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解密1958年 炮轰金门“内幕”
金门炮战,目的解放台湾,统一中国,国民党残余部队逃到台湾,对抗统一,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 1958年及其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 炮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国民党军队随后开始反击。炮战初期,解放军打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点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在炮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1]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弹炮反击及瘫痪厦门车站内的补运单位。炮战期间,双方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多次战斗。 10月初,解放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大陆方面维持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交为止。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大较量,此后双方军事冲突局限于海上,并逐渐停止至今。
慨实
为了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试探,为了用有限的军事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金门炮战。中国大陆解放后,美国决策机构曾一度执行“弃蒋政策”,后因遏制苏联在远东扩张的战略需要,才改变了这一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面又作出长久武装国民党军队,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定。台湾当局虽然不同意“台湾地位未定论”,但是欢迎美军进驻台湾海峡,并与美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
金门炮击开始后,国民党政府让美国军队进驻台湾
中共担心美台已经签订和即将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有可能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的局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像已经出现的南北朝鲜一样。为击破美蒋军事、政治联合,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由于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国际社会中仅靠一篇社论造成的影响还不大,于是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奉命炮击金门,并持续了十几天。中国政府的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有限的军事行动来吸引国际舆论,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2]
背景
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椎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妄图进而“反攻大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以东的金门岛(含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总面积为147平方公里,经国民党军多年设防,到50年代中期,已构成坚固筑垒地域、1957年底,金门设有防卫部,胡琏为司令,辖6个步兵师和特种兵部队共8.5万余人,其中有炮兵31个营又2个连,火炮380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全面溃败,退守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陆形势一片大好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准备进行解放台湾的战役。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三步走战略为:第一,掌握海峡制空制海权;第二,扫除周边岛屿的国民党势力,建立渡海基地;第三,预计于1950~1951年间发起全面的渡海战役。虽然1949年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失利,渡海部队三个团全军覆没,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为解放台湾进行渡海作战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从未停止。
1949年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未能攻下金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解放军渡海攻台难度倍增,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政府隔台湾海峡对峙的态势基本确立,但是,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前发起万山群岛战役,解放了广东省的万山群岛。1955年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协同发起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一江山岛。此后,台湾当局控制的地区仅限于台湾岛、澎湖列岛、台湾周边岛屿以及大陆沿海的金门岛和马祖岛。金门岛和马祖岛是台湾当局控制的离大陆最近的地区。而金门岛解放军三个团被全歼的战绩也成为众多解放军将领心中一块永远的痛。
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大陆立即着手在东南沿海修建鹰厦铁路,浙闽、赣闽、粤闽战备公路,及福州、龙田、漳州、晋江、惠安、连城机场,1955年-1956年,铁路、公路及六大机场相继完成。1956年解放军仿制苏联米格17的歼-5亦试飞成功。但是在台海一带,解放军一直不占有优势。国民党空军始终占有台海上空的制空权,国民党空军战机时常来到大陆进行骚扰和轰炸,国民党海军也基本占有制海权,解放军海军在没有大型战舰的情况下一直采用海上游击的方法和国民党海军周旋。在国内稍稍安定的情况下,为了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继续执行毛泽东主席的解放台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需要发起对台作战,争夺沿海制空、制海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内部分裂,造成长达45年的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格局。在壁垒分明的“不亲美、则亲苏”的国际大环境下,“一个中国”认知下的毛泽东及蒋介石的国共统一之战继续进行。“8·23”炮战便是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初期发生。
毛泽东主席早在1950年3月28日就拟定“先打定海、再打金门”的战略。到1955年,解放军以其三军近岸作战优势,逐次完成扫平以舟山群岛(含登步岛)、大陈群岛(含一江山岛)为主的两大浙江外海国民党政府海空基地的目标。国民党政府在台的“美援中央军”,一败再败。毛泽东主席及解放军受浙江外岛连胜鼓舞,以往对三栖渡海攻岛能力之疑虑遂告降低,认为美国不会因外岛而援助国民党打硬仗,遂实施第二阶段战略:扫平福建省外岛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队。
至于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蒋介石,“8·23”炮战前,国民党军队对福建解放军的积极备战早有情资,但不能判定解放军是打金门还是马祖,甚至同时进攻两地,只能命令积极备战。炮战开始后,蒋介石自知若听从美军顾问团之建议撤离金、马守军,军事上除损兵折将、“丢失国土”外,将更丧失直接掩护台湾或未来反攻大陆的金马基地。因此为了台湾民心士气及“国家”安全,国民党军必须坚守金门、马祖。
蒋介石更认为,如果对解放军采用持久战,可能造成美苏于台海直接意外冲突的附加效应,美军若积极“抗俄”,便是国民党军退守台澎金马9年后,配合美军支援反攻、雪耻复国的起点。而国民党军队另一个获益,与解放军向苏联请调武器一样,便是空军自美军取得响尾蛇导弹、装甲兵获得M42、M24战车;炮兵接收8英寸榴弹炮、海军加装鱼雷干扰器等先进兵器,并促进台美基层官兵间的协防患难情感。
由此可知,“8·23”炮战,两岸虽然不脱苏联及美国的政治干涉与军事援助,但在第一线的运筹帷幄中,国共两党统帅根本只是将美苏作为遂行其战争较量的后勤仓库,而一切战争决策仍呈现出蒋介石、毛泽东这两位长期对手,在统帅意志及政策战略上的主动较量。[3]
作战经过
1958年7月,在美国、英国先后出兵侵略黎巴嫩、约旦之际,台湾倒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企图趁火打劫,叫嚷“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并于7月17日下令其陆、海、空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国民党军连日组织军事演习,出动弋机对大陆沿簿地区进行侦察挑衅,一些高级将领到金门、马祖活动,金门岛上的炮兵还轰击福建沿海村镇。据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决策,指示空军和地面炮兵立即行动,空军转场入闽越快越好,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道。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海军、空军、炮兵及福州军区迅即调动部队,调整部署。至8月中旬,福建前线部署了地面炮兵36个营、海岸炮兵6个连共450余门火炮,海军高速炮艇4个中队、鱼雷快艇3个大队、猎潜艇2个大队共80余艘舰艇,空、海军航空兵9个团卫2个大队、1个中队共200余架飞机。从7月27日起空军航空兵还进行了几次空战,击落击伤敌机10余架,基本上夺取了制空权。[4]
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军指挥机构、炮兵阵地、仓库等重要军事目标首次实掩大规模炮击。守军炮兵还击,但很快被压制下去。此次炮击持续2个多小时,毙伤守军600余人,击伤大型货轮1艘。24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和鱼雷快艇、护卫艇配合作战,击沉、击伤敌大型运输舰各1艘。9月8日,炮击5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17万发,轰击金门重要军事目标和停泊在金门料罗湾的舰艇,击沉、击伤满载弹药、物资和人员的登陆舰各1艘,迫使护航的美国军舰仓皇撤至外海。11日,炮击3个多小时,拉射炮弹2.5万余发,摧毁岛上军事设施10余处,正在料罗湾靠岸卸载的国民党军运输舰和护航的美国军舰慌忙逃离金门海域。9月中旬,福建前线地而炮兵增至14个团卫7个营、14个连,海岸炮兵增至8个连。此后,对金门进行中小规模炮击和零炮射击。在金门被全面封锁,守军处于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台湾当局扬言要轰炸福建、江西,力图使美国与其共同作战,进而反攻大陆。美国政府则害怕越陷越深,于9月下旬开始将其在台湾海峡的兵力撤到日本,但不愿放弃侵略政策,便玩弄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为反对美国这一阴谋,扩大姜、台矛盾,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于10月5日决定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以观动静。13日,彭德怀又宣布炮击再停两星期。但19日美国军舰又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中共中央军委遂决定提前于20日恢复炮击。炮兵发射炮弹8000余发,击中国民党军运输舰3艘、大型货船1艘、运输机1架、阵地和观察所10余处。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并继续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与蒋介石签署联合公报。针对这一行动,福建前线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实行双日不打单日打。1959年1月3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向大嶝岛滥施轰击,炸死托儿所儿童31人,炸伤17人。福建前线炮兵于7日实施还击,发射炮弹2.6万余发,击中金门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至此,福建前线部队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中小规模炮击、近千次零炮射击,并进行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的惩罚。
来源:全网
喜欢的朋友按赞+关注老龔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