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鄱湖 候鸟的天堂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世界的鄱湖 候鸟的天堂
——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综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
世界的鄱湖,候鸟的天堂。
12月10日,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以下简称观鸟季活动)开幕式成功举办。700多名国际国内嘉宾学者齐聚一堂,以候鸟为媒、鄱湖为景,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谱写“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美好篇章。
全球爱鸟护鸟人士交流的盛会
心随白鹤舞,情醉鄱阳湖。
举办观鸟季活动,是我省立足鸟类和湿地等生态资源,加快促进鄱阳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重要举措。观鸟季活动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爱鸟人士又一次相聚鄱阳湖畔。大家尽情领略“鄱湖波光、候鸟翱翔”的生态美景,交流着观鸟、护鸟的新体会——
“鄱阳湖鸟类数量和种类增加,很大程度反映了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好的改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监事长刘明达表示。
国际鹤类基金会创始人乔治·阿其博说,他每次来到鄱阳湖,都感觉很激动、很亲切。通过举办观鸟季活动,全世界其他地区人们有机会来到江西,亲眼看看这里生态保护的成果,这也是全球相关行业人员相互学习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赞比亚驻华大使伊文·齐乌卢第一次来到鄱阳湖观鸟。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看到白鹤在离自己不足百米的地方翩翩起舞时,他不禁发出感叹:“可以这么近距离地观看候鸟,真的很惊讶,太壮观了。我想,这就是鄱阳湖生态保护成果的最好体现。”
“今年活动较往年有质的提升”
今年,我省将“观鸟周”升级为“观鸟季”,并打造了一批景观化观鸟平台。“观鸟周变观鸟季,时间跨度变长了。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湿地、保护候鸟。”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兰思仁说。
观鸟季活动为突出国际交流、专业研讨、全民参与等元素,共设置13项子活动,包括鹤类研究和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价值转换等交流研讨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各抒己见、碰撞观点。
“我已三次参加江西举办的观鸟活动。我觉得今年活动较往年有质的提升,包括会议的筹备、鄱阳湖文创产品的开发、观鸟器材的准备等方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告诉记者,通过举办观鸟季活动,提升了全社会对鸟类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江西的观鸟季活动给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
近年来密切关注鄱阳湖观鸟经济的博鳌国际候鸟大会组委会办公室秘书长王合成表示,吴城作为首个“中国候鸟小镇”,各方面配套已初具规模,但产业业态还没真正形成。“我们正计划布局一些与观鸟活动有关的产业,比如民宿、康养等,着力打破行政藩篱,真正联手打造环鄱阳湖的‘候鸟经济’。”
加强合作,凝聚护鸟更强共识
作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鄱阳湖每年迎来60万至80万只候鸟栖息。为给候鸟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鄱阳湖区域陆续建立起21处各类自然保护地,我省出台了相关候鸟保护条例,并通过苔草刈割、打造“候鸟食堂”、生态补水等行动,让鄱阳湖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江西智慧,赢得了众多嘉宾的赞誉。通过观鸟季活动这一平台,全球各地进一步加强合作,凝聚爱鸟护鸟的更强共识。
观鸟季活动期间,江西和吉林、内蒙古、福建等地分别签订了《白鹤迁徙路线联袂保护区合作协议》,与福建签订《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建立姊妹保护区的协议》,大家将共同参与候鸟的保护工作。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认为,建立候鸟整个迁飞区的保护联盟,有利于形成保护闭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将影响候鸟生存的威胁降至最低,各国需要加强协作。”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斯克里普尼克·亚历山大·格奥尔吉耶维奇表示,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国的年轻一代将在合作项目框架内开展协作。这种协作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任,携手打造人鸟共家园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