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603091.SH)登陆上交所主板,正式踏上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征程。《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众鑫股份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产品研发、人才引进、厂房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和提供深化的配套服务。众鑫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滕步彬表示,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上市为契机,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提升、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深耕环保领域助力稳健发展
众鑫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利用蔗渣浆、竹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通过模具塑造成型,实现吸塑、注塑工艺的造型效果,是塑料制品的良好替代,广泛应用于餐饮、快消、医疗、工业等领域。
在全球限塑、禁塑及“双碳”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众鑫股份抓住绿色环保餐饮具发展机遇,利用自身在自然降解材料、自动化设备及模塑工艺全案能力上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规模较大的可降解纸浆模塑餐饮具制造商。报告期(指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下同)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1032.23万元、131579.38万元和132606.2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597.58万元、20556.51万元和22847.82万元,经营业绩稳定且持续增长,具备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
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优良的产品品质、快速响应的开发能力,众鑫股份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外观及结构设计、样品制造、产品生产到后续风险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成为众多全球知名食品供应链企业的环保包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客户有众多知名的大型连锁商超和连锁餐厅,如麦当劳、山姆会员店、汉堡王、开市客等。此外,公司已通过BSCI、BPI、FSC和BRCA级等食品安全管理认证和国际零售业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了EU、FDA、LFGB和BfR等标准检测,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研发筑牢“护城河”
伴随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前景的日益明朗,纸浆模塑装备近年来正在快速迭代,掌握更先进装备、技术、工艺的厂家会产生竞争优势。众鑫股份深知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主线,一直专注于自然降解材料改性及应用、生产自动化等领域的研发及应用,以及模塑制品工艺流程的改进及应用。
据介绍,众鑫股份利用自主研发的热膨胀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湿干双转快速转移技术、热压模具专用排气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成型节拍,实现自动注浆、自动热压、自动成型、自动抓取、自动收料、自动切边冲孔、自动洗网工艺。同时,生产过程中对于注浆方式、真空抽吸方式、成型含水量、导热方式、热压温度等的细节设计保证了单机产能提升、能耗降低、产品质量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在产品方面,众鑫股份掌握了模塑环保纸餐具无氟耐高温技术、抗氧吸潮性能改良技术、纤维改性技术等一系列纸浆模塑生产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应用的广泛化。
研发投入方面,众鑫股份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001.69万元、3683.46万元和3935.37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体系的建设、研发人才的引进及研发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公司还参与起草了《纸浆模塑制品技术通则》等3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纸浆模塑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与3项团体标准《绿色纸质外卖包装制品通用要求》《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纸浆模塑餐具》《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精密工业品包装纸浆模塑制品》。
抢抓机遇掘金蓝海市场
“禁塑”目标下,“以纸代塑”趋势已然形成。国内外“限塑令”“禁塑令”等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可降解材料快速发展,纸浆模塑产品需求快速扩张,加快了纸浆模塑行业的发展。而纸浆模塑生产具有典型的制造业特征,规模经济效应较为明显,企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下游行业消费升级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将凭借其长期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客户优势、生产优势等,继续扩大其市场份额,行业规模将更加集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将更为集中,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完善管理体系、优质服务理念、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值得关注的是,与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众鑫股份具备多年设计、制造生产设备和模具的能力和经验,且生产设备从设计开始就以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单位产出为导向,可以较快实现产能提升。公司根据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供应情况等因素在全国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并先后建设了多条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生产线,已形成年产12.37万吨的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的生产能力。
众鑫股份表示,公司本次上市发行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万吨甘蔗渣可降解环保餐具项目(崇左众鑫一期)、年产10万吨甘蔗渣可降解环保餐具项目(来宾众鑫一期)及研发中心建设等,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产能,奠定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从而增强竞争优势、巩固行业地位。
众鑫股份表示,在餐饮具方面,公司未来将通过纤维材料工艺改性,凸显产品优异性地位,通过产业链上下整合、装备端持续创新、数字化管理深度应用,持续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未来将持续于北美和欧洲主要市场发力,同时鉴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公司将聚焦品牌打磨和渠道开拓,着力深耕和布局国内市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国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又一次集体下调,利率正式告别“3时代”。
与此同时,在利率下行的市场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则成功逆袭,受到不少投资者关注。
据普益标准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6日,今年以来新发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1968%,存续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7561%。
相较持续低迷的存款利率,对于收益可观的固收类理财,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债市行情向好,持续的债市牛市促使固收类产品的收益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冲破“4”的年化收益率
今年3月份以来,债市开始回暖;4月中旬之后,债券市场明显走牛。
据wind数据显示,中证全债指数已从2022年12月13日的最低点224.21回升至2023年6月8日的231.03,涨幅已达2.9%。
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债市企稳回升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净值也跟随回升,“存款利率下降,客户还是会考虑收益率稳健的产品。固收+和权益类产品比较受客户青睐。”
“固收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存款或者债券,目前三个月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2.7%―2.9%之间。如果收益率在4%以上,波动会比较大。”该理财经理表示,去年底债市风波让一度盈利的产品出现大幅度亏损,在产品选择上也需要考虑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记者在查阅各家商业银行APP发现,“招银理财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开2号”是以“债券筑底”,不低于80%投向固收类资产,业绩比较基准在3%―5%之间,但从2022年6月28日至今,实际年化收益率高达6.92%。
而信银理财的“信银理财同盈象固收稳健季开28号理财产品”投向债权类资产比例在80%―100%之间,业绩比较基准在2.75%―3.35%,但从2022年7月成立以来至2023年6月7日,实际年化收益率高达7.72%。
不过上述两款产品均为固收类存续期产品,发行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对于固收类存续产品收益率高于今年新发产品的原因,董翠华认为存续产品去年底经历了一波“破净潮”,净值有所下降,今年以来行情向好各产品净值回升明显,表现出存续产品的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情况。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其研报中指出,由于理财公司开放式理财产品市值法估值,类似债基,净值走势与债市紧密相关。“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债市走出单边牛市行情,5月中旬过后进入震荡牛市。2023年前5个月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4%,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
相较债券类固收,人民币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另一番景象。
其中今年1月,人民币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在3.82%,但是到了5月,该业绩比较基准在3.61%。
与之对应的,今年以来新发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2948%,存续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2869%。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人民币固收类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资产配置方面较为谨慎,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发行占比增多,理财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也有所下降。
存款利率下调提升理财吸引力
截至2023年5月末,目前已有30家理财公司开业,另外还有1家已经获得成立理财公司批复。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末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占全市场理财规模的80.4%,理财公司已成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体。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仅在5月理财公司共发行2372只理财产品,环比增加22只,初始募集规模为2648.3亿元。从投资类型来看,固收类仍是主要产品,发行2299只,发行数量占比自4月的85.8%小幅上升至96.9%,产品发行持续回暖。
“未来预计未来几个月理财规模仍将明显增长。”廖志明认为,近三个月固收类理财收益亮眼,同时二三季度理财冲存款力度较弱,而存款利率趋于下行,存款利率下调提升了理财的吸引力,理财的配置压力上升。
“预计未来一个季度理财对信用债的正反馈将延续。”廖志明表示。
从存款迁移的角度来看,存款利率下行后,存款吸引力有所降低,存款流出资金有望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债基等金融产品流入债市。
“主要是今年一段时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比较大,很多客户为了稳健收益将注意力转向固收或者‘固收+’类的银行理财。”前述理财经理坦言。
不过廖志明提醒到,尽管未来3-5年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下降,但在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后,中短期需要降低投资回报预期。“由于债券票息明显走低,未来几年,理财可预期的复年合投资回报率或很难超过3.5%。我们需要清晰地看到,2023年前四个月的理财收益率很难持续。”
董翠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固收类产品的高收益依赖于今年以来的债市牛市,但今年5月中旬过后债市有所调整,之后债市恐难以维持长期牛市,因而固收类产品此前的高收益或难以延续。下半年收益率走势取决于市场形势,整体看还有不确定性。”董翠华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