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的原因
在吴三桂看来,投降李自成必定会死,投降多尔衮必定不会死,北京2000多京官除有限几个殉国以外,其余全部改投新主,虽然被李自成打死1000多人,也没见谁真敢反抗,所以京师回去也没用,人心已经散了,吴三桂振臂一呼的结果也无非就是被活活喷死。
迎立太子划江而治,多尔衮不同意,带兵从山海关到南京跨度太大,即便沿途不被人打死,饿也饿死了,因为那时候已经没人给山海关输送军粮,如果没有李自成示好给的粮食,不用李自成大军来袭,驻军早兵变窝里反了。
在那个时代,华夷思想非常严重,而且,虽然早就与皇太极搭上线讲数,但是自己的条件显然已经超过了自身的重要性,所以吴三桂自己也没敢提,皇太极也没拿吴三桂当回事,有祖大寿在,大明的将领已经没有皇太极放在眼里的了,犹犹豫豫的吴三桂直到皇太极猝死也没打定主意,主要原因还是华夷思想和条件问题,条件高了他自己都不相信皇太极能同意,条件低了干嘛要投降蛮夷。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也同样并不大重视吴三桂,但是碍于面子,或者说清廷稳定性需要,一群汉军还在自己阵营里,真把祖大寿的外甥整死,怕是很多人都会兔死狐悲,所以多尔衮既不想抽出工夫打杀了吴三桂,也不想放任他再次勾结其他势力,倒是有意招揽,但是条件不能太高,毕竟收拾吴三桂并不费劲。
也难怪多尔衮那么想,从各地兵力分析来看,李自成只带了不到6万人,哪有什么10万,20万甚至40万人,简直开玩笑,吴三桂则差点5万人,和李自成草寇般的人物,竟然只能打成平手,按实力换算评估:
李自成是被两次冲锋就溃散而逃的。
打吴三桂的话,估计最多也就是阿济格两次冲锋,多铎一次冲锋,多尔衮不用动,基本上吴三桂就凉了。
满清也是6万人,阿济格哥仨每人2万,但战力和士气都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大明官兵都知道大势已去,为谁打仗?京师没了皇帝死了。
为粮饷?有命重要?
辽人守辽土?辽土何在?关外已无一寸土地可守,孤岛宁远也撤防了。
那个时期可不是驻防混日子,年年月月天天的打,能有多少人活下来,山海关要不是安置了太多军属,李自成一路攻来,估计早就兵变各寻出路,更别提什么战力了。
起初李自成为了招揽吴三桂,送来了四个月粮食和四万两银子示好,吴三桂也已经答应归顺,并且按照李自成的要求,山海关换防,将关隘交给同是明朝降将的唐通驻守,自己则去北京面见李自成。
半路上,吴三桂收到消息,李自成在全北京追赃助饷,打死很多官员,而吴三桂全家也都遭了秧,包括他的父亲吴襄也被刘宗敏抓走严刑拷打,陈沅也被刘宗敏掳走,结果不言而喻。
插一句,陈沅也就是陈圆圆不是虚构人物,陈圆圆作为与柳如是同级别的秦淮八艳,都是实打实存在的,并且在相貌和歌舞上都比柳如是出众,那个时代见过陈沅的人太多了,大多慕名而来。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胡扯,做为大明平西伯、辽东总兵也好,大清平西王也罢,往低说至少也是个军区司令级别的官员,时人盛赞陈沅出众不假,但说全国独此一人那就太夸张了,以他的地位,什么样的小妾都能凑一打。
后来的平西王府中,陈沅人老色衰,紧密围绕在吴三桂周围的那些女人就比陈沅差?不一定,而且作为瘦马,陈沅的目的性很强,无非图个富贵、安稳,她都得到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了,爱情?木有爱情。
吴三桂之所以决定反悔,改投多尔衮,是因为对情势上的预估,让他无法象傻瓜一样去北京送死。
李自成面临两个选择:
1、全盘接收。
2、杀将留兵。
唐通那类降将,李自成从内心中是蔑视的,但是吴三桂可不一样,辽东年青一代的传奇,带着几十人敢冲满清万人骑兵,救他父亲吴襄,这要是反水,李自成和刘宗敏两颗头可不够砍的。
如果选择1,诚心招抚,那么会纵容刘宗敏毒打即将招揽的重要将领的全家么?会纵容刘宗敏强抢陈圆圆么?
真相只有一个:
留军杀将,早已商定。
所以才会肆无忌惮。
只不过他们算漏了一点,有人跑出北京城送信。
您想吧,如果李自成不想杀吴三桂,吴三桂到了北京他怎么解释?公事公办,所以把你全家打得生活不能自理?问题是北京城有几百个李自成要用的官员,汗毛都没少一根,真想用吴三桂何以全家严刑拷打,抄没家产。
即便我们不排除刘宗敏擅作主张的可能,因为李自成确实也很难管住他,就算不是早有预谋,既然刘宗敏做了,这个仇就没有回圜的余地,不可调和,吴三桂来了咋办,还不是要杀吴三桂,他们不会傻到让吴三桂带着兵进北京城的。
吴三桂脑子不傻,这事他琢磨不明白?当然是抄家伙回山海关抽飞了唐通,继续驻扎。
李自成骗命,多尔衮救命。
多尔衮骗过吴三桂么?没有。
如果多尔衮骗吴三桂,那么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和吴三桂就一起完了,没悬念。
多尔衮赶往北京没打算过走山海关,还是一如既往的绕蒙古进入中原腹地,是顶头上司王永吉授意吴三桂去向多尔衮借兵救命的,多尔衮不救又怎样。
从关内方向进攻山海关,吴三桂是需要下城在平地上迎战的,山海关对内没用。
即便从关外打,也无非孔有德多轰几天,废点时间而已。
从吴三桂本心来说,当然投降李自成更能令其接受,但是李自成太过忌惮吴三桂,早就想将其置之死地,事情败露后,自然连解释都不解释,直接开拔过来讨伐,至于李自成非要拽上刘宗敏,这容易理解,当时李自成对不服管教的刘宗敏已经不大放心了,不敢留他在北京,再有就是谁惹的祸谁兜着,你逼反吴三桂,让我去拼死平事,门都没有。
山海关大战其实对于明末清初大势来说,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以李自成的渣滓战力即便在北京迎战,同样难逃厄运,而吴三桂如果负隅顽抗坚守山海关也同样是死路一条,其实对于满清而言,山海关在那个时期啥都不是,吴三桂放不放清兵入关,清兵同样能入关,当时的吴三桂和山海关都没人们想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