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孤儿的真实生活,没有爸妈,有的只是对爸妈的想念,太心酸
是什么样的无奈和狠心,才舍得将孩子抛弃或是送去福利院?看到福利院那些孩子对家人、对父母期盼的眼神,相信没有几个做了父母的人受得了。
在宜昌儿童福利院中,保育员们忙着照顾这些孤儿,这些孤儿多数是患有某种疾病,然后就被父母遗弃了。
玲和冬
有的随着年龄的长大,学会了生活自理,慢慢地就融入到社会中去,有的则被好心的家庭收养,而有的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保育院,有一个叫玲的女孩,今年已经21岁了,可是她还是一直待在福利院。
她是福利院的保育员之一,但她从小也是被遗弃,一直在福利院长大。
玲从一出生就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这种病在开始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到了玲3岁的时候,玲的生长发育开始变慢,换句话说就是不长个,比同龄人又矮又小,类似于侏儒人。
正是因为这样,玲的父母将她抛弃,之后才送到了福利院 。
因为当时的玲已经3岁了,和父母建立了很好的感情纽带,这突然换了一个环境生活,对她幼小的心灵伤害十分大,导致她整日沉默寡言,胆子小,而且还爱发脾气,摔东西,一系列暴躁的情绪在她身上体现出来。
就这样,玲在福利院一待就是18年,没有被领养也没有融入社会。
一天,福利院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新朋友和她一样,都是患有疾病被父母抛弃的,这个小男孩叫冬,他患的是兔唇,上嘴唇中间有一道裂痕。
在福利院的帮助下,冬做了兔唇的修复手术,但是才几个月大的冬还是个婴儿,需要24小时有人看护。
可是福利院的人手实在有限,这是胆小的玲站了出来,她主动承担了照看冬的职责,整日和冬待在一起,和他玩耍,照顾他,再抱着他睡觉,只要和冬在一起,玲的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
玲没有听从保育员的建议让冬叫她“姐姐”,而是要冬叫她“妈妈”,她这样做,正是在寻回自己童年缺失的爱。
宜福晨、夏玉、诗梦和苏妈妈
福利院另外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宜福晨,他15个月大的时候因为脑瘫被父母遗弃。
宜福晨的脑瘫导致他双腿畸形,每走一步路都异常艰难,但是每一次摔倒,他都不哭不闹,只是慢慢地站起来,重新向着目的地出发。
不仅如此,晨在生活中表现得也很乐观、开朗,可是就是一个这么爱笑的小男孩也有他脆弱的一面。
他虽然患有脑瘫,但是脑瘫只是导致他的双脚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他的大脑和正常人一样会思考,有思想,从他记事起,他就从别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是个孤儿,是个“不正常”、“不自然”、“没有用”的人,这让他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在没有人的时候,经常会独自流泪。
由于双脚畸形,所以康复医生每天都要给他进行康复训练,强行压正他的脚,每一次用力,这个小男孩就会痛得大哭,这种痛就连常人也是很难接受的,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
每当这时,晨就会流着眼泪,嘴里喊着“苏妈妈”,这苏妈妈是谁呢?
原来,2005年,当地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寄养家庭》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从当地寻找适合照顾小孩的家庭,并在经济上提供补助和医疗上提供保障,再把福利院的小孩送到这些家庭寄养。
这样的好处在于,从小给孩子建立家庭的观念,感受来自类似于父母的爱,同时,他们从小与外界接触,建立外界关系,毕竟,福利院终究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苏春玉是众多寄养家庭中的一个,她的母亲胡兆秀更是第一批寄养家庭之一,她们被外界称为“寄养妈妈”。
此时,在他们家寄养了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残障儿童,一个是夏玉,一个是诗梦。
夏玉是一名唐氏儿,这导致她的生长发育十分缓慢,智力也远远低于同龄人。
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苏春玉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慢慢地夏玉学会了上厕所,甚至还会帮助其他小朋友转达喝水要求。
在这之前,夏玉连一个字都不会说,是苏春玉和她母亲克服困难,慢慢地教会了小夏玉这些,这就是爱的力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宜福晨在做康复治疗时,痛得直喊“苏妈妈”的原因,因为苏妈妈给到他们的是无微不至的疼爱与照顾,和一个亲妈妈没有分别。
每个孩子在寄养家庭待过几年之后,是要重新回到福利院的,之前宜福晨就是在苏妈妈那里待了5年,后来苏妈妈和他说回去福利院接受5个月的治疗,再回来,小福晨相信了,可是现在已经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苏妈妈来接自己。
小福晨流着大滴大滴的眼泪,举着一个手,说“5个月,妈妈...妈妈...”,泣不成声,他隐隐觉得是苏妈妈欺骗了自己,不想要自己了。
“其实我超级想我妈妈的,其实我知道妈妈是很喜欢我的。”这是小福晨流着泪说的,虽然时间过去了,但是孩子想念对自己好的人的心不会改变,你用真心待他,他亦是真心回报。
一边的苏妈妈也说,每次看小福晨,小福晨就会高兴地说:“妈妈,你来了,我好想你啊,我没想到你今天会来看我。”
苏妈妈也是哭红着双眼,觉得小福晨太懂事了,并说道,要是小福晨没能走得了路,没能去上学,就要小福晨回到她的身边,一直带着他。
中秋节那天,福利院允许小福晨去苏妈妈家,两个人都是很开心的,临走的时候,苏妈妈为小福晨洗了澡,他知道,这一走,小福晨或许再也不会回到他的身边,小福晨要慢慢学会走路,然后去上学,最后还是要融入社会的。
最后,小福晨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了苏妈妈,是他的银手镯,这个银手镯是小福晨的亲妈妈抛弃他时给他戴在手上的,在他的心里,现在苏春玉就是他的亲妈妈。
夏玉被领养
一段时间后,苏春玉接到了一个消息,夏玉即将被领养。
查韦斯夫妇是美国人,查韦斯本人是一名牧师,妻子是一名家庭妇女。
在夏玉之前,他们收养了四个男孩,三个海地女孩,两个越南男孩,一个中国男孩,他们都是残障儿童。
当被问起收养动机时,他们的回答是:“结婚之初,我们就想收养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们一直想要那些不如我们幸运的孩子。”
这个消息对于苏春玉来说,心里五味杂陈,夏玉有人收养自然是好的,可是这么远,以后想要再看一眼夏玉恐怕已是不可能了,照顾了夏玉5年,心里的那份爱,哪里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送别时,苏春玉一手抱着一个寄养儿童,一手将小夏玉拥入怀中,嚎啕大哭。
可能小夏玉还不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什么,她没有哭,也不明白苏妈妈为何要哭得这么伤心,只是在车子开走时,不断地叫着“妈妈,妈妈......”
诗梦回到最初的“家”
随着夏玉被送走,苏妈妈的身体也没有之前那么硬朗了,这时她已经50多岁,在她退休之前,她还要做一件事。
这天苏春玉抱着小诗梦来到一家名叫“诗梦”的小餐馆,这对餐馆夫妇是诗梦的上一任养父母。
几年前,是他们在餐馆门前捡到了被遗弃的诗梦,之后辗转北京为诗梦看病,但是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是卖掉了店铺,还是没有治好诗梦,无奈,二人只能含着泪将诗梦送去福利院,让专门的人照顾。
几年来,夫妻没有一天不挂念着这个小女孩,后来他们开了一家新店铺,并将店铺名取为“诗梦餐馆”。
听说苏春玉即将退休,要将诗梦送回福利院,夫妻二人十分着急,担心诗梦重回福利院被其他人领养了。
妻子说自己没有把思念孩子的心思放在脸上,但是丈夫就不一样了,时刻能在脸上看出对孩子的想念。
丈夫自己也说:“每时每刻......我还是想把她接回来。”
夫妻二人之所以没有收养诗梦,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诗梦的病还需要花大量的钱,如果待在福利院,看病有报销,也不会受虐待,这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夫妻二人将诗梦寄养在自己家中,成为一个寄养家庭,就像苏春玉一样。
一家人兜兜转转终于又在一起了,看着他们三人的背影,厄运被他们甩在身后,祝福他们能够一直幸福下去。
写在最后
我国每年都有近百万的孤儿,大多因为疾病而被父母抛弃,不光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还要承受心理上缺失父母的爱,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他们比常人更难融入社会。
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不堪,在爱和宽容的包围下,他们也能不断进步,懂得感恩和给予,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与正常儿童无异,他们也是一个天使,也应该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