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吕晓一:指挥家的生活
人间
吕晓一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南大的同学们在私底下称为“南大的小泽征尔”——相同的指挥家身份,相似的白色卷发,但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吕晓一要远比照片上一头银发的形象年轻许多。
01
2016年3月29日,在香港歌迷会纪念“永远的邓丽君”演唱会上,吕晓一独自完成了所有歌曲的编配并指挥香港青年爱乐乐团唤起了现场两千余歌迷对邓丽君的共同记忆。在指挥过程中,吕晓一两度落泪,情难自已。正是在40年前,11岁的他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曲,才知道音乐原来可以是这样的音乐,可以将个人最隐微的情感娓娓道来,可以细腻地融入生命的仪式感。也正是在11岁的时候,吕晓一确立了将音乐作为未来人生方向的理想。
现在回想起来,吕晓一偶尔也会自嘲当时这一份理想的不靠谱,毕竟这看起来更像儿童对自己任性的无心许诺。而在此后的生命历程中,母亲的鼓励帮助他逐渐看到理想背后更多的可能性。
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期间,吕晓一师从指挥家闵乐康教授,在老师的影响下,一点一点发掘出自己作曲、指挥上的天赋。1999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次年他即进入南京大学,组建了南京大学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的常任指挥。
每当吕晓一指挥演出时,他双臂的运动总是显得平衡而流畅,使人十分清晰地感觉到节奏的律动,似乎具有某种超脱的意境。他对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及和声音都有着极强的感受性和控制能力,使音乐能够通过自己的指挥和处理而极为自然和富有个性地被表现出来。
2004年9月,他带领南京大学交响乐团赴英国伯明翰、法国巴黎、德国斯图加特等地巡回演出。德国媒体欣赏他充满朝气的指挥风格和细腻的技术,将他誉为:“来自东方的天使指挥家”。
也有美国同仁曾称赞吕晓一是一位具有统帅气质的青年指挥家。在吕晓一看来,“统帅”这个词对应了自己的个性以及在乐团中所扮演的严厉角色。“只要乐团里面说一声,整个全乐团都会特别的全力以赴。”
齐心,是吕晓一眼中构成一个乐团最核心的要素。
02
在11月5日晚间通识课西方音乐通论课后,吕晓一会匆匆离开教室,与南京大学交响乐团的成员们开会。此时距离每年12月下旬的南京大学新年音乐会仅有一个多月了。
从2000年参与创建南大交响乐团至今,人才问题一直是摆在乐团面前最大的困难。“南大乐团以前有很多的音乐特长生,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特长生了。一个交响乐团如果也没有人,也就不成其为交响了。”
对吕晓一来说,支撑他带领南京大学交响乐团一路走来的原因除去热爱,便是对乐团的责任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把这个团已经建立到今天这样一步,如果要把它放弃掉,那就太可惜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交响乐团的,但我们南大有,那就不能让它倒掉。”
今天的南大学生或许无法想见18年前第一场新年音乐会是什么样子,但他们还是可以从每年12月的乐声中,去获得和昔日学长学姐们初听交响乐时相同的感动,看到18年如一日地在舞台上指挥的吕晓一。
乐团演出的歌曲会不断地变化,乐团的成员也会一年年地新人换旧人。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坚持,比如热爱。吕晓一并不认为自己是最辛苦的一个,相反,交响乐团中的学生们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会在每周日从早上一直练到晚霞攀上大活的玻璃,即使并非专业的表演者,却总以专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他们一边排练,一边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这真的很不容易。”
不为人知的辛劳背后,是吕晓一和乐团的成员们希望能通过音乐会的形式,向南大师生们汇报乐团一年的成果,用音乐传递新年的喜乐以及“做出南大的品牌,扩大南大的影响力”的期冀与信念。
03
在担任南京大学交响乐团指挥之外,吕晓一还担任着香港青年爱乐乐团、香港警察合唱团等乐团的常任指挥。在2010年成为首位被香港“优才计划”引入的大陆指挥家后,吕晓一便开启了空中飞人式的“双城”生活。
吕晓一坦言,有时他也觉得自己在飞机上、在旅途中度过的时间太多了,但他不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生活。因为在香港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氛围,面对固定的团员享受文化积淀带来的福利,并在交流中收获更多音乐灵感。此外,吕晓一也会在香港大学授课,而他在香港大学的一名学生将于今年末赴伦敦音乐学院指挥新年音乐会。
忙碌的双城生活以及年复一年与音乐的相处并没有消磨掉吕晓一对音乐的热情。在指挥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让他始终葆有工作的激情,始终记得当初推动自己的走上音乐道路的感动。那种感动是《芳华》里文艺兵偷偷听到邓丽君歌声后的专注、震撼,是发现音乐也能“别有洞天”后的难以言说的情绪,“我记得当时那种心情和状态。你能在听完歌后几天几夜地睡不着、吃不下东西,这就是音乐的跨越带来的影响。老觉得心里面堵得慌。”
直到今日,吕晓一依然能体会到这种“堵”的感受。他有时会在一些关于交响乐的讲座上提到某部作品或某位作曲家而泣不成声。作品背后的情感,音乐的语言,让人产生共情的元素,往往难以用言语精确描述出来。
“我觉得音乐是一个语言,音乐不光是一个音响的艺术,音乐更是一个语言的艺术。”面对当下一些歌曲选秀节目的流行,吕晓一时常感到一种焦虑和遗憾。“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对欣赏音乐很多时候还停留在歌曲歌唱,比如中国好声音、春晚、流行歌曲……我不说唱歌不好,但是太单一了。一个民族,一定要学会听没有歌词的音乐,这个民族才富有想象力。”
“中华民族应该是一个很浪漫的民族,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作为老师,吕晓一觉得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去提高中华民族的音乐修养和欣赏层次,这也是他在课堂上努力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音乐的知识、感受分享给学生的原因。
飞扬的眉毛,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课堂上的吕晓一幽默风趣而循循善诱,似乎坐在他面前的是朋友,启发式教学而非简单传输知识。例如讲到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时,他打开自己携带的音响——每节课他都不厌其烦地背着大包装着它们——播放音乐,让同学直接欣赏,并在一旁热情解说:“你们听,马车带着贝多芬走在乡间小路上了,多么惬意啊!”
有时候还会向学生提问:“大家听到彩虹的时候就举手。”不过他又总在乐章到来以前就忍不住“剧透”,快乐地像个孩子。吕晓一一边让学生们了解作品的曲式,了解传统、现代和声的区别,一边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让大家“看见”音乐。
在香港,一支由吕晓一担任指挥的青少年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曾是一名自闭症患者,音乐让他告别了药物的控制。在吕晓一看来这名少年的故事恰恰体现了音乐的价值——帮助人更好地生活。一边继续带领乐团演出;一边以讲座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交响乐,是他对未来的规划。
“我一直努力地在做着。”他说。
个人介绍:(来源南青往期推送)
吕晓一,中国指挥学会会员,南京大学副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比利时Maasmechelen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学交响乐团、香港青年爱乐乐团、香港爱乐乐团合唱团音乐总监、常任指挥;指挥技术细腻流畅、富于歌唱性。
南大青年
图 | 受访者提供 南青往期推送
采访 | 周嘉珺 徐嘉琪
整理 | 徐嘉琪
文 | 奚炜轩
美编 | 徐嘉琪
责编 | 薛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