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有害因素(精选十篇)
GBZ 2.1-2007[1]是我国现行的最新化学有害因素OELs标准。OELs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评价依据,是用来防止劳动者过量接触、监控生产装置泄漏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职业卫生管理及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劳动者免受各种有害因素危害的卫生标准。该标准被作为工业企业设计的卫生标准以及预防性和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定量分析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过程中的作业场所[2]。
GBZ 2.1-2007 是我国卫生部于2007 年4 月1日发布,2007 年11 月1 日起施行的,至今,该标准已施行5 年有余。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3,4]。为此,通过比较研究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描述性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通过比较研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339 种化学有害因素的343 个OELs、《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1~160.85)85 类化学有害因素的标准检测方法[5],结合文献查阅,对我国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标准对应不足的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中有94 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T 160.1~160.85 中尚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T 160.1~160.85 中有36 类共65 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 2.1-2007 中尚无相应的OELs,详见表1 和表2。
2.2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李文婕[6]曾对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查的144 家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机构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1)GBZ 2.1-2007 中,所调查机构均未使用过的OELs达23 种,分别为1,1-二氯-1-硝基乙烷、2-二乙氨基乙醇、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3,3-二甲基联苯胺、a-氯乙酰苯、N-乙基吗琳、氨基磺酸铵、氨基氰、碲化铋( 按Bi2Te3计)、叠氮酸蒸气、对茴香胺、对特丁基甲苯、二氯乙炔、二亚乙基三胺、癸硼烷、邻茴香胺、邻氯苄叉丙二腈、六氟丙酮、六氟丙烯、六氯萘、氯联苯(54% 氯)、双硫醒、茚。其中除碲化铋( 按Bi2Te3计)、叠氮酸蒸气、对茴香胺、对特丁基甲苯、邻茴香胺已经有相应检测方法外,其余18 种均无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
(2)GBZ 2.1-2007 中,60% 以上所调查机构均使用过的OELs仅有16 种,分别为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苯、氨、甲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甲醛、氯、二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二氧化氮、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醇、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 O2计)、氢氧化钠、二氧化碳。30% 以上所调查机构使用过的OELs仅有46 种,该46 种有害因素在GBZ/T160.1-160.85 中均有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使用的化学有害因素中,认为急需制定标准检测方法的有32 种,截至目前,除5 种已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外,尚有27 种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分别为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溴化氢、1,1,1-三氯乙烷、己二醇、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己内酰胺、溴、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汞- 有机汞化合物(按Hg计)、硫酸钡(按Ba计)、氯化氰、尿素、氯甲甲醚、三乙基氯化锡、一甲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异氰酸甲酯、1,6-己二异氰酸酯、γ-六六六、苯硫磷、二苯胺、磷酸二丁基苯酯、六氯环戊二烯、全氟异丁烯、乙基戊基甲酮。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化学有害因素标准检测方法与限制标准间对应不足,GBZ 2.1-2007 中有94 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T 160.1~160.85 中尚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T 160.1~160.85 中有36 类共65 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 2.1-2007 中尚无相应的OELs。
OELs的制定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脱节,GBZ 2.1-2007 中有23 种OELs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未曾使用过,而另外一部分劳动者接触机会较多、存在范围比较广的化学有害因素目前尚无相应的OELs(建议OELs详见表3),导致其检测与评价工作无据可依。
3.2 OELs使用时的注意事项[8,9]
(1)在职业卫生领域内接受过培训并富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使用OELs,该标准不适用于接触非职业环境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不能用作非职业环境的推荐限值。
(2)接触时间或工作强度超过制定OELs的前提条件时建议不要使用OELs。
(3)制定OELs依据工业上的实际经验以及人群和动物的实验数据资料,但制定每一个OEL使用的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不完全相同。
(4)制定OELs所考虑的健康效应取决于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等参数,对大多数化学物而言明确的健康损害是制定OELs的基础,但对某些化学物不适、刺激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健康效应也可成为制定OELs的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将OELs作为确定化学物毒性相对大小的直接依据。
(5)没有在GBZ 2.1-2007 中列明职业接触限值的化学物质,并不表示其健康危害较小而不需注意防护,只能表明制定其OEL所需的相关科学数据不足,对于这些化学物质,应对照其安全技术说明书加强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6)由于不同个体的易感性不同,在实际接触水平低于OELs时也可能引起个别劳动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恶化或罹患职业病,即职业禁忌症工人在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较其他人更易罹患职业病。
(7)OELs不代表安全与有害健康的绝对界限,也不能简单地用以判断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因此不能简单推论超过OELs的工作环境是造成工人健康损害的直接或唯一原因,反之亦然。
(8)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有必要时应对OELs进行修订。
(9)OELs备注中未标有“皮”或“敏”或“G”的化学物,并不表示该化学物不会经皮吸收或没有致敏效应或不是致癌物,只能反映目前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或尚无定论。
3.3 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当前已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但尚无相应OELs的36 类共65 种有害因素,以及当前既没有标准检测方法又无相应OELs但有必要制定相应标准检测方法及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建议相关部门机构进行深入的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以化学有害因素的健康安全评价或健康危害程度为依据,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但经专家评议视为可靠的有关理化特性参数、毒理学资料、职业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劳动者健康损害资料等[10],广泛参考国际上的OELs[11](如ACGIH、NIOSH、OSHA等OELs)以发现新的有害作用、联合毒害作用及人体健康影响为依据[12,13,14,15,16],并根据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可行性,在现有基础上对其做更为系统的全面评估,确定适宜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修订目前较宽松的限值以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
对当前已制定OELs,但尚无相应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的94 种有害因素,建议相关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些有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参考国内外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但经专家评议视为可靠的检测方法,在经济可行、可操作性的原则基础上,确保检测方法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和灵敏性,确定各化学有害因素适宜的检测方法。
20130549 汪意涵
铁路调度人员担负着铁路运输生产的指挥协调工作,是铁路系统非常重要的职业群体,其健康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由于调度员从事特殊社会属性的工作,其责任大、工作时间长、生物节律不稳定等特点,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列车调度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导致了一个车站的效率高低,这样一个车站的重任基本压在了列车调度员身上。列车调度员的具体工作是:负责并协调到站物资的领取和外发车皮的外运,负责货运费用的报销和支付并建立相应的台帐,协调并完成产品的汽车运输,安排搬运装卸工作、搬运管理,编制火车车皮计划和汽车运输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铁路专线的维护管理和自备罐车的管理,车辆调度和车辆的安全工作,货车驾驶员和叉车工的安全和技能培训,运输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及负责协调维修工作,协助上级实施对下级的管理和考评,运输成本分析及控制以及完成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
优异列车调度员工作量大,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这一群体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和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调度员的工作并不是传统的重体力劳动,而是一种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的结合,其工作必须一直坐在电脑前对着电脑进行调度工作。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的列车调度员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2小时4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是标准工作时间的1.5倍。长时间的用脑,加上眼球的一直注视,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空间,进行无氧呼吸,这样很容易眼睛疲劳。而且由于工作的压力,以及无时无刻的紧张,调度员们得上焦虑这些心理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而且由于其工作一直坐在椅子上,如果坐姿不正,压力分布不均匀,很容易得上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一些列毛病。加之每天除去工作时间,并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运动和健身以及陪伴家人,这样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家庭不和睦等情况也大幅上升。
如果我们不加注意调度员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很可能导致其内心产生不满情绪,而对列车调度作业进行胡乱指挥,导致事故。
所以在我看来为了减少这些危害并保证列车调度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改进一下方面:
1.在列车调度室内放适量绿色植物,这样根据有关研究,人的心情会变好,并且有利于室内的空气清新。并打开窗户通气,减少无氧呼吸。
2.对于列车调度员的数量增加,每个人负责不同时段,实行无缝交接。3.定期组织列车调度员进行户外运动以及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4.对调度室内的座椅进行更换,并培训调度员正确坐姿。5.不定期发放福利及假期,让他们有陪伴家人的机会。
6.增加考核制度,对于效率不高的调度员奖励减少,实行效率高,奖励高的奖惩制度。
说完了列车调度员,我们再来说说列车驾驶员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列车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危紧密相连,这就跟汽车一样,乘客的性命真的就放在了列车驾驶员身上,这真的是一个责任大,任务重,工作累的职务。通俗点说,列车驾驶员就是我们口头说的火车司机。火车司机驾驶过车承担铁路运输及其作业。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关系国家级个人财产的安全及其千万人的生命安全。火车司机的工作与列车调度员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在他们都是对着屏幕,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工作十几小时。火车司机不仅要看lkj2000还要关注轨道的变化,限速及其突发状况,虽然一列火车有司机和副司机,但是其工作强度依旧大。会开车的人士都知道,在路途中开车需要高度精神集中,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而且要能把握事物动向,这样是非常劳累的。相对于开汽车几个小时,火车更加的辛苦。虽然其又规定的轨道,但是每每到站,出站,这些都让人身心俱疲,其患上高血压和焦虑的概率大大上升。并且,火车司机当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他并不在他早上所在地点,而是到了一个其他遥远的地方,这与列车调度员的工作是分不同,调度每天都能回家,而火车司机则是要很久才能回一次家,这样与家里并不能每天都能面对面互动,使家庭矛盾日益突出。
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火车司机并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们看到的火车司机大肚子很多。其每天的工作都坐着,这与列车调度员又十分相似。而且其工作时间在火车上,并不能吃到营养的食物,大多数以快餐的方式解决,这样不仅导致其肥胖,饮养不良,而且导致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症状。
而且没有去过火车驾驶室的人很大一部分不知道,那里的噪音是十分大的,试想一下,你一天都在那种噪音下工作,而且强度大,你会变得怎么样。当然是变得易怒,更加烦躁,对于事情的处理不走心。使出事故的几率大大上升。
持续性的紧张工作会使人神经高度紧绷,长此以往,会导致神经衰弱,这样会睡眠不好,又会导致更加紧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综上所述,对于火车司机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保证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我们铁路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我们需要做以下改进:
1.加强列车自动控制的研制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减少火车的人工操作,争取以后能向航空发展,平稳后巡航。
2.在每次火车返回后,多给予司机休息的时间,安外必先攘内。3.为其座椅改进,舒适但不让人感到慵懒。4.为其餐食改进。5.不定期户外活动。
6.每列长途列车配备两队司机,分别驾驶。7.在列车车头设置降噪装置,减少噪音污染。
一、引言
轻轨属于中等动量的城市轨道,最大高峰单向客流量为1~3万,介于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并具有相当多的优点,比如:投资少、运量大、速度快、适应性强、节能、污染少、安全舒适。根据建设部质量安全司2005年6月的统计,全国试运行、试运营和正式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是422.52公里,其中轻轨235公里;正在建设并将于近期投入运行的线路总长是287公里,其中轻轨76公里,轻轨在给城市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事故,如何识别轻轨系统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改进处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武汉轻轨系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各个城市的轻轨系统由于自身的规划设计、运营路线等因素的不同,直接导致安全隐患的不同。武汉现运营的城市轨道系统是比较典型的全程高架轻轨系统。现已建成的是一号线一期工程,该工程已于2004年7月28日实现观光试运营,9月28日实现全天候试运营。一期工程全长10.234公里,为全线高架,设10个车站、一个停车场、一个指挥中心、一座110KV的主变电所、6座牵引降压变电所及7座降压变电所。运营车辆共12列48辆,每列车可载客1000人,高峰单向每小时可载客1.14万人。列车具有先进的无人驾驶系统,列车控制采用自动驾驶、自动防护、自动监控模式,客室内设有乘车动态信息显示装置和制冷空调系统,车椅下设置电加热器。工程通过第一次在国内采用的钢铝复合轨为车辆授电,全线配备有现代通信、供电、消防等系统和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其信号系统在中国大陆首次采用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移动闭塞系统,提升了武汉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线路改造于原来的汉口京广铁路旧线,沿途经过地区都是较为繁华,包括了人员比较集中的学校居民楼,并且有一家医院。武汉轻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危害因素也有自身的特点。
1、火灾中毒与窒息
火灾以及火灾引发的中毒与窒息一直是城市轨道系统的头号灾难。2003年0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的火灾共死亡198人,让人触目惊心。相对于地铁,武汉高架轻轨处于非密闭空间内,发生火灾后带来的联带伤害,如中毒窒息会比较轻微。但是,由于轻轨自身的特点,其火灾隐患也有自己的特征。
全线高架的武汉轻轨,一旦发生火灾,主要只能靠自身的灭火措施来施救,消防车等外部灭火设备作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若发生火灾,扑灭的难度会比较大。为了防止火灾事故,武汉轻轨在车站、列车上安装自动喷淋装置、烟雾侦测器、灭火器、消防专用电话,以及一套与公共广播系统结合的人员报警系统,此外乘客可取出车厢内的备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乘客无法打开车窗,即使通过控制措施打开车门,乘客疏散到高架轨道上也会造成可能比火灾本身更严重的高空坠落和触电事故。
2、自然灾害
对高架轻轨运营会千万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暴风雨、雪灾、雷电、大风。由于高架轻轨的轨道是暴露的,有别于地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会造成高架的破坏甚至坍塌,破坏严重,武汉不是处于地震带上,但是也不能对此方面疏忽,2005年武汉就发生过一次轻微的地震。暴风雨和雪灾则会对轨道面产生影响,若积水或者积雪不能得到清除,会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甚至发生事故。武汉轻轨采用轨道授电,对于雷电的防护更是应该放到首位,避免雷电破坏产生的直接人员伤害或者设备损害。
3、噪音
武汉轻轨的设计目标是当列车以70km/h运行时,司机室内噪声不大于80dB(A),客室内不大于83dB(A),距轨道中心线7.5m处,噪声不大于80dB(A)为减小轨道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车辆选型、轨道结构以及桥梁构造等方面均应采取良好的减震减噪措施,根据需要设置隔音屏。由于轻轨沿线较为繁华包括亚洲心脏病医院、居民小区和学校等,噪音的危害应该受到相当的重视,根据施工后的实际隔音效果和沿线居民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改进,防止由于长期受到噪声的影响,对居民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4、站台人员拥挤与自杀事故
武汉轻轨的站台是没有防护栏的,虽然站台有明确的颜色标识用来提醒乘客不要踏入轨道,但是如果站台内人员过多以致发生拥护推搡情况,跌入轨道的事故就有可能发生,而且情况比较严重。1992年纽约地铁管理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被调查者担心此类事件的发生。而且事故证明这种担心也不是多余的,1975-1991年间纽约地铁就发生了49起此类事故,共有52名受害者。
相对于被动发生事故,利用轻轨自杀就是有意识的行为。据统计,上海地铁从1995年来,每年平均有8人通过地铁自杀。国内采用的钢铝复合轨为车辆授电,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和人文手段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也应当引起武汉轻轨管理部门的重视。
5、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field)作为一种较少被关注的危害,也是确实存在的。由于轻轨系统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电磁危害的隐性特征,此类危害的严重性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武汉轻轨系统采用不间断供电的电分断,地铁管理和运营部门应该密切关注电磁可能对乘客和沿线居民造成的伤害。
6、高空坠落
武汉轻轨全线的10个高架车站,做好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工作。
7、车辆伤害事故
武汉轻轨列车设计为双轨双向运行,并且专门配备了先进折的无人驾驶系统:在通常情况下,列车由人工驾驶。但是,列车运行也可完全由地面指挥中心通过电脑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如两车超出安全范围,电脑会自行制动停车。通过人工和地面指挥中心的双重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诸如撞车,追尾等车辆伤害事故。
三、总结
1 职业有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 X线辐射:手术进行中需摄片或透视下手术的X线辐射可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和畸变, 手术室护士大多为女性, 在妊娠期更应避免X线辐射, 以免胎儿畸形或流产。 (2) 电刀异味:在外科手术中, 高频电刀具有操作方便, 既切又凝的优点, 既减少了术中出血, 又缩短了手术时间, 但是电刀在使用过程中, 产生的异味不容忽视。长期接触会使人心情压抑, 注意力、应变力下降。
1.2 化学因素
(1) 麻醉废气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长期吸入微量的麻醉废气, 以至于麻醉废气在组织内逐渐积蓄, 从而达到危害健康的浓度, 导致自发性流产, 生育力下降, 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听力、记忆力、思维和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 (2) 消毒剂的危害:甲醛是手术室常用的高效消毒灭菌剂, 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甲醛过久可发生角质化和发黑, 有的可出现湿疹性皮炎, 对眼睛和呼吸道也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更重要的是甲醛还具有潜在的致癌毒性。
1.3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结核等微生物感染。手术室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有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 从而成为传染源。通过锐器伤、针刺伤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引起各种传染病。
1.4 生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大多为女性, 面对工作和家庭承受着怀孕、分娩、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压力[1]。且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饮食不规律, 可导致慢性胃炎。长期站立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长期禁水憋尿而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等。
2 对策及防护
(1) 加强防护知识的宣教。正确认识职业有害因素的危害,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保健意识, 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防护制度, 改善通风设备, 保证手术室的无菌, 保持新鲜空气的补充, 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积蓄。 (2) 手术室要设有防X线辐射的装置, 术中需要摄片和X线透视的手术, 提前穿好铅衣, 戴好围领, 如允许可暂时离开, 孕妇最好不参加此类手术。选用密闭较好的麻醉机定期检测, 以防泄漏[2]。 (3) 消毒剂应严格配制浓度, 用后及时清理, 避免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消毒剂, 甲醛薰箱要封闭, 取放物品后要及时关好薰箱门, 对于甲醛固定的标本要加盖存放,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 手术室护士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 器械护士要注意力集中, 严格遵守各种锐利手术器械的传递, 防自伤和他伤, 熟练操作技能, 减少体力和局部的负荷,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 明确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对于维持手术的正常进行, 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协调和维持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有害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晓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4) :36-37.
铝厂是以生产铝、镁、硅、钛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该厂采用熔盐电解法工艺生产铝。生产铝的原材料为氧化铝和氟化盐,其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原料在电解槽内,在强大的直流电,945℃~955℃温度作用下熔融并进行还原反应,阳极生成二氧化碳,阴极得到液态铝。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受到毒物危害、粉尘危害、高温辐射伤害、机械设备、触电伤害、雷电伤害及火灾爆炸危险等。主要生产设备
电解车间主要设备有电解槽、双梁桥式天车、高压离心风机、液气分离器、除尘器;炭素车间主要有反击式破碎机、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电动机;烟气净化车间主要有主排烟机、罗茨风机、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冷却塔、离心式通风机等。主要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
辨识预焙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和管理。
3.1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3.1.1 粉尘危害
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氧化铝粉尘主要存在于电解厂房内、氧化铝贮运系统;煅烧工段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煅后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以及磨粉系统有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筛分等过程均有粉尘产生。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粉尘量大,伴随呼吸进入肺部,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矽肺。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等岗位工人受粉尘危害较大。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 mg/m3。
3.1.2 毒物危害
作业工人接触到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毒物主要存在电解槽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
铝电解以冰晶石一氧化铝、氟化铝的熔体为电解质,以炭素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阳极气体。同时还散发出以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统称为电解烟气。在400℃~600℃温度下,氧化铝中仍可含有0.2%~0.5%的水分。原料中的水分与固态氟化盐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进入熔融态电解质中的水分也可与液态的氟化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氟化氢,反应式如下:
2Na3AlF6+3H2O=Al2O+6NaF+6HF
2AlF3+3H2O=Al2O3+6HF
人体吸入过量的氟,常常会引起骨硬化、骨质增生、斑状齿等氟骨病,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氟化物(以氟计)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5 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氟化物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沥青烟主要来源于该工程生阳极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磨粉系统及成型工段。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0℃,属高温沥青。沥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沥青中所含的蒽等光感物质,长时间接触皮肤,并经阳光照射,可引起皮炎。二是沥青烟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沥青烟或按Ⅲ级,属中度危害。
一氧化碳产生于电解槽的阳极,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我国车间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一氧化碳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在电解过程中有硫化物产生。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度中毒时,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我国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物分级的原则,二氧化硫可为Ⅵ级,属于轻度危害。
3.1.3 高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炭素工段的煅烧、焙烧、连续混捏、预热螺旋、沥青溶化生产设备均为生产性热源。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则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工伤事故。
3.1.4 噪声危害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净化系统风机、炭素系统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振动筛、输送机及焙烧烟气净化系统风机和附尘风机等。在球磨车间,焦炭研磨产生的噪声水平高达100dB(A)。在电解车间电解槽附近,使用气动渣壳破碎机产生的噪声水平达到100dB(A)。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防系统等疾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3.2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2.1 起重机械伤害
起重机械属于危险设备,起重作业属于特殊作业。重物在空间的吊运、起重机的多机构组合运动,庞大金属结构整机移动性,以及大范围、多环节的群体运作,使起重作业的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根据统计,在事故多发的特殊工种作业中,起重作业事故的起数高,事故后果严重、重伤、死亡人数比例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铝厂采用的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为桥式起重机,其功能包括:打电解质结壳、往电解槽内加氧化铝、更换阳极、吊运阳极母线柜架提升机、安装和检修电解槽的吊运工作、出铝及吊运抬包,此外,还可以吊运其它重物。
桥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②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③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④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⑤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起重机的不安全状态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因素和管理是事故发生的间接条件。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起重机、环境及安全制度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2 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
机械伤害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其形式因生产设备的差异有以下几种:①咬入和挤压;②碰撞或撞击;③接触: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住或缠住等。
电解工艺的主要设备有: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拖盘清理机、振动筛、破碎机、提升机、残极压脱机、磷铁环压脱机、铝导杆矫直机等,炭素工艺主要设备有:球磨机、破碎机、筛分机、预热螺旋机、连续混捏机、振动成型机、阳极焙烧炉用多功能机组等。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各种可动零、部件都是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区也是危险部位。如果这些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或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装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坠落伤害: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处理部分建筑物为三层,在清理、筛分、破碎及定量等诸多工段过程中,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形式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工人在操作时有坠落摔伤危险。
3.2.3 电气伤害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险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境危险事故等几种。
1.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电击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电流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造成伤害,会使人出现痉挛、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触电事故绝大多数是由电击造成的。电解还原槽是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的,因此,电击事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在电力车间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络的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部分原因是交流高压电流。
电伤:在铝电解生产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电能,约占整个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电解槽系列上,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上千伏。尽管人们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对地电压仍高达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而且,电解用直流电,槽上电气设备用交流电,若直流窜入交流系统,会引起设备事故,需进行交、直流隔离,因此,电解槽许多部位需要进行绝缘。电解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施;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及插座)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性能不完善等都会造成生产设备及电动设备,厂房电器设备漏电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2. 静电危害事故
焙烧炉、煅烧炉的输气输油管路、炭素生产系统的除尘管路及燃油锅炉系统等存在着静电伤害。
3. 雷电伤害事故
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破碎、筛分部分,高度超过10m;锻烧工段、生阳极及残极处理工段中的除尘排烟系统排气筒高度都在20m以上,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因此,雷电伤害应引起一定的重视,4.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的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系统中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导致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其主要表现为:(1)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插头、明照器具、电动机、电热器具等均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2)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因电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内部绝缘不良而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均可造成触电事故。
3.2.4 火灾爆炸危险性
物料的火灾危险性
(1)沥青:工程生阳极工段的预热螺旋机和混捏机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煤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5℃,闪点大于200℃,煤沥青属于高分子有机物的混合物。根据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沥青属于丙类,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猛烈的燃烧,具有火灾危险性。
(2)石油焦:石油焦是预焙烧阳极的主预焙阳极的主要物料之一,石油焦在制造阳极的过程中需要破碎二次,破碎后,形成粉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石油焦属于丙类。
(3)重油:重油可燃,其蒸气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重油属于丙类。
(4)煤气:工频炉所用煤气为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相对密度对0.4~0.6,爆炸浓度极限为20%~77%,自燃点700℃,发生炉煤气低发热值为5900(KJ/NM 3)。煤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气属于甲类。
(5)轻柴油:轻柴油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低于60℃的轻柴油属于乙类,闪点大于60℃的轻柴油属于丙类。
油罐库火灾危险性分析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中(GB/T28001-200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是最重要的条款,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开端,直接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设立、管理方案的制定、运行控制程序的内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在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职业安全健康危险和危害呢?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对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做了明确的界定,要求对危害的辨识要充分,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同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种时态,以及兼顾七种风险因素类型进行辨识;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合理性也作了规定:
1、依据用人单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2、确定风险级别。
3、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4、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建立运行控制,提供相应信息。
5、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6、规定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
7、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就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8、同时还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控制过程是,通过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措施达到对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在没有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前,我们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认识和理解是初浅的,单一的。如果说过去我们进行过有害因素的识别的话,那就是在职工中进行了“三不伤害”防护卡填写活动。“三不伤害”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员工根据自己所从事岗位工作的性质、特点或者具体某项作业活动,按“三不伤害”活动三个方面的要求,把自己从事某项作业活动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可能伤害到别人、或者可能被别人伤害到的种种情况填写在个人安全防护卡上,作为安全学习的材料,且在每隔一定时期温故知新,以此时时提醒自己,在生产活动中要防止哪些伤害。这种安全防护卡,在员工劳动岗位发生变化,设施、设备和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补充识别,修订,使员工生产安全防范意识随着作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高,从而做到将事故防范于未然。
利用填写“三不伤害”安全防护卡进行危害辨识的方法:
员工填写“三不伤害”防护卡简单易行,危害认识和防范措施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容易在企业基层班组运用推广。开展“三不伤害”防护卡填写活动,对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修订安全操作规程,防范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把这项活动放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总体来比较分析,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观点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三不伤害”防护卡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陷,由此也决定了它在不可承受风险的防范方面的局限性。
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比,“三不伤害”防护卡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上主要的不足和缺陷:
一、在充分性上考虑不全面
1、辨识者只考虑现时条件下,正常状态时的两个伤害对象的危险因素,相关的第三方危险危害没有注意到。
2、辨识者注重的是生产作业条件下的人身安全,忽略了可能造成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等其它危害因素。
3、对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危险和有害因素考虑较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进去。
4、对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注不够,有片面强调权利轻视义务的倾向,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国家对劳动者的关心、保护。
二、在方法上不够合理、严谨
1、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不是按照作业活动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分析判断,而是完全由识别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出现遗漏,辨识不完整的情况。
2、有关管理部门在辨识出的诸多的危险、有害因素中,对识别的结果没有进行归类、确认,没有对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清主要或次要,一般的和重大的危险,因此,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无法确立,采取的防范措施也仅是个体的自我防范,这样就容易忽略了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3、对识别并认识到的危险有害因素的防范措施,难以监视和测量,往往到事故发生后,翻开当事人“三不伤害”防护卡才发现危害因素已经识别到了,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差。
4、因为有关方面对危害辨识没有组织进行风险评价,没有风险等级划分,也就没有具体的风险控制计划和措施,完全由员工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去防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发生。
从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填写“三不伤害“防护卡的识别过程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考虑的范围更为宽广,辨识的步骤更为严谨、合理,而且识别出的事故原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依据,有标准,好归类,这就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科学性的一面。其次,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评价,按组织的不可承受风险划分等级,为组织确立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目标、控制措施,理清了管理思路和隐患整改的先后顺序,使繁杂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头绪。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通州区2005—2007年进行了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的工业企业。
1.2 方法和评价依据
对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 按《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1]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 进行现场设点采样、检测,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作为评价依据。所有监测仪器每年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软件, 进行百分比的分析。
2 结果
本次监测, 共采集7593件样品, 其中超标604件, 超标率7.95%。物理因素2083件, 超标272件, 超标率13.06%;化学性有害因素4081件, 超标207件, 超标率5.07%;生产性粉尘972件, 超标71件, 超标率7.30%。
作业场所物理因素分布情况:共监测了2083件物理因素, 超标272件, 超标率13.06%。其中2005年监测439件, 超标121件, 超标率27.56%;2006年监测473件, 超标26件, 超标率5.50%;2007年监测1171件, 超标125件, 超标率10.67%, 见表1。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分布情况:共检测了972件总粉尘样品, 超标71件, 超标率7.30%。2005年监测168件, 超标20件, 超标率11.90%;2006年监测126件, 超标9件, 超标率7.14%;2007年监测678件, 超标42件, 超标率6.19%, 见表2。
作业场所化学性有害因素浓度分布:共检测了4081件化学毒物, 超标207件, 超标率5.07%。2005年监测1350件, 超标60件, 超标率4.44%;2006年监测631件, 超标10件, 超标率1.57%;2007年监测2100件, 超标137件, 超标率6.52%, 见表3。
3 讨论
通过对该区3年职业有害因素累计监测结果分析发现, 物理因素、生产性粉尘的超标率总体而言稳中有降, 其中脉冲噪声、照度降幅明显,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过几年贯彻落实,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力配合, 使得该区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劳动者意识到职业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 进而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使得物理因素、生产性粉尘超标率降幅明显;2006年稳态噪声、木粉尘及化学性有害因素超标率较2007年略高, 主要原因是2007年该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点对中小家具厂、中小印刷行业进行了突击检查, 使得家具厂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 (稳态噪声、木粉尘, 印刷行业中存在的苯系物、丙酮等) 超标率略有下降, 由此, 说明安全监督检查部门加大了监督力度, 但同时也说明了在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苯系物危害的同时, 仍有很多中小企业不顾工人身体健康, 坚持使用含苯材料。
通过2005—2007年对本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发现, 物理因素共监测5项, 生产性粉尘共监测12类, 化学毒物共监测27项,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复杂,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对工业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生产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 刻不容缓。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工业企业职业病有害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该区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年中该区监测的职业病有害因素7593件样品进行检测,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接触限值的604件, 超标率7.95%, 其中物理因素超标率为13.06% (272/2083) , 化学性有害因素超标率为4.52% (248/5486) , 生产性粉尘超标率为8.86% (125/1411) 。结论该区超标较为严重的危害因素是稳态噪声、生产性粉尘、苯、苯乙烯。
关键词:工业企业,职业有害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2]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某电解锰生产企业,该企业年产
10 000t高纯电解金属锰片,现有职工250余人。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
粉尘和有毒物质的采样点和采样对象严格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规定设置和选择。
1.2.2 检测方法
化学毒物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2004)中相应的标准方法执行;生产性噪声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的规定设点和测量;粉尘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规定的标准方法执行。
1.3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法监发[2002]第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3]。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电解锰生产企业中95%以低品位的菱锰矿(主要成为MnCO3)为原料,经直接酸浸、净化、电解沉积后生产金属锰。典型的电解锰生产过程包括粉碎、酸浸、化合、净化、压滤、电解、钝化、水洗、烘干、剥离等各工段。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2.2 工艺流程描述及分析
用碳酸锰矿生产电解金属锰的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制液和电解2个主要生产过程。
2.2.1 制液
目的是将碳酸锰矿粉中的锰转化为溶于水的Mn2+离子,同时除去硅、铁、镍、钴等杂质,得到合格的可供电解的含锰离子溶液。制液一般由6道工序组成:磨粉、投料浆化、浸出、中和、粗滤除杂、精滤加硒。其化学反应式为:
2.2.2 电解
目的是将合格电解液中的Mn2+离子电解沉积为符合质量要求的金属锰产品。其化学反应式为
阴极:
隔膜:
阳极:
每生产1t电解金属锰要消耗610~710t碳酸锰矿粉(含Mn 18%~20%)、1 170~1 195t硫酸、5 800~6 600kW/h直流电、80kg以上的液氨,以及其他添加剂[4]。
2.3 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辨识
该电解锰生产企业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分成4个主要生产车间、个主要生产岗位企业在岗的生产职工人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约157人,主要分布在雷磨、制液和电解车间。其中接触粉尘26人,接触毒物131人;接触物理因素危害126人。
2.4 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笔者根据该企业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辅材料、形成的产品和副产品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特点进行调查分析[5]。
2.4.1 雷磨车间
磨粉工序按工艺要求需将菱锰矿石原料粉碎研磨至粒度小于100目的粉状。矿石的粉碎和研磨采用普通颚式破碎机和雷蒙磨设备,细度合乎规格的矿粉随风流进入旋风收集器收集后经出粉口排出。由于破碎和研磨过程未采用有效的除尘防尘控制措施,设备运转时产生大量的粉尘;在人工装袋和转运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另外颚式破碎机和雷蒙磨设备在运转时还会产生强度较高的噪声。该工序作业工人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品为普通纱布口罩。磨粉工序中粉碎投料和收料装袋转运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锰及其化合物。
2.4.2 制液车间
2.4.2. 1 投料工序
由于采用人工投料方式,投料口到浆化浸取液面有5~8m的距离,落差大、矿粉粒度又小,在投料、抖袋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投料制液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硫酸酸雾、氨及二氧化碳。
2.4.2. 2 浸出工序
为使反应完全,此工序需加入过量的浓硫酸来提高酸度,以增加金属离子的浸出,提高回收率。此时浆化浸取槽温度可达到70~90℃,因而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CO2(每生产1t金属锰将产生0.8t二氧化碳,约181.67m 3)和硫酸酸雾,且这些雾气由于密度大、排出困难而弥散在车间下部。在温差小、通风换气差的情况下,此类情形更为严重。浸出工序的槽面巡检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硫酸酸雾、氨及二氧化碳。
2.4.2. 3 中和工序
由于浸出工序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为使电解液呈中性,一般用浓氨水加以中和以调节浸出液的pH值,使之形成氨-硫酸铵体系,并沉淀Fe3+离子。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氨气逸出。中和工序的槽面巡检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氨及二氧化碳。以上工序作业工人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品为普通纱布口罩。
2.4.2. 4 粗滤除杂工序
经框式压滤机压滤后除去大部分的SiO2、CaSO4和Fe(OH)3等杂质,然后定量加入SDD硫化剂,鳌合沉淀镍、钴等重金属杂质此工序也有少量氨气逸出框式压滤机运行时有噪声产生。粗滤除杂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噪声及氨。
2.4.2. 5 精滤加硒工序
经框式压滤机精滤后进一步除去杂质。在精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硒添加剂即可得到合格的电解液。加硒是为了改变电解液与阴极板之间的界面性质,提高氢的过电位,防止电解液中Mn2+的氧化和提高阴极电流效率。该工序作业工人在称取二氧化硒粉末和配制溶液时佩带橡胶手套。精滤加硒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氨及二氧化硒。
2.4.3 电解车间
2.4.3. 1 电解工序
由于电解时电解槽上加有电压为4.6~4.8V的极低频电压,其平均阴极电流密度为400A/m,电解槽面存在极低频电磁场;槽内电解液的pH值在7.2~7.8之间,温度在45℃左右,在此条件下氨气也会部分逸出。电解工序的槽面巡检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氨和极低频电磁场。
2.4.3. 2 钝化
电解完成后要将阴极板从电解槽中提出并立即浸入5%的重铬酸钾溶液中钝化防腐。六价铬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雾和废水,可因吸入和经皮吸收进入作业人员体内。钝化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氨、铬酸酸雾、噪声及极低频电磁场。
2.4.3. 3 水洗
钝化后的阴极板要用高压水枪冲洗,洗去表面残留的重铬酸钾,此时会有铬酸雾滴形成,并弥散于空气中。水洗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氨、铬酸酸雾及极低频电磁场。
2.4.3. 4 烘干
水洗干净后的阴极板要在180℃的密闭烘箱中烘干。
2.4.3. 5 剥离
烘干后的阴极板采用人工敲打的方式将阴极板表面的金属锰剥离下来,剥离工序会产生的金属锰粉尘可因吸入进入作业人员体内。剥离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噪声、生产性粉尘和锰及其化合物。
2.4.3. 6 极板清洗
剥尽锰的阴极板要用稀HNO3-CrO3溶液清洗,再用清水人工刷洗干净后,浸入4%的硅酸钠溶液中待下次使用。极板清洗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及氨。电解车间的作业工人除配备橡胶手套和围腰外并未配备专门的呼吸防护用品。
2.4.4 水处理车间
电解锰生产中产生的工艺废水主要为钝化、洗板、洗布、洗框、清槽、地面冲洗等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总锰、氨氮等,这些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或再利用。废水处理使用的化学品主要有硫酸、氢氧化钠、焦亚硫酸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废水处理装置是新建的项目,这些化学品都是以水溶液的形式通过密闭管道由计算机控制定量加入各反应池中,正常生产状况下,作业人员一般很少接触。废水处理岗位主要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硫酸酸雾及氨。
通过调查发现在该电解锰生产企业的主要工作场所都有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同时存在的现象。
2.5 监测结果
见表1。
注:1)碳酸锰矿石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7.3%~8.1%;2)“-”表示在该岗位未对该项目进行检测。
2.6 检测结果分析[2,3]
2.6.1 粉尘
该电解锰厂工作场所中产生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岗位主要是锰矿石粉碎、磨粉收料、粉料转运、投料浆化和极板剥离岗位,其中磨粉收料、装袋转运和投料浆化和制液槽面岗位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分析其原因为:(1)磨粉时采用旋风分离装置收集100目以下的粉料,符合要求的粉料采用人工装入塑料编织袋打包转运;磨粉设备陈旧,跑、冒、滴、漏严重,又未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这是以上岗位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的直接原因。(2)投料浆化采用人工投料方式,投料口距浆化池液面有5~8m的落差,投料和抖袋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粉料贮存点到浆化槽间的地面上粉尘未及时清扫,通道上积尘严重,粉料转运过程中也有较多的扬尘产生。
2.6.2 化学毒物
该电解锰厂工作场所共辨识和检测了6种化学毒物,其中接触氨、二氧化硒、二氧化碳和重铬酸钾的CSTEL和CTWA检测结果全部符合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部分岗位硫酸酸雾CSTEL和CTWA检测结果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部分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的CTWA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造成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原因:一是制液车间在制液作业时产生大量硫酸酸雾弥漫在车间下部,且未采取防护及控制措施;二是磨粉收料和加料浆化岗位锰及其化合物主要来自锰矿石粉尘。
2.6.3 生产性噪声
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85dB(A)的工作岗位有矿石粉碎和极板剥离,造成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主要原因:一是雷磨车间颚式破碎机和雷蒙磨等产噪设备未采取噪声控制措施;二是电解车间工人在剥离金属锰片时采用人工敲打阴极板的方式,且未设置良好的隔声降噪设施。
3 讨论
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造成空气污染和对人体伤害的重要根源[3],其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氨、锰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属高毒物品[5]。加强对电解锰企业的管理,有效提高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减轻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针对该电解锰生产企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检测,结合作业人员的劳动方式和现场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或场所为:(1)生产性噪声为雷磨车间的矿石粉碎、电解车间的极板剥离岗位;(2)生产性粉尘为雷磨车间的磨粉收料转运和制液车间的投料浆化、制液槽面岗位;(3)硫酸酸雾为制液车间的投料浆化、制液槽面和电解车间的电解槽面岗位;(4)锰及其化合物为雷磨车间的磨粉收料、粉料转运、制液车间的投料浆化和电解车间的极板剥离岗位。
清洁生产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的主要方法,是人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是21世纪工业生产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电解锰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伴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产生。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也为了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应督促该企业领导改变观念,加大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的投入,采取行之有效的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并覆盖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并为作业工人配备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职业卫生的宣传和管理,大力普及职业病防护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使该企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廷军,谭中坚,廖胜群.中国电解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锰业,2006,24(1):9-12.
[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4]周强.电解法生产金属锰工艺概述〔J〕.零陵学院学报,2004,25(6):133-135.
[5]杨乐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3-16.
0 前言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1,2]。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要求更高,硅的纯度必须达到九个9。目前,人们已经能制造出纯度为十二个9的单晶硅。多晶硅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品,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造的主要原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料。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半导体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对电子级多晶硅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工艺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和流化床法等[3]。
1 多晶硅的生产工艺
1.1 改良西门子法
1955年,日本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SiHCl3)在硅芯法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这就是常说的西门子法。在西门子法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 Cl4氢化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于是形成了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Si HCl3氢还原法[4]。
改良西门子法又称闭环式三氯氢硅氢还原法,是用氯气和氢气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粗硅)在一定温度进行下合成反应,生产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和二氯氢硅组成的氯硅烷混合物,再进行多级分离精馏提纯得到高纯度的精制三氯氢硅,提纯精馏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5]。还原尾气中的氯硅烷混合物再经过精馏分离循环利用;副产的精制四氯化硅在氢化炉内与氢气反应,生产氯硅烷混合物也通过精馏分离循环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
改良西门子法相对于传统西门子法的优点在于:(1)节能:由于改良西门子法采用多对棒、大直径还原炉,可有效降低还原炉消耗的电能。(2)降低物耗:改良西门子法还原尾气进行了有效的回收。所谓还原尾气是指从还原炉中排放出来的,经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改良西门子法将尾气中的各种组分全部进行回收利用,这样就可大大降低原料的消耗。(3)减少污染:由于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多晶硅生产中的各种物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排出的物料极少,相对传统西门子法而言,污染得到了控制,保护了环境。
1.2 硅烷法
1956年,应该标准电讯实验所成功研发出了硅烷(Si H4)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即通称所说的硅烷法。1959年,日本的石冢研究所也同样成功地开发出了该方法。后来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采用歧化法制备Si H4,并综合上述工艺且加以改进,便诞生了生产多晶硅的新硅烷法[6]。
硅烷法是将硅烷通入以多晶硅晶种作为流化颗粒的流化床中,是硅烷裂解并在晶种上沉积,从而得到颗粒状多晶硅。
现代硅烷的制备采用歧化法,即以冶金级硅与SiCl4为原料合成硅烷,首先用SiCl4、Si和H2反应生成SiHCl3,然后SiHCl3歧化反应生成SiH2Cl2,最后由SiH2Cl2进行催化歧化反应生成Si H4,即:3SiCl4+Si+2H2=4SiHCl3,2Si HCl3=SiH2Cl2+SiCl4,3SiH2Cl2=SiH4+2SiHCl3。由于上述每一步的转换效率都比较低,所以物料需要多次循环,整个过程要反复加热和冷却,使得能耗比较高。制得的硅烷经精馏提纯后,通入类似西门子法固定床反应器,在800℃下进行热分解,反应如下:Si H4=Si+2H2。
硅烷热分解法与西门子法相比,其优点主要在硅烷较易提纯,含硅量较高,分解温度较低,生产的多晶硅的能耗低且产品纯度高。但硅烷不但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易燃、易爆、安全性差。
1.3 流化床法
流化床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发的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目前采用该方法生产颗粒状多晶硅的公司主要有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REC)、德国瓦克公司(Wacker)、美国Hem Lock和MEMC公司等[7]。
流化床是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高温高压下生产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产二氯二氢硅,继而生产硅烷气,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油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由于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电耗小、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虽然缺点是安全性差、产品纯度不高,但是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此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究的工艺技术,较适合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三氯氢硅流化床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加热方面,通过辐射传热,热损失相对较大,且存在对气体加热不均匀的问题;由于颗粒硅表面积大,更容易引起玷污,如炉壁重金属元素污染等;在高温下,三氯氢硅会形成小颗粒馏分灰尘在尾气中排放,既对尾气回收系统造成影响,又造成原料损失;由于炉壁温度较高,容易在炉壁产生沉积。
1.4 冶金法
冶金法的主要工艺是选择纯度好的工业硅(即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后,进行粗粉碎与清洗,在等离子体融解炉中去除硼杂质,再进行第二次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第二次区熔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部部分,经粗粉碎与清洗后,在电子束融解炉中去除磷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冶金级硅精炼法是以冶金级硅(98.5%—99.5%)为原料,经过冶金提纯得到纯度在99.999%以上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原料的方法。该生产过程主要有湿法精炼、火法精炼和定向凝固等。自从1975年Wacker公司用浇注法制备多晶硅材料以来,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专门定位于太阳多级多晶硅的生产方法,可以满足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需求。
1.5 等离子法
由沙子(Si O2)与HCl在碳作为热源条件下转换为Si Cl4,生成的其余产物CO和H2在后面的反应过程可被再利用。Si Cl4很容易精馏提纯,提纯后的Si Cl4在等离子反应器中,通过加入H2形成过氯聚合Si H4,这是一种链状或环状硅化合物;H2与分解的Cl原子化合形成盐酸。过氯聚合Si H4在高温下形成Si和Si Cl4,可重复以上过程循环生产。等离子法得到的Si成面粉状,需要气体保护以避免氧气,其优点在于Si的纯度仅仅依赖Si Cl4的纯度。
2 多晶硅工艺过程有害因素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氯气、氢气、三氯氢硅、氯化氢等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容易引起爆炸、或有毒有腐蚀性[8]。
多晶硅生产属高耗能装置,装置内电解水、三氯氢硅还原等过程中,使用到大量的电器设备。电气危害伤害具有突然性、危险性大的特点,容易造成恶性事故。多数生产设备和检修工具属钢制设备和工具,在机泵、压缩机等设备的转动部位有可能发生绞伤、挤碾等对人身的机械伤害。生产装置反应器、加热炉部分温度较高,若防护措施不当,操作人员接触到热壁的设备、管线、物料或高温阀门等容易被烫伤。装置中的各类反应器尤其是精馏所用的塔高度甚至在几十米,若护栏、钢梯等存在缺陷或腐蚀,或操作人员在登梯时不小心倾倒、滑跌、仰翻等有可能从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亡。硅粉不仅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还能引入人的呼吸系统,引起尘肺,严重影响在此环境中工作的人员的健康。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的特性,火灾、爆炸、化学中毒是主要的潜在危险。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设备设施和防护等方面若存在隐患或缺陷时,也非常容易引起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应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以积极排除。
3 多晶硅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由于利益的趋势和环境意识的原因,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往往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意环境保护。尤其是氯离子严重超标问题,使得多晶硅被扣上了“高污染”的帽子。
氯离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对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有极强的腐蚀作用;容易破坏突然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脱钙,引起板结,有毒金属浸出,使土壤盐碱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另外,若大量高浓度的含氯废水进入水体,影响淡水生物的生长[9]。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有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有:(1)没有形成封闭的循环,大量的副产四氯化硅不能通过氢化回收利用;(2)精馏提纯的能力有限,由于质量的需要,不得不通过切成大量的物料来满足质量的要求,从而形成污水排放量增加;(3)元素平衡管理意识的缺失,无法做到硅、氯元素平衡生产,从而导致工艺缺陷,不能做到物料充分回收利用,引起排放废水的增加。对此,一方面要通过政府严格的环境限制一方面要提升我国多晶硅的技术。
4 结束语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多晶硅行业要防止国外大国的进攻,发展成本更低,能耗更少,我国多晶硅具有良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周边市场,发展多晶硅对我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改良西门子法在未来一段时期仍然是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有效的避免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多晶硅主要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和太阳能级多晶硅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及其发展,以及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的危险因素和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多晶硅,生产工艺,改良西门子法,有害因素
参考文献
[1]严大洲.我国多晶硅生产现状与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1,11(6):15-18.
[2]包婧文.2012中国多晶硅技术与市场高层论坛在京召开[J].太阳能,2012,16:41-42.
[3]梁骏吾.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工艺[J].中国工程科学,2000,2(12):34-39.
[4]马文会,戴永年,周晓奎,等.一种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方法[P].CN:1803598,2006-07-19.
[5]周齐领,张晓辉.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中氯硅烷精馏工艺的设计和优化[J].化工设计,2010,20(3):11-13+27.
[6]孟奔.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J].科协论坛,2008(6):56-57.
[7]铁生年,李昀珺,李星.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9,37(8):1447-1452.
[8]曾红军.多晶硅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浅析[J].新疆化工,2008,4:41-46.
1 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影响的研究现状以及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任何会对森林植物造成伤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生物型, 是一种发生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气象因素是林业生产重要的环境因子, 同时还对森林的类型、物种的分布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造成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气象条件与林业有害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逐渐增多, 笔者将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归为5类: (1)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 基于统计学方法研究。 (3) 基于天气学方法的研究。 (4) 基于GIS和模型的研究。 (5) 基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2 气象因素对立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2.1 气象因素对林木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雨雪冰冻天气下对林木的影响, 雨雪冰冻天气由于积雪量较大、时间长, 会对林木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 而且由于气候因素引起的非侵染病害也会对其造成冻害现象, 植物的受损情况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加重。
2.2 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雨雪冰冻天气会对林木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 导致树木表面产生大量的伤口, 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从而会引起次生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雨雪冰冻天气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 森林中有很多的有害生物都是以裸露的方式生存, 雨雪冰冻天气会导致其自然死亡率的增高, 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及越冬害虫的存活基数;而另一个方面, 雨雪冰冻天气对于隐蔽方式下生存的害虫以及弱寄生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主要是由于雨雪冰冻天气对其影响十分小, 从而导致林木中虫口残存量增加和病原微生物发生种类增多, 发生种类随着天气受灾的程度的增强而增加。雨雪冰冻天气学会造成大面积林木出现撕裂、折干、倒伏以及死亡的情况, 森林的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的损坏;同时, 雨雪冰冻天气还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的大面积死亡, 种群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从而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量直线上升。
3 次生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性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 因此, 对次生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性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对可能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监测和预报, 针对像长足大竹象、松褐天牛等发钻蛀性害虫, 需要持续监测2~3年的时间。 (2) 以不同的受灾树种为分类依据将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分类, 并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 林业有害病虫防治部门应加大对危险性病虫的检疫执法力度, 同时将在防治工作中遗留在林区的木质包装盒清理干净, 避免人为将林业有害病虫扩散。 (4) 加大对林中容易产生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及时清理保持林内卫生, 避免次生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再次发生, 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气象因素中的风雪冰冻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预防措施, 希望能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提高林业病虫防治的整体质量。
摘要:主要分析了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 加强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研究重要性, 提出一些加强立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气象因素,林业,有害生物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包云轩, 李芬.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10, 01:33-38.
[2]张建新, 钱锦霞, 任慧龙.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 2010, 03:458-461+466.
[3]陈小平, 杨佐忠.特大雨雪冰冻天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及防控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 2009, 02:50-53+49.
[4]杨淑香, 袁晓海, 包兴华.林业有害生物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252-253.
标签:
73
1、签证须知:半年以上有效期护照扫描件(必须清晰),请提前8-10个工作日提交材料!请于出行日当天自行携带好护照原件+两张两寸4*6cm白底彩照!2、为了保证旅游者安全,防止旅途...
6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
65
【全新升级】:【海参捞饭】特色餐(价值58元)海参一只、米饭、小菜 【排骨米饭】(价值28元)青岛十大特色小吃 或【胶东四大盆】,山东大馒头 【独家赠送】北方大的渔港石岛,...
84
亲爱的旅行爱好者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次难忘的云南五日游自助游经历。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云南的绝美风光,还深入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你也计划来云南游玩,这篇...
88
在金山历史上存在过的“老字号”正是因为有句成语叫作“抚今追昔”,所以金小博在说古时,往往喜欢用今天与过去的岁月对比。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
93
一、报名参团须知,请认真阅读,并无异议后于指定位置签名确认:1、此团16人起成团;如报名人数不足16人时无法成团,或遇特殊情况(如:团队特惠机位取消或游客临时退团造成不...
8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珊珊 北京报道在限行限购城市增多、政策红利不断的共同撬动下,新能源汽车已逐渐发展成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
87
因家庭琐事起争执,妻子赌气带着孩子回娘家,丈夫念子心切,遂和父亲翻墙进入岳父家,欲将孩子抱回家中。谁料被妻子撞见,两家人大打出手。在检察官悉心劝解下,两家人和解撤...
83
金羊网记者 董柳 通讯员 阚倩广州市民刘某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穿行,正好撞上违法停在那里的一辆小轿车,与刚出车门的车主李某撞上,刘某于被撞后第六天身亡。事发后,刘某的...
57
欢迎踏上这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从新疆的伊犁河谷,穿越千山万水,直抵天府之国——四川。这条线路将带你领略两大地域的壮丽风光和深厚文化,体验不同寻常的旅程。我和朋友们是...
76
贵阳到南阳天天发车大巴查询线路+发车时间+票价贵阳到南阳天天发车大巴查询线路+发车时间+票价 长途客运您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您的舒适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贵阳到南阳天...
97
三菱在我国的销售量不可客观性,在紧凑SUV中三菱的市场规模被别的知名品牌侵吞了许多。劲炫做为现阶段三菱集团旗下不可多得的紧凑SUV,也有整体实力和一战吗?也许你要问三菱劲...
72
门合页汽车车门铰链原理:1。铰链又称铰链,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它们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2.铰链可以由可移动部件或可折叠材料制成。合页主要安装在门窗上,合页更多安装...
67
寻找最美,传递感动。国家旅游局、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寻找最美导游”活动第二阶段日前顺利收官。经专家评审评议并结合网络投票,组委会从100位候选人中遴选...
71
相关内容 a陆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光充足,但空气中C02稀少,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要慢得多。 The land ecosystem sunlight is sufficient, but in the air C02 was scarce, has limited...
72
由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与昆山市长途客运有限公司合作的“无锡—昆山”机场巴士专线正式开通,为我市市民前往无锡乘机出行提供了方便。苏南机场巴士专线 好消息!好消息!今天,苏...
65
泰国落地签证所需资料:1、护照原件(有效期6个月以上,有足够的空白页);2、护照照片(白底2寸彩照)一张。 ※ 泰国为小费制国家,小费是对服务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礼貌行...
62
功能模块项目描述运营管理站点管理新增、编辑、删除充电站地址、图片、经纬度等基本资料,管理站点运营状态、服务项目等充电桩管理新增、编辑、删除充电桩配置,每个站点可配...
87
愉快的国庆长假在逐渐靠近,你的心是不是也如离铉之箭了?既不想看人山人海,又想徜徉青山绿水的,跟着小编走,咱们去一些山河壮阔,水光潋滟的。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25处,国...
87
长途汽车票购票须知 1.注册须知:(1)用户名为3-15个字符(英文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2)密码为6-15个字符(英文字母、数字)组成(3)提供真实有效的姓名及证件号码(例如:...