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产品告别刚性兑付,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新规正式实施一年来,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有哪些新变化?对你我的投资理财有哪些影响?
资管新规历经三年过渡期后,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一新规意味着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大多数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市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已成理财市场的常态。
银行理财产品仍是主流
作为深受广大投资者信赖的资管产品,银行理财不断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建设发展,满足居民的财富增长需要。但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彻底打破了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迎来了全面净值化时代,如何面对“破净”和“赎回”等财富管理市场成长中的烦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打破刚性兑付后,没有了“稳赚不赔”的“光环”,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是否依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平均收益率2.09%,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仍是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占比达99.01%。
银行理财市场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银行理财产品期限进一步拉长。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39天至581天之间。截至2022年底,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60%,较上年同期增加9.6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是“某某银行”发行,而是“某某理财”发行,甚至还可以买到其他银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由独立法人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2018年12月至今,监管部门已批准31家理财公司筹建,其中30家获批开业,理财业务告别银行主导模式,进入公司化运作新时期。
《年报》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260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别看理财公司数量不多,但市场份额已占绝对优势。截至2022年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达1.39万只,存续规模为22.24万亿元,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0.44%。
银行理财更加接“地气”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逐步实现,不少投资者面对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更是不知如何选择。2022年3月和11月出现的两轮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更是冲击了部分投资者信心引发大面积赎回。采访中,不少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投资者中,稳健型的大部分选择国债、大额存单,激进型的则选择基金。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偏向于保守型。
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10个百分点和0.55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则相对减少。
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为35.44%。
不仅投资者趋向保守,市场产品也主打“稳健”。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6.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4.50%,较上年同期增加2.16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为5.10%,较上年同期减少2.2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9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为了吸引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时间也在发生变化。近日,不少投资者发现,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实现赎回“T+0.5”了。以前是“T+1”时,正常情况下资金应该于明日交易日15点到账,而赎回到账时间缩短至“T+0.5”后,最快可能11点前到账。3月1日,工银理财官微发布消息称,为改善投资体验,工银理财通过流程优化、技术升级等方式加快产品赎回到账时间。目前,工银理财天天鑫添益同业存单及存款产品、pr2纯债日开产品等4只理财产品实现了最快“T+0.5”赎回到账。除了工银理财外,近期还有平安理财、建信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宣布其部分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也可以提前到账。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公司推出此项改革旨在加快资金回流,提升投资者体验感,吸引人气。需要注意的是,依据资管新规,此类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快赎额度不得超过1万元。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由之前的5万元起,变为1万元起。现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金额最低为1元,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等渠道购买,十分方便。对于不少投资新手而言,每月定投若干理财产品和金额,不仅可以降低风险,也可以获得更高回报。
采访中,大多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回暖,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的时点已过去。加之各类创新型理财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理财产品规模持续提高会吸引更多差异化投资者加入;居民存款规模高增,部分存款将向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转化,银行理财产品即将迎来银行理财“小阳春”。但是,投资者也应清醒认识到,风险越高回报越大,所有的投资都应量力而行。(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