器的技术革新工作。此后的30余年中,她从事空军地空导弹业务,熟练掌握地空导弹专业理论和发展动态。1985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5月,她升任空军司令部某部副部长,成为副师级干部。1994年12月,她晋升为空军司令部高射炮兵部部长,成为空军机关首位女二级部部长,成为正师级干部。1998年,刘弥群调入空军指挥学院任副院长,这所学院是在刘伯承元帅亲手创建并任首任院长的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的基础上,于1958年在北京组建的,因而与南京军事学院有“血缘”关系。巧合的是,兄长刘太行也曾任过此职。2001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成为空军首位女将军。
三女刘解先
1946年出生于北京,曾是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的一名医生。
四女刘雁翎
194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曾任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她的丈夫张弛也是一名少将,曾任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