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秦岭特大型金矿床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秦岭特大型金矿床。秦岭特大型金矿床在灵宝县城的西南部,245度方向,与灵宝县城直距约34公里,矿床位于灵宝县朱阳镇和故县镇两镇交界处,秦岭特大型金矿床由金硐岔、杨砦峪、四范沟3个矿区组成,矿床发现于1964年,1966年建立矿山,1975年正式投产,年处理矿石26万吨,年产黄金2吨多,现在矿山已经生产50多年。为国家的黄金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岩系组份为花岗质片麻岩和金洞岔组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矿脉主要分布在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内。
矿区位于老鸦岔背形轴部及南翼,断裂以近东西向为主,近南北向、北西向及北东向次之。这些断裂为多期活动,控制着矿区含金石英脉及基性岩脉的分布。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是与老鸦岔主背形轴平行展布的压扭性断裂。近南北向、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多被辉绿岩脉充填。
矿区内岩浆岩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种类的岩脉广泛分布。主要以基性—酸性岩浆的侵入为主,主要有花岗伟晶岩、黑云母花岗岩、辉绿岩、花岗细晶岩和含金石英脉等。
秦岭金矿由金硐岔、杨砦峪、四范沟3个矿区组成。杨砦峪金矿已经圈出13个金矿体,主要是60号脉、60-1号脉、60号支脉,其中60号矿脉是主矿体,黄金储量最大,矿化最强,长达16公里,是最主要的含金石英脉,矿脉受近东西走向的 F5 断裂控制。 矿脉总倾向 170—210度,倾角40—58度,石英脉呈透镜状、脉状断续分布,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膨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达 20 m。
60-1号矿体:位于10~8勘探线之间,矿体形状呈脉状,形态简单,矿体倾向207°,倾角46°。矿体长52—230m,倾向延深445m,厚度一般为0.22—1.21m,平均厚0.79m。Au平均品位9.07g/t。
60-Ⅴ号矿体:位于6~5勘探线之间,矿体形状呈脉状,形态较复杂,矿体倾向210°,倾角43°。矿体长80—266m,倾向延深871m,厚度为0.47—2.66m,平均厚1.44m。Au平均品位3.70g/t。
60-Ⅵ号矿体:位于1号勘探线两侧,矿体形状呈脉状,形态较简单,矿体倾向210°,倾角44°,矿体向南东倾伏,向南西侧伏。矿体长154—530m,倾向延深619m,厚度一般为0.28—3.15m,平均厚1.03m。Au平均品位15.54g/t。
矿床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及微量的辉银矿、自然金等。矿石中除主要元素金之外,尚伴生有铅、锌、铜、钨、硫等。
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次为铁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细粒它形晶粒状结构、充填结构、压碎结构、揉皱结构、似斑状结构、碎裂结构、乳浊状结构、骸晶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细脉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等。
矿床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最典型的为黄铁绢英岩化,其次还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黑云母化等,黄铁矿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111b)+(111b)+(122b)+(333)755.00万吨,黄金金属量73.52吨,金平均品位9.74g/t。
图1:杨砦峪金矿矿脉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