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咸政发〔2017〕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现将《咸宁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咸宁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咸宁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了在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
1.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咸宁市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拉动城区经济繁荣放在首位,全市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第三产业351.01亿元,比14年增长10.2%。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7.9:49.4:32.7调整为17.3:48.6:34.1。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2.产业结构内部优化,特色优势日趋明显。
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优化升级趋势,正向宽领域、多层次方向拓展。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2015年分别增长9.4%、9.4%、22.2%、10.7%和12.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下跌1.2%,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计算机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等蓬勃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和科教文卫体等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3.部分行业有较强的服务输出能力。
咸宁物流、旅游等行业具备较强的服务输出能力。交通物流已形成较大规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5年全年货运量47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货物周转量94.6亿吨公里,增长9.2%;客运量6835万人,增长10.3%;客运周转量39.91亿人公里,增长10.2%。实施旅游跨越战略,五年累计旅游收入达到69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8倍,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7亿人次,是“十一五”期间的4.2倍。行业增长的势头加快,发展迅速。“香城泉都”、“九养咸宁”的城市品牌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咸宁特色旅游文化。
4.服务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兴服务产品不断涌现。
资金、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产品迅速发展。现代物流、创新性金融服务、智能化房地产、品牌旅游等新服务产品迅速发展,服务业正向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新型 服务业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电子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发展迅速,医药、图书、航空货邮、网上购物等专业物流服务有相当规模,辐射到省内外。创新性金融服务蓬勃发展。精心打造专业旅游品牌,建设国际知名的温泉之都、桂花之乡和国际旅游休闲胜地,带动文化、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
5.重点服务企业和大型项目支撑全市服务业发展。
咸宁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金融中心,咸宁温泉度假项目,富水湖、向阳湖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崇阳桂花林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个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对服务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不足之处。
1.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
就服务业相对发展水平而言,咸宁达不到湖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3:48.6:34.1,与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这表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工业,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就服务业绝对发展水平而言,咸宁居湖北省中下水平。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9521.2元,在湖北省17个市中居第12位,与居首位的武汉市(41784.7元/人)相差甚远,与咸宁的区位资源、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优势不相称。服务密度2901.5万元/平方公里,在湖北省排第12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服务业聚集程度不高,单位土地服务产出较低。
2.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高端服务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部分高层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2015年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18.9%,与经济较发达的武汉、宜昌相比,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层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与现代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密集型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专业服务,尚未成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
1.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环境看,以服务业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迅速展开,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业,已由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由注重大规模生产转向注重整个产业链的再造。生产服务业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中国,国际服务业外包趋势日渐明显。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全球化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咸宁市服务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从战略层面看,国家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建设,咸宁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从政策环境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重视向中西部倾斜,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旺盛的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咸宁人均GDP达41234元,居民对生活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经济繁荣和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咸宁市温泉旅游、桂花之乡、三国文化特色等吸引大批中外客商和游客前来经商或旅游观光消费。旺盛的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消费需求推动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工业强劲有序增长,农业稳步提高,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农业产业聚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扩大,带动仓储、运输、物流、金融、科研、中介、商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激发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潜能。
3.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发展高品位特色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咸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温泉、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影响。自然旅游资源408处,人文旅游资源380处。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绿化覆盖面积2665平方米,绿地面积22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7平方米。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秀丽的自然景观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及其产业链延长,为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4.优良的交通凸现发展服务业的区位优势。
咸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核心城市所构成的“中三角”中心。距离省会城市武汉90km,是武汉城市圈城市之一。交通便捷,128km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杭瑞高速纵贯南北,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106、107、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武咸城际铁路直通武汉,辐射范围广阔。城际铁路在全省最早通车,杭瑞、大广、咸通、咸黄高速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武深高速咸宁段和嘉鱼长江大桥加快建设,形成了咸宁市区至武汉及周边县市一小时交通圈。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带动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5.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力地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有效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生产率,创造新的服务供给,改造传统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现代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是促成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现代化的关键。咸宁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大对信息、软件的投入并以此提升服务业的高科技含量。服务业正向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新型 服务业方向发展,加快了服务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日益成熟的时机,构筑信息平台,完善服务网络,建设信息服务中心,促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
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仍存二次探底可能,不仅可能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进而对外需型服务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外部需求也会进一步对内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十三五”期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存在为进一步扩大内需而实施较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可能,同时也存在为应对物价上涨、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而实施紧缩政策的可能,将会对咸宁市的房地产、商贸商务等行业发展以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产生不确定性。
2.产业发展面临协调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挑战。
产业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日益深入,生产服务业逐渐从工业中分离出来,以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现代服务业加速向工业生产研发、设计、管理、融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前、产中和产后过程渗透。服务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推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咸宁市工业要升级优化,离不开生产服务业的支撑。如何协调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加强生产服务业对工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通过物流、仓储、货运、广告、包装、研发、信息等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扩大工业对生产服务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服务业的独立化和壮大发展,做到既保证工业的稳步发展,又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咸宁市产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3.周边城市服务业发展分流了部分高端服务需求。
近年武汉等周边城市服务业发展迅速,高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咸宁市服务业发展形成挑战。便利的交通虽有利于咸宁强势服务业向外扩张,但也为本地服务需求外流提供了便利。周边城市旅游、文化、教育、房地产、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生产要素与咸宁相似程度高,服务业供给同构,竞争激烈。咸宁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链,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品没有形成产业,大量旅客的旅游、餐饮、购物消费需求流到周边城市。咸宁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4.高层次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问题亟 需解决。
咸宁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工农业,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服务业管理人才不足,难以胜任服务业管理的需要。武汉、宜昌等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服务业人才,使处于武汉周边的咸宁市高层次服务业人才更为短缺,特别是会计、法律、管理咨询、金融、证券及保险等专业,缺少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发型、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五)咸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判断。
1.对咸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咸宁市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外部机遇和内部基础,但目前服务业的发展、发育程度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和功能扩张的需要。
从现代服务业具有的本质特征来看, 咸宁市服务业在“高成长性、高附加性和高辐射性”方面表现不足。在“服务业元素→服务业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个发展链条上,咸宁的服务业一部分还处于“元素→产业”这一阶段,对本地产业的带动性和区域辐射性均不足,必须进一步挖掘行业潜力,做大能级、完善功能。
2.对咸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判断。
(1)咸宁服务业的发展正处于加快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推进传统一、二产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的战略高度提升服务业的规模、水平、层次、能级。
(2)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这既是咸宁市服务业发展所面临产业发展规律性的总体趋势,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所面临的发展趋势。
(3)咸宁服务业要进一步提升为现代服务业,一是靠存量改造,提升原有传统服务业;二是靠增量创造,培育和引进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
(4)在区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咸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实施“抢跑道、谋崛起,先行先试先出成果”的赶超战略。
3.咸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建设创新能力更强、生态环境更优、开放层次更高、区域发展更协调、人民群众更幸福的新咸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加强生态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咸宁样板,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咸宁。
升级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完善发展新机制,使我市成为湖北改革创新试验区,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咸宁。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提升咸宁的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引领性。加强产业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推进幕阜山片区整体脱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合作,使我市成为“中三角”合作发展先行区,实现协调发展,建设小康咸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对接大武汉,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使我市成为“万里茶道”品牌城市,实现开放发展,建设开放咸宁。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加快科技服务、科技研发、标准检测、创意设计等创新服务业的发展,革新咸宁传统产业,推动咸宁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建设人才集聚、创新活动深入、科技成果转化便捷、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的创新型城市。
规模性。形成现代服务业规模性、集聚化、品牌化的竞争能力,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咸宁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
辐射性。咸宁现代服务业要辐射区域,以提高咸宁在城市分工中的地位,使咸宁成为中三角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创新能力更强、生态环境更优、开放层次更高、区域发展更协调、人民群众更幸福的新咸宁”和重点实现“五大发展”、建设“五个咸宁”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两个核心产业聚集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三个支撑产业优化发展,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新兴服务和社会服务业四个潜力产业。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融合、与市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加速要素集聚、完善城市功能,为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基本原则。
(1)服务咸宁、咸宁服务。
致力于提升咸宁工业、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做大规模、做长产业链、致力于完善咸宁城市功能、加速资源要素向咸宁集聚、提升城市竞争力、致力于建设辐射武汉城市圈、“小三角”乃至“中三角”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从“服务咸宁”升级为具有区域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咸宁服务”。
(2)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一、二、三产业互为依托、互相支撑、融合发展,统筹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处理好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关系,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服务业协调发展。
(3)集聚发展、重点突破。
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宏观引导,加大投入,改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引导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集聚,引进相关重点龙头企业入驻,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快速实现核心带动的发展态势,抓住重点与核心,打造功能领先、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4)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新科技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产品和业态,改进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融合的作用,积极提升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认证、云服务、物联网服务、远程教育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抢占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
(5)富民强市、促进就业。
通过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工业的能级,促进农业人口、制造业人口劳动效率的提升、产值的提高和劳动收益的增长,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咸宁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支撑。通过现代服务业提高咸宁的经济实力、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容纳咸宁就业人口的主渠道,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就业人口的素质,提高咸宁百姓的创新活力和创业能力。
(二)总体定位和目标。
1.总体定位。
抓住咸宁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绿色崛起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实现服务业集聚化、特色化和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特色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兼顾基础产业为核心,以旅游为龙头,以商贸和物流为两翼,以大文化和大健康为重点,以创新突破为动力,大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将咸宁市建成为国家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中部“绿心”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及连接中三角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2.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旅游、健康、文化等特色产业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特色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0%以上。商务、科技等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服务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聚集两个核心产业: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
1.整合发展旅游业。
发展目标:
围绕“香城泉都”、“九养咸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月光旅游之城,推进旅游全域化、集群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带动、多元发展的全域旅游战略体系,把旅游产业发展成全市重点支柱产业和绿色崛起的引领产业,努力将咸宁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温泉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发展举措:
(1)倾力打造“香城泉都”。
加快建设“中国香城”。立足“香城建”,建好“香咸宁”;整合“香资源”;提振“香产业”。科学定位,规划“留香”;合理布局,设计“添香”;从严控制,建设“增香”;结合旅游,观光“传香”。整合现有资源,加快香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大做优做强香花、香草产业群和产业链;挖掘“香文化”,擦亮“香名片”,以香为“魂”,以香为“媒”,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美誉度。
积极推进香文化建设。依托香花、香树、香草、香茶等香产业,建立批发、零售、物流、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为一体的香花、香茶交易流通平台。培育和弘扬“香文化”,营造浓郁的“香文化”氛围,建设香文化主题公园,积极开发香饰品、玩具和工艺美术品,举办香文化节会活动。
大力发展温泉旅游经济。围绕“香城泉都,养生天堂”,加快温泉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温泉+N”发展模式,着力开发温泉+养生、温泉+理疗、温泉+美容、温泉+医疗、温泉+SPA、温泉+休闲、温泉+水上乐园、温泉+运动、温泉+演艺、温泉+景区等旅游产品,形成四季养生、疗养、康体、保健、美容、休闲、度假、科普、修学、体验等多元化温泉旅游产品,打造集温泉观光、养生、健身、康疗、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温泉航空母舰,发挥温泉集群效应,推动温泉旅游向温泉经济迈进,打造国际温泉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2)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月光旅游之城。整合温泉文化、桂月文化、嫦娥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城区月光旅游为龙头,以《嫦娥》、《香城恋》等一批旅游演艺精品为核心吸引物,构建 “一河两岸、五街六园”月光旅游空间格局,培育以夜间“食、游、购、娱、学、闲、展、演、体”等为旅游元素的月光产业,开发夜游、夜购、夜浴、夜演、夜宴、夜娱等系列产品和夜间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月光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 “夜旅游”,打造中国月光旅游之城。
促进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加快旅游多元化发展,拓展全领域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一是促进旅游与工农业融合,推进旅游与竹、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黄鹤楼酒业生态美酒庄园、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通城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观光园、通山县石之缘文化博览园等一批工农业旅游景区。二是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实施旅游文化精品工程,加强城市和景观文化挖掘,深度挖掘温泉文化、桂月文化、嫦娥文化、三国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向阳湖名人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三是大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以香城古街、温泉谷公园道等旅游名街为重点,加大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营销、推广的扶持力度,加强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扩大旅游商品消费比重,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四是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加速旅游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在线旅游、旅游电商平台等新型业态,扩大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旅游新兴消费。五是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重点培育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度假旅游、高铁旅游、研学旅行、老年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医疗旅游、森林旅游、湖泊旅游、游艇旅游、体验旅游健身、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培优做强一批品牌景区、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旅游商品、旅游线路,重点推动三国赤壁古战场、九宫山、香泉映月旅游度假区、“131”地下国防军事工程旅游区、黄龙山生态旅游景区、崇阳隽水河旅游区等一批景区创建国家5A级、4A旅游景区。二是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旅游混合所有制,搭建旅游项目招商平台,引入社会多元投资,重点建设国际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城、咸宁汽车休闲度假区、咸宁桂花旅游休闲文化园、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嘉鱼三湖连江国际旅游度假区、赤壁茶源春秋国际古镇、葛仙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通城黄龙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崇阳隽水河旅游区、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鸣水泉风景区、桂花源风景区九宫山云中湖文化旅游小镇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三是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旅游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培育旅游领军企业,推进旅游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旅游市场主体壮大。
提升城市休闲品质。以建设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 “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以“九养咸宁”为核心,注重温泉养生、山水养情、生态养身、气候养颜、绿色养眼、茶道养性、运动养形、文化养德、宗教养心等元素,重点开发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疗养康复、森林旅游、足行车游、研学旅行、健康养老、婚庆旅游、新奇体验、3D全景虚拟等休闲产品,重点培育温泉养生休闲、桂花生态旅游、三国文化休闲、洞穴文化旅游、乡村休闲度假、环幕阜山生态休闲、咸宁汽车休闲、竹生态旅游、茶生态旅游、油茶生态旅游等十大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建设环潜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嘉鱼三湖连江国际旅游度假区、葛仙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通城黄龙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度假区、通山九宫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旅游休闲业的战略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绿地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休闲空间的供给,发展旅游体育事业,加快环湖、环河、环溪等绿道骑游圈、休闲带、步行廊道、生态慢游系统等休闲板块的建设和提升,扩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打造城市休闲功能区和聚集区。
推进乡村旅游跨越升级。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为主题,实持续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体验型、度假型、休闲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功能升级、业态延伸、服务提升,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化、业态多样化、布局景区化、产品特色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化,实现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度假”的跨越升级。重点发展咸安区汀泗桥镇、咸安区桂花镇、咸安区马桥镇、嘉鱼县鱼岳镇、嘉鱼县官桥镇、赤壁市赤壁镇、赤壁市赵李桥镇、通城县麦市镇、通城县大坪乡、崇阳县白霓镇、崇阳县铜钟乡、通山县九宫山镇、通山县大畈镇等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名镇名村,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加快旅游营销转型升级,强化城市营销、活动营销、智慧营销、精准营销、线路营销、专业营销。探索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APP等“五位一体”旅游营销模式,构建目标市场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推广路径。深化区域旅游开放合作,推进“南下北上、东扩西进、中部支撑、重点突破”市场战略,继续巩固武汉城市圈、中三角、咸岳九等基础市场,主攻高铁旅游市场,深度开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市场。发展城铁旅游经济、高铁旅游经济。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实施线路精品工程,重点开发温泉养生之旅、生态休闲之旅、三国文化之旅、嫦娥浪漫之旅等一批全域化、多元化、大众化的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开发“二日游”、“三日游” 、“五日游”等系列线路产品,形成以线路联精品、以线路带区域的格局。
(3)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落户,构建以知名会展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辅助、会展服务企业相配套的经营体系。把中国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节庆活动。延伸会展产业链条,引导会展业与生态旅游融合互动发展。
(4)扶持乡村旅游业。
深入贯彻“实施精准脱贫”,加快推进“3+X”产业帮扶,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旅游脱贫产业,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参与旅游服务活动并且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开展乡村旅游业,“农家乐、农家饭,体验乡村、了解乡村、亲近自然”等乡村旅游,增加贫困人群的就业率。
2.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做优。通过对航空、港口、铁路、公路的规划建设,形成“水空公铁、四位一体、物流产业新城一体、网上网下市场一体”的大物流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咸宁现代物流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将咸宁市打造成为华中物流枢纽和鄂南开发开放的门户。
发展举措:
全力打造以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为三大领域,以农村物流、电商物流、城市物流、第三方物流、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和供应链金融为七大业态的咸宁市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简称“三大领域、七大业态”)。
(1)农村物流。
充分发挥咸宁市地处中三角的区位优势,以服务区域内农村物流为基础,通过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布局合理、服务便利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农村生产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物资流通顺畅。积极推动农村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整合,打造农村网络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交通、商务、邮政、快递等联动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项目,加快电子商务在农村推广运用,推动城市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共享,有效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品质的提升。加快县级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赤壁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为试点,全市范围逐步铺开,真正解决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最初100米”的双向流通难题。赤壁市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是以康华物流园为依托,以服务“三农”,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通道,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与“最先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为目的,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四个统一”标准,建设以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为中枢,10个镇级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支点,153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终端、物流班车为纽带的“一点多能、一网共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使农村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的目标,并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物流支持。
(2)电商物流。
依托全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城市配送体系的建设和信息消费的发展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咸宁市新建商贸物流市场的电子商务化,加紧增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建立一个高效、合理、流畅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推动咸宁市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
(3)城市物流。
依托咸宁市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巨量需求,重点建设城市集运中心,重点发展城市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社区物流等城市物流服务,以及相应的增值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物流配送组织方式。对城市共同配送车辆实现标准化管理,并视之为公共交通;大力推广“网订店取”、“自动取货柜”等配送方式,建立咸宁市城乡配送体系。综合利用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引入现代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技术系统、运营系统、信息和智能系统以及政策系统,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物流体系,在有效降低城市交通运输总量、缓解城市拥堵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的、智能的物流都市。依托城市物流的发展,推动咸宁市邮政行业的转型升级。以满足需求、服务民生为导向,提高国有邮政服务水平,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运营保障,扶持和鼓励邮政企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加速发展电子商务、直邮业务等邮政增值业务,推动邮政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4)第三方物流。
加快培育咸宁市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本土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咸宁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传统储运企业在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步转变为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注重引入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调整重组等方式,吸引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咸宁市,积极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做大国际货代市场,支持安欣物流、汇宁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组建物流企业集团,促进咸宁市物流业的提升和整合。结合咸宁市现有产业基础,实现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生产等行业的集合,推动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和管理系统化,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5)多式联运。
依托潘家湾港区、咸宁空港区、货运场站的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集散和辐射效应,重点发展铁水、陆空、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推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资源的整合,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功能,实现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
(6)保税物流。
以潘家湾港、铁路、公路联运为依托,整合临江物流园、咸嘉临港新城物流园等资源,积极建设咸宁市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综合服务等保税物流服务。其中,保税物流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分销配送和跨国采购;综合服务重点发展保税展示交易等。充分利用湖北省援建新疆博州的战略机遇,加强与新疆保税集群的联动发展,扩大向西开放力度,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7)供应链金融。
依托咸宁市金融业的发展基础,鼓励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围绕1+N供应链金融、跨境供应链金融和在线供应链金融,重点发展金融超市、供应链担保、估值服务、增值服务等供应链金融服务,结合绿色信贷、离岸服务、现金管理和资金业务等其他综合金融产品。
(二)优化三个支撑产业:商贸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1.特色发展商贸服务业。
发展目标:
市场流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实现农村商贸流通繁荣稳定,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环境明显改善,骨干企业明显壮大,城镇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湘鄂赣毗邻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凸显。到2020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2%。
发展举措: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电商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和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拓展网络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城镇、入乡村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农产品交易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化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旅游、金融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发展“一县一品”农产品电商;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内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支付产品创新,营造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等支付服务主体平等竞争环境,促进网络支付健康发展。
(2)加快外贸出口转型,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结合咸宁市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本地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出口基地,通过基地化建设,打造和培育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鼓励企业借助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网上广交会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出口市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到海外设立营销点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国际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贸易,抓住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重点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3)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境内外投资。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园区载体、引资活动和商协会服务平台,开辟重大招商项目绿色通道。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加强对港澳台侨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两角一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以“赤壁(青)砖茶”等为媒,持续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国及中亚各国合作。筹建“法国之家”,推进友城合作,提升咸宁的开放度。推进与匈牙利在污水处理技术、温泉开发等方面合作。积极推进口岸和保税仓库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门户。
积极促进投资便利。创新外商投资审批管理模式,梳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事项目录,及时对外公布;优化申报程序和申报文件,对报批资料提供统一模板,规范材料文本格式,减少审批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增加审批透明度,采取“线上预审”和“线下终审”相结合的审批模式,有效促进投资便利化。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延伸产业链结合起来,与增加附加值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在扩大食品饮料、电力能源、森工造纸、生物医药、苎麻纺织、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等领域利用外资的同时,开拓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商贸旅游、养老服务等方面利用外资新领域和新产业。在引进国外客商的同时,又引进在我国沿海地区或大城市投资的外资项目,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来源和空间。
大力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境内外经贸交流活动。实施境外投资“双重工程”,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重点组织好企业参加“走进非洲”、“走进拉美”和“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在政策指导、投资促进、市场考察、信息服务、合作对接等方面帮助企业创造条件,到海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加快市县两级劳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外派劳务合作平台建设,搞好双向对接,营造合法出国务工氛围,确保外派劳务平稳发展。
(4)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挖掘城乡消费潜力,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动员大型商贸零售企业结合节庆、店庆造市,开展优惠让利促销活动,繁荣城乡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品牌店、产品直销店、连锁经营店,拓宽市场消费领域。拓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养老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
促进消费便利化。推动“双进工程”,鼓励建设集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着力构建便民生活服务。
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促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以及城市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的农产品市场;创新流通模式,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协作,推进湘鄂赣边贸市场建设。
大力推广绿色消费。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市场、商场和饭店。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抓手,推广绿色低碳采购,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构建绿色流通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产品和技术认证、加强绿色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引导绿色消费和购销。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进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市场监测管理。加强对城市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及商务部应急商品企业的市场监测,全面准确掌握市场物资储备和销售动态,动员企业加大市场物资储备,保障日常市场供应。加强区域间商品调控,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供给能力。建立成品油、猪肉、蔬菜、食用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实行应急物资储备,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各环节协调配合的政府储备工作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零供关系监管,推进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加快推进商务信用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支持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商业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规范引领和促进发展的作用。
2.集聚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目标:
(1)金融总量和效益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全市存款规模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贷款规模达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每年实现双降或双控,不良率控制在3%以下;金融业实现整体盈利,利润年均增长15%以上。全市证券基金年交易量超过1200亿元,发债规模超过50亿;保险深度达到3.7%,保险密度达到3000元。
(2)金融服务结构调整目标:完善覆盖广、参与度高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缺位,引进2-3家股权登记中心分支机构及相关权益类交易机构,成立1-2家期货类交易机构分支机构等,以区域特色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建设,构造区域民间金融中心,打通小微企业的融资绿色通道;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产业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担保基金,扩充担保风险准备金、资本金,到2020年末,担保业务收入达到1个亿元以上,担保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融资性担保机构县域覆盖率100%。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更优化,存、贷、汇、保、证、期等各种金融业务逐步普及到县乡村三级,ATM、POS机、转账电话等现代支付工具乡镇覆盖率保持在100%。
(3)金融生态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市整体信用等级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体系,信用农户和信用乡镇,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全市乡镇总数的比重达到95%以上,创建信用社区150个以上,未贷款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十三五”期间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每年达到2个亿,力争3个亿,每年扶持创业人员5千人,带动就业2万人。咸宁市和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评定标准,把咸宁市建设成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4)金融安全建设目标:建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保持较高的资本质量和充足的资本水平,强化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良好的监管协作机制,加强部门政策协调与信息沟通,实现对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等全方位的有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全市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5)市域金融工程目标:大力建设“金融港”和贺胜金融小镇;初步实现将咸宁市建设成绿色金融中心、扶贫金融中心、生态农业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电子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跨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心中心,积极争取成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成为“中三角”区域特色金融中心。
发展举措:
(1)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聚集度。
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体系。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高地,积极引导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合作等政策引导,吸引有实力的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咸宁市,形成股权投资基金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具有较强承保能力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逐步形成运行高效的融资性担保体系,加快引进省担保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组建咸宁市担保集团公司,打造咸宁担保行业航母。着力打造咸宁市“金融港”和贺胜基金小镇。采用较为集约的发展方式,盘活存量,规范增量,确定好民间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金融街与金融港在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建设规划选址,优化规划区域内的业态结构配置和空间利用效率,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
(2)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融通能力。
推动银行优化经营策略与经营模式,实现特色化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施“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结合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两高一剩”等行业的不合规贷款客户、劣质贷款客户的退出力度。用好增量,保障重点领域资金供给,继续加大对“香城泉都”建设、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竹产业、茶产业、油茶产业、旅游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重点服务咸宁高新区、咸嘉临港新城、旅游新城等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进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力度,完善企业改制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入库、改制、托管、挂牌、上市”的工作新路径,落实激励政策,积极推动优质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多渠道的非银行融资。全面开展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项目库平台的对接工作,积极实施“小钢炮计划”,加大对优质项目、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力度,为股权投资类企业投资提供良好条件和服务。
(3)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支撑能力。
加强对民生的金融服务。一是服务就业创业。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微型企业贷款及担保扶持政策,推广创业贷款产品,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微型企业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二是大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立以直接融资为主要渠道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新模式,推进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不断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积极引进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一是完善服务“三农”的金融网点布局。二是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三是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鼓励借款人对贷款抵押物投保,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银行授信要素。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为突破口,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模式,发展供应链金融等各类信贷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源投入和信贷支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抓住武汉城市圈金改方案实施契机,在组织机构、政银对接、方案制订、重点突破上先行先试。一是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为处于初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三是以资本市场为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搭建可持续发展路径。
(4)加强金融基础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建立安全通畅、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平台。建立诚信和谐、长期有效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公开透明、优质便利的外汇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面及时、准确权威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5)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融合度。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鼓励境外金融资本在咸宁市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各类法人性质的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担保、保险等方式支持企业海外项目融资和贸易融资。
(6)深化金融创新,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
加大金融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市域金融工程建设发展战略,争取各类金融创新优先在咸宁开展。鼓励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业务合作,探索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加大金融机构创新。积极推进汽车金融公司、非金融支付机构等各类新型机构在咸宁市创新试点。规范发展咸宁互联网金融公司,积极引进互联网支付、电子商务结算、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加大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大力开发电子银行、银行卡等金融载体的功能和渠道,积极创新理财、代理、托管、结算、咨询等中间业务服务和产品,研发推广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货押融资、内保外贷、联保联贷、业主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
(7)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运行安全。
强化金融监管合力。协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行政区域内银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避免出现带有区域性和系统性特征的金融风险,切实保护银行中小客户合法权益。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强化金融法治教育。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
(8)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建设金融人才高地。
树立人才是金融中心建设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金融人才队伍,确立咸宁金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形成金融人才高地。
3.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增量,激活需求,消费存量”。发展重点在温泉城区。“十三五”期末,全市年均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控制在2000亩以内,年均商品房开发建设面积控制在250万平方米以内。
发展举措:
(1)优化房地产内部结构。鼓励地产差异化发展,适当放缓住宅、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的发展速度。将发展重点转向养老、工业类地产等领域。在养老地产方面,着力解决有效刚性需求不均衡、盈利模式不清晰、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问题,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的复合性质的老年人居生活。工业地产方面,加速通城隽水特色工业园区、向阳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工作。
(2)塑造“温泉地产”品牌。依托温泉新区优越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条件,引进外来品牌,开发多元形态的住宅房产,促进外来品牌与本土开发商的良性竞争。鼓励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在温泉新区开发具有配套完善、景观优美的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度假酒店式项目。改善交通、购物、娱乐、餐饮等配套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质量。促进温泉地产与温泉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3)深度开发楼宇经济。推动房地产与现代服务业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楼宇经济,提升房地产的可持续经济价值。针对近两年的新建楼宇,推进招商工作。通过调整完善楼宇功能,提升楼宇品质;滚动编制招商项目库,组织开展重点对象和国内外重点区域招商活动等,择优招引引领性强、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以及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在招商方式上力求创新,采用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运作模式。鼓励招商外包,探索建立楼宇招商客户经理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已投入使用两年以上的楼宇,通过业态调整、功能置换和定向招商等,减少空置面积。鼓励大学生创业、众多“创客”、小微企业入驻,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产出效率。依托优秀的楼宇运营管理团队,提升楼宇整体发展运营水平。鼓励差异化经营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贸易商务楼、金融楼、外贸楼、科研楼等。同时对入驻企业进行扶持。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营造楼宇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完善停车、交通、网络等功能服务,提升协会、信息管理等平台服务等。在要素服务上,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用于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工作。探索建立重点楼宇、特色楼宇及入驻企业专项贷款担保机制,探索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方式,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风投支持初创期科技型入驻楼宇企业。
(4)推动房地产物业经营管理发展。充分利用咸宁市物业协会,完善政府、企业、业主的沟通机制。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标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多渠道培育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服务领域,推进社区增值服务,房地产金融、房产众筹等业务。利用“互联网+房地产”模式,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引进服务优良的知名房地产中介,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构建快捷、高效、规范的房产交易平台。
(5)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供给调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责任、因地施策、重点突出、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化解现有房地产库存,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科学编制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和住房建设计划,建立健全房地产库存预警和风险提示制度。在项目开发与建设上,适度控制项目审批节奏,以免产生新的积压。对于通过市场途径不能消化的空置房屋,政府可以收购作为保障房。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严格控制城中村和周边乡镇村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净化房地产市场环境。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6)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落实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企业或个人,通过长期租赁或购买库存商品房,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房地产租赁经营。支持城市居民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
(三)培育四个潜力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体育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
1.融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发展目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和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养老产业和谐发展。努力打造“香城泉都,养生福地”生态健康养老品牌和全国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设施,60%以上的农村建立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或托老机构。机构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新建或改扩建1万张以上,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市、县两级都要建有1所具备医疗护理功能的大型养老示范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50%以上。全市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及相关养老服务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
发展举措:
(1)大力推进医养融合。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加快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优化养老床位结构,保障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建设1所具备医疗护理功能的大型养老示范机构,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开设老年康复中心或老年病床。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医院以及传统养护型养老院向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转型,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养老模式,探索实施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门诊办法,方便入住老年人就医。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医疗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强医疗为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可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设置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要优先受理、优先审核;符合城镇职工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人社行政部门要将其纳入相应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规模较小的养老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互助照料中心等可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
(2)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发挥综合效益。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养老服务。各地要加快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各类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要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建设,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加快推进坡道、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
(3)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以社区为纽带,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提供老年供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发展志愿者、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家政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加强居家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依托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同时,为掌握养老服务业基本底数、发展动态、采集行业信息和规范行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市区要率先完成“9658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并逐步向县一级延伸服务。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公益作用。要坚持实用原则,努力办好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支持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科学合理配置生活、办公、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教育、安全等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发挥托底、保障、示范、培训等基础性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对闲置房产、商业设施、地产楼盘、旅游景区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转型用于养老服务。稳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公办养老机构或其面向社会服务的部分设施,在确保产权明晰、养老用途不改变和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行公建民营,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公开招投标,将经营权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择优选择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运营。鼓励引导公办养老机构员工通过登记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或公司制企业,利用专业优势承接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和服务外包项目,实现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
(5)统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夯实农村机构养老基础。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将所有农村五保老人纳入供养范围,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供养标准调整联动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福利院管理,进一步做好福利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确保农村福利院正常运行。在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农村福利院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接纳周边村镇散居老人,合理收费,提高运营效益,使之成为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农村福利院利用现有闲置土地、设施等,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院办经济,其收入用于改善供养对象生活。推进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组织(老年协会)发挥主导作用,在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有场所设施基础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就餐等照料服务,并逐步向日间照料、托老等服务延伸。拓展养老资金融资渠道。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农村可以依法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加强城乡养老合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倡导农村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
(6)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开发养老服务产品,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求,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服务、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形成养、疗、研、学、乐等一条龙产业体系,增加老年服务产品供给。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提升个人养老能力。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医疗养生、区位交通等优势,抓住我市“绿色崛起”带来的机遇,依托武汉城市圈,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活照护、康复医疗、老年文化、休闲旅游、老年地产、金融服务等养老产业。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在养老、健康服务产业上的政策支持,依托省卫计委和市政府合作共建华中健康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咸宁市养老康复中心、江南里?养生小镇、咸安区康易寿老年公寓、湖北桂谷太乙温泉养生文化村、香城泉都医养休闲中心建设,打造华中健康养生(养老)谷等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养老产业基地。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回乡创办或投资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2.积极发展健康文体业。
发展目标:
抓住湖北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及基地的发展机遇,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咸宁大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品牌相结合,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坚持文化创意和体育融合发展,依托咸宁市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新表现形式,积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提升文体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力,将咸宁打造成为中三角文娱重镇。
发展路径:
(1)做强广告会展产业链。充分发挥咸宁地处中三角,沟通湘鄂赣的区位条件,以广告创意设计、版权交易等细分产业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集聚。由政府层面统一推动高品质标准化会务服务培训,培育形成与3D虚拟会展、智能会展同步发展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电视广告、报刊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以及各类博览会、交易会等商业性展览广告设计公司,重点推动文艺创作、文艺表演、视听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发展。
(2)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以精品“数字内容”制作发行为重点,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新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俱佳、具有示范效应和强大国内外竞争力的复合型出版机构,如崇阳文昌印务,培育一批在数字音乐、网络出版、在线游戏、手机内容等数字内容产业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兴数字出版企业。大力发展数字新媒体业务,开发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拓展新的网络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出版、数字学习、移动内容、数字视听、其他网络服务、内容软件发展空间,发展内容软件工具、平台软件、内容应用软件、内容专业服务等,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链。
(3)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业。要利用中三角产业分工,形成二三产合理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局面,推动中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借助武汉研发和营销的优势,以“光谷南”梓山湖新城商务区和重点项目为基础,引进中三角工业设计企业总部,在咸宁形成集聚,重点发展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研发和营销服务业,以工业设计带动咸宁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制造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发展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艺术创意、广告设计等创意产业。
(4)积极发展文化贸易。以总部集聚推动咸宁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发展,打造文化贸易区域总部。通过搭建版权交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利用毗邻武汉大都市的人才集聚和咸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文化贸易,为咸宁“大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引进演艺经纪、货物贸易、艺术品展示、出版业版权交易等行业,发展古玩及国际艺术品、工艺品鉴赏、评估、交易、拍卖及展销。推动影视节目策划、制作、发行以及影视广告制作、影视作品营销等相关行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广播影视企业,推动本地文化特色国产电影、电视剧发展。
(5)不断扩大项目引进和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力度,扶持发展健康文化产业,依托咸宁市绿色生态环境以及赤壁三国文化、九宫山道教养生文化、通山瑶族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创新表现形式,积极发展健康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休闲运动产业,引进高端休闲运动产业企业,拓展多元化、都市型新兴健身项目;发展马拉松、高尔夫、垂钓、游艇等高端休闲项目,拓展文娱体育项目,实施高端休闲运动产业与群众性休闲运动产业并重。有效夯实平台建设。策划打造健康文化城,整合资源,建设专业的健康文化集聚地;大力发展专业化、社区型综合健身俱乐部建设,拓展多元化都市型项目。
3.协同发展新兴服务业。
发展定位:
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新兴服务产业,要协同发展,为咸宁市服务业提高提供高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发展绿色经济。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及产权明晰、配置高效的科研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咸宁的科技竞争力。围绕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抓住“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机遇,建设以给综合性、一站式网络信息服务运营平台为核心的网络服务产业链,扶持新兴服务业发展。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形成集评估、咨询、检测、设计、运营等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在全省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格局。
发展举措:
在科技服务业方面,强化科研力量。形成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基础,以大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科学研究体系。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广中心以及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设立,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科技成果交易体系,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科技资源共享,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信息服务方面,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使“互联网+”成为引导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加快产业集聚地的部署和优化。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限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建设咸宁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依托绿购网等电子商务企业,在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咸宁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项目。大力引进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FR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重点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项目。五是大力发展第三方信息技术运维服务,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开拓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和企业运维市场。六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模式的服务外包行业,结合咸宁市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软件研发及外包、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外包、信息系统运营维护外包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 以及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 等,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
在节能环保服务业方面,培育节能环保市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业。积极培育节能评估、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节能量审核等专业节能服务机构,提供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装备等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完善全省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碳减排机制。加快发展环境保护服务,做强环境工程承包服务。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治理,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以重点集聚区为依托,培育一批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大型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企业集团。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我市环保服务产品的供给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抓紧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信息交换网络,结合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建设,完善废旧物资技术交易链服务、原料和产品绿色供应链服务、产业融合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循环经济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化再制造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技术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4.逐步发展社会服务业。
发展目标:
以打造“和谐城市、宜居城市”为总方针,重点发展医疗、体育、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业,形成适应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配套齐全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以及新型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建设和谐城市、宜居城市。按照“香城泉都,月光之城”的城市风格,填补空白、构筑精品,体现特色,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公园、体育运动健身场所、汽车全产业链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服务功能载体,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塑造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面貌。实现公共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到2020年,建立配套齐全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以及新型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
发展举措:
(1)以重大产业项目来提升文化产业能级。
充分利用咸宁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向阳湖文化、铜鼓文化等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化。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基本目标,以改革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构建产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咸宁良好的地域歌舞基础,创作精品文艺;加快发展文博事业;建立繁荣发展的文化市场。
(2)巩固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市、镇、村四级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装备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强化市、县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实现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全覆盖。
(3)全面加快卫生基本现代化步伐,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农村卫生现代化。构建全市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技术设施装备,提升卫生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紧紧围绕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重点疾病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在咸宁市及周边地区同级医院中具有较高声誉的品牌专科。
(4)多途径拓宽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渠道。
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非营利性机构的发展在强调以政府为建设主导的同时,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建设,拓宽建设渠道。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鼓励和引导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金,运用多种形式进入没有明令禁止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领域。鼓励企业、个人、国内外基金会等社会资金捐赠资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并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社会捐赠、公益赞助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以构建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体系,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建设的新局面。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科技中心等一批先进适用的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活动场所,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对优秀文艺人才的激励机制,促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史志档案等产业领域的发展,创作一批具备较高水平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5)健全中介服务业门类。
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信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中介机构,重点发展咨询服务、会计与评估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经纪服务等行业。
(6)打造汽车全产业链服务业。
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支撑,依托大区域的汽车消费市场,提升咸宁现有配套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发挥港口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拓展汽车产业服务业体系,完善以汽车消费服务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引进、整合、培育专业化、大型化的综合汽车全链条服务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华中汽车配件及用品电商基地,探索建设汽车创意文化产业带,创新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汽车后市场运行模式。
四、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
按照咸宁建立“宜居城市、创业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旅游文化城市”的城市建设目标,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湖北、辐射湘赣、面向全国的城市定位。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功能集聚、统筹城乡的布局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形成“一个综合发展中心、两个产业发展带”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服务业主体功能区,为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及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创造空间载体,把咸宁市打造成为具有湖光山色、水网交错、适宜创业与人居的“香城泉都”。
1.一个综合发展中心—咸安综合发展中心。
未来5-10年时间内,立足中心城区的地位,打造成全市“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地。
(1)建设商贸休闲文化产业集群。
依托重点项目,示范企业,着力推进区内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打造全市经济新引擎。积极建设大型现代化商业中心、步行街、美食街、大卖场、连锁超市等新兴商贸业态。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商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商贸发展模式。
(2)建设金融专业服务产业集群。
大力吸引金融保险分支机构和投资公司落户,集中发展投融资咨询服务业、信贷保险业等,并吸引信息服务业、研发、检测、商务中介、总部经济等,形成咸宁的金融及专业服务业集聚中心、现代化的办公中心。着重发展现代化大型商贸地产、文化娱乐地产、高等级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商务地产。通过写字楼的建设,引导金融、专业服务业的聚集,打造咸宁的“中央商务区”和“办公中心”。
(3)旧城改造与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宜居城市。
将老城区改造为咸宁全新的商业、居住、行政、文化娱乐中心。
结合以银泉路—月亮湾一带的旧城区改造,开发为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在各居住小区、各住宅集中区域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发展。完善社区商铺、菜场、便利店等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均衡化工程,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
2.北三县沿江生产服务业发展带。
北三县沿江生产服务业发展带北依长江,拥有六个深水港区,交通便捷。未来应着力完善嘉鱼潘家湾物流集聚园区、嘉鱼长江大桥临江物流聚集园区等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地产的发展和金融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善。以咸安产城一体样板新区、嘉鱼县经济开发区、赤壁高新区的建设为契机,加大改造力度,完善园区设施,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计算机服务业、科技交流业、居民服务业等新兴服务类别。形成咸宁服务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3.南三县商贸物流业发展带。
南三县商贸物流业发展带利用“金三角”特殊区位、多重文化底蕴、传统产业基础,以周边市场为导向,重点推进商贸物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五、项目支撑
(一)强化服务业项目支撑。
强化服务业发展的项目支撑,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项目库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开发和建设力度,着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和“服务业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重点抓好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和试点区,切实引进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
(二)壮大服务业企业主体。
1.培养服务业领军企业。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咸宁市现代服务业企业与全国和武汉市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合资合作,组建战略联盟。通过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多方面拓展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服务业龙头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加快咸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扩大小额公司贷款规模,创新适合服务业发展的创业风险投资,扶持前景好的、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微)服务企业发展。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
2.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参股知名品牌,组织本地服务业企业品牌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着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强化服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品牌认定,重点推荐生活服务业、“老字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的企业。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包括:设立服务业企业创新基金;强化服务业企业的科技资源投入;着力完善企业创新服务载体。
4.实施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服务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认识,扩大宣传。在政府层面推动服务经济理论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在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等方面形成科学、统一的认识,服务业工作是政府在新时期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全面强化领导干部服务业工作能力,定期组织专家报告会,及时了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理论;营造发展氛围,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全面开展服务经济理论的知识普及工作,提高群众对服务业的认识水平;利用各大新闻媒体,推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专题、专栏或系列宣传报道,定期解读服务业的内涵和相关政策,强化服务业发展宣传,积极利用论坛、微博等网络新兴方式,加强对服务业重点示范企业、服务业知名品牌、服务业活动等项目的宣传推广,提升社会对咸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利用网络新渠道,对服务业发展问计于网民,营造市民关心咸宁服务业,网民献计咸宁服务业,游客体味咸宁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2.健全目标考核体系,完善服务业组织协调机制。将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等重要指标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作为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实行服务业主要指标一票否决制;通过完善领导小组例会、重大项目专题会、联络员例会等多项例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3.培育行业协会,完善服务业监管体系。加快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协会建设进度,建立健全各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维护行业企业利益。建立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和对话机制,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纠纷裁决等方面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奖惩机制,保证行业协会在替代政府执行相关职能时的公正性。
(二)推进体制改革。
1.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打破经营垄断。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严格落实湖北省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有关规定,打破服务业领域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所有制歧视,进一步清理、修订或废止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对有关准入事项的准入条件、准入领域、审批确认等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向社会公开;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来抓,大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规范服务行业准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公共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服务行业中的营利性业务,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不断扩大服务业中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和范围,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性市场结构。
2.推进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服务业各行业的主管部门的职责,理顺部门间的管辖关系,避免某些服务行业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的现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精简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审批进度、减少审批环节。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杜绝职能部门滥用权力、巧立名目收取不相关费用、非法向管理对象摊派支出、违规收取超额费用等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推广政务大厅建设、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等现代政务服务形式,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通过政府信息网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强化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舆论监督。
(三)加强区域合作。
1.倾力打造鄂南强市。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融合,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步推进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借力长江经济带,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加快对接大武汉、服务大武汉,打造卫星城。咸宁要抢抓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机遇,以市域金融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形成改革亮点,推动城市圈工作,在“五个一体化”基础上,以电信、金融、社保、人才、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服务一体化为抓手,率先实现咸宁与武汉一体化;抓好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建设管理,立足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探索武汉新港融资模式,促进咸宁港区企业联合会建设,形成推进咸宁港区建设的新机制和新办法,积极推动产业向沿江县市区集中、项目向沿江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
2.积极落实《咸宁共识》。加快长江城市群合作,积极落实《咸宁共识》,推动“岳九安咸”四市多边合作,争取在航运交通、旅游、产业布局、金融、社会管理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明确8个方面的合作领域和推进重点,共同推进区域规划融合,共同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区,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
(四)完善人才保障。
1.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高薪重奖等措施留住人才;鼓励服务企业通过组团的形式参加全国知名的大型留学生专场招聘会和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引进咸宁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的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对企业引进国家级、省级专家,来咸宁落户并签订5年以上服务合同的,5年内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月一定比例的津贴,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问题。
2.全面培养实用型人才。利用咸宁市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优势,有计划地在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服务业紧缺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服务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依托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对服务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对待岗、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劳动者在服务业领域中创业、就业的能力。
3.依托咸宁市公共创业实训基地、咸宁职院、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等载体,优化师资力量,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一批市级创业培训机构。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为主体,根据创业发展方向,分行业建立咸宁市创业培训师资库,定期开展创业研讨、科技讲座等活动。开通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服务热线,提供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等服务。进一步优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程为创新创业者搞好服务。发挥人才中介和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方案设计、业务咨询等服务。制定实施方案,在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大资金扶持。
1.设立引导资金,增强支持力度。有效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2015年起实现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逐年增加,把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集聚区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以及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等方面。各县(市、区)要配套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规模。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设立和拨付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认真落实国家、省制定的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出台我市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三产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价格政策,按权限逐步调整和形成服务企业合理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于纳税上规模的鼓励类服务企业,通过价格调整、政府补贴等途径逐步实现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2.加强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把握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机遇,继续加强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营造规范的招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总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提高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水平,尽快取消限制服务企业和服务产品进入咸宁的行政壁垒,同时鼓励本地优势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3.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国金公司、金融担保集团,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用好红土成长基金、创投基金,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鼓励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务融资方式和利用境内直接上市、间接上市、境外直接上市等股权融资方式扩宽融资渠道,加快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强政府与服务企业之间的直接协作,通过经营公共资源为服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政府、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联系,由政府向商业银行推介优质服务项目,引导商业银行向服务企业和服务业项目发放贷款;鼓励服务企业引入风险投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六)严格统计考核。
1.加强统计分析。统计部门要不断完善服务业的统计,细化统计门类,要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新特点,按照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对服务业进行统计,实现对服务业的全面、科学、客观的统计;建立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库和第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力量,完善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市统计局在每个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公布纳入统计范围的服务业重点领域相关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第三产业奖惩考核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重大项目督查机制,把项目落实成效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七、实施计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咸宁市分三个阶段推进“十三五”规划期间服务业发展工作。
(一)总体部署(2016年)。
由市发改委牵头,将迅速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间逐一落实相应的责任单位。建立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监督措施,形成浓厚的服务业兴市的宣传氛围。
(二)重点突破(2017年)。
重点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和改革创新任务在功能区先行先试,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推进实施。市发改委加强对各功能区建设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推动和监督考核,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建设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
(三)全面推进(2017—2020年)。
对核心功能区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形成全方位的体制创新和政策优化效应,建立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长效机制。结合新形势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完善提高的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实施,使服务业成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标签:
58
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都很多。因此,如何选择旅游景点也十分考验人心,在此北斗就为大...
69
北京京投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公司办公地址位于交通便利的北京市房山区燕房工业园(一汽解放服务站院内),多年来公司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中...
61
下颌骨纠正术整形医院推荐:下颌骨纠正术医院综合实力前30位全新曝光,下颌骨纠正术医院那家好?下颌骨纠正术医院排名前30医院悉数公开,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下颌骨纠正术医...
69
3月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再次提到,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并对激发消费潜力,进一步支持促...
69
日前,田林县落实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加大对“西林教案”遗址保护和开发的建议》的提案,决定将“西林教案”遗址修缮,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项目的一个景点。 “西林教...
53
a1的允许驾驶类型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可以叫20人以上的公交车。同时车身超过6米的车还必须使用a1驾照。其他允许持a1驾驶证驾驶的车型有A3(城市公交车)、B1(中型客车)、B2(大型货车)、...
94
舟山市,是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的舟山群岛。舟山,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
87
上海风火轮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上海一家综合摩托车销售维修服务有影响力的企业,客服咨询QQ:870375402 订购电话:13162291378 贺经理。 公司开业至今已拥有员工40余人,售...
67
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介绍,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
75
终点 发车时间 车种 备注(沿途) 桑村 05:30-17:30每10分钟一班 焦作 05:40-17:00每20分钟一班 郑州 05:40-17:20每20分钟一班 安阳 05:40-17:30每6分钟一班 濮阳 05:40-17:30每12分钟一班 新乡 05:50-17...
96
“最近西湖边真是去不得,人实在太多了,工作日像周末,周末像黄金周。”这是杭州市民小黄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即便是发几句“牢骚”,但小黄依旧在这个周末(23日)带着老婆...
84
国庆人从众 !要满出来了?游人如织 车水马龙国庆假期象山影视城又是“人从众”模式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一眼望去看不到头直击现场↓↓↓摸金寻宝「金」主再现让我们恭喜...
72
9月,国务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密集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这些政策组合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
72
8月30日,以“潮动蓉城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成都车展盛大开幕。奇瑞集团旗下四大品牌以“技术奇瑞,全球热爱”为主题联袂参展,共35款重磅车型集体亮相蓉城。奇瑞品牌:油电协...
65
新疆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在这广阔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
89
9月28日(周六):晴间多云,东北风2~3级,13~30℃9月29日(周日):晴到多云,东北风2~3级,14~2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焦作专场30日将在郑州举行一座城...
97
外交部及文旅部在您预订及出游过程中,我们请您特别关注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发布的安全提醒(http://cs.mfa.gov.cn/gyls/lsgz/lsyj/)和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出行提示(https://www.mct.gov.cn/ggfw/cxt...
58
具体来看,智慧升级包为IM AD可进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终身免费使用权,豪华出行包为IM MAG磁吸随行美妆镜及IM MAG磁吸拓展支架PRO、IM MAG磁吸收纳箱、天窗隔热遮阳帘、64GB储存卡。外观...
83
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一天,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推出经典红色旅游与清凉避暑游两条旅游线路。端午假期无需远行,驻足家乡,发现身边的美! 一、经典红色旅游 店子底村,位于太原市...
79
1、节假日客户生日关怀短信:利用节假日或老客户生日提供价格优惠,吸引客人; 2、短信打折券、现场短信交友; 3、客户服务:订餐、订房后的确认短信,来店前短信提醒或地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